麦肯锡领导力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洞察力:火眼金睛,一眼辨真伪

培养个人洞察力,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条工作经验。洞察这个词,在广告行业里面用得非常多。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换句话说,就如同前面章节提到的,花一生时间都搞不清事物本质的人,和瞬间就能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必定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命运。所以,你需要洞察事物的本质。但是没办法,洞察这个东西,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理论可供学习和参考。个人觉得应该把它归咎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用“鹰眼”进行分析,麦肯锡找到了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让科学的思考方法成为习惯呢?

我们首先必须得学会和习惯的是“俯瞰视点”,也就是拥有从上方观察一切的“鹰眼”。或许你认为这很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到是非常难的。我们在潜意识中,都被“自我视点”或者“自我评价基准”所束缚。也就是说我们都被约束在自己创建的条例制度之中。

“我休息日的早上起不来床……结果,休息日的晚上怎么也睡不着,因此星期一睡过头,导致上班迟到。有没有什么让我乖乖起床的方法?”当他人向你提出这样的无聊问题时,你心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啊,我明白!休息日的时候心情放松,很容易就睡个回笼觉了呢!

——什么啊?我休息日的时候也和平时一样的时间起床。

——这个白痴。休息日的时候也定个闹钟不就行了嘛!

实际上,这些表现都是不对的,因为这都是“自我视点”,都是你对这个朋友,通过你个人的视点所做出的评价与判断。如果你不站在朋友的角度和立场上进行思考,你就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的思考方法、个人经验,以及一般常识的影响,没有办法拥有客观公正的视点,更没有办法发现真正的问题。那么,“俯瞰视点”到底要怎么样呢?怎么样才能使自己拥有“俯瞰视点”?还是刚才那段对话的例子,如果产生了以下的思考或者反应,就算是拥有“鹰眼”的俯瞰视点。

为什么我的朋友休息日的时候起不来?还是他根本就不想去单位上班?或许是生病了身体不太舒服?是周五晚上玩得太累太晚吗?他这样在单位总是迟到,同事们会怎么认为呢?如果总是只有他一个人迟到,其他同事会不会觉得这样不公平,影响组织团队的士气?

以上就是“鹰眼”的俯瞰视点,也是全方位视点。因为这种视点包含了自己的、对方的、第三方的视点,要想能够提出真正有建设性的问题,和有积极意义的意见,就必须站在这种俯瞰视点的角度。

“你周五都是怎么过的?”

“工作干得开心吗?”

“身体情况如何?”

“公司同事都怎么想?”

当你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时,你朋友的回答是:“其实,在单位我工作上非常压抑,和上司的关系又不太好……”

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不仅仅是星期一睡过头的问题了,而是因为对工作的疲惫和对上司的排斥感,导致星期一对上班产生抗拒的自然的反应。可以这么说,“睡懒觉”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是与上司之间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对他提出了定个闹钟这样的建议,是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的,也没有办法消除他同事的不公平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可以试一下,那就是调动一下工作岗位,或者可以去找个心理专家咨询一下。

有一个锻炼的方法可以尝试摆脱自我视点。那就是经常检查自己,是不是在用自我视点看待问题,并且站在一个高度上来反观自己“我现在为什么会用自我视点看问题”。经常这样锻炼,你就会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对于“星期一早晨迟到”的问题,如果简单地做出“真是白痴”的判断,那么就需要将自我视角先放下,去认真分析“我刚才为什么认为他是个白痴”。反复持续地进行这样的锻炼,你就会摆脱自我视点,不会去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作出轻率的判断,并且逐步使俯瞰视点成为自己的习惯。

为什么她选择新干线,而不去乘坐飞机呢?在麦肯锡工作期间,我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办公室同事,同事的顶头上司(相当于企业的负责人)特别忙碌,基本上每天都奔走于全国各地,而行动时的交通行程安排都由这个秘书负责。

有一天,她的上司要去广岛办公务。通常情况下,从工作效率出发,为了尽快抵达目的地,“飞机”作为迅捷交通工具是秘书的首推选择,但是她却选择安排了需要很长时间的“新干线”。她想干什么呢?原来,她非常了解自己的上司。她的上司喜欢安静地写作,但因每天太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来进行写作。于是她在与上司交流沟通后,为了给上司提供时间写作而毅然选择了新干线。新干线里面相对安静,写作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如此一来不但她的上司有了写作的时间,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她并没有站在“出差——选择最快交通工具”的自我视点来处理上司行程安排,而是站在更高角度的俯瞰视点上,所以更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所以要停止用“自我视点”对问题进行判断,用俯瞰视点来进行观察,选择对自己、当事人,以及公司都有好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