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研究法:学术论文写作摭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4 确定题目的注意事项

选题的确定不等于题目的确定。题目的确定如果没有难度,可以在选题确定后就定下来;如果有难度,那就不妨放一下,甚至可以在论文写出来之后再确定题目。

2.4.1 题目不能发生概念或逻辑歧义

在我参加的一些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中,发现许多申请课题的题目就存在概念或逻辑歧义的问题。如“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及基层图书馆服务整合机制构建研究”,该题目研究的到底是以农家书屋为主,还是基层图书馆为主?重点是探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还是“基层图书馆服务整合机制构建”?另外,农家书屋包不包括在基层图书馆的范围里?还有一个项目题目为“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学业科研影响研究”,什么叫“学业科研”?难道“学业”不包括“科研”吗?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也要做论文,这是“学业”的内容,为什么要将“学业”与“科研”并列出来?

再如,一位博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选题为“顾廷龙文献学思想与成就研究”,但其写作大纲里仅包含了顾廷龙先生的图书馆学、书法方面的学术思想与贡献等,这就使人感到对应“文献学思想”这个范畴就有些窄了。另外题目中的“研究”两个字也显得多余。有一篇博士生论文题目为《大型文献数字化项目的信息组织研究》,内容是探讨文献数字化大型项目信息组织问题,但把“大型”放在“文献”前面,容易使人感到是在修饰“文献”,导致设定关键词时发生切词失误。

2.4.2 题目要简洁、明确、有美感

为了简洁,一般题目字数不要超过20个字。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及其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题目有31个字,涉及了五六个概念。姑且不说内容如何,仅题目就是失败的。还有一例教育部的申请课题项目“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本土化研究”,可以直接称作“图书馆学的中国本土化研究”,如果执意加上“理论与方法”,那也应该称为“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或改成“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的中国本土化研究”,这样都比原来的题目要准确、要好。2011年3月参加某场博士生预答辩时,遇有一篇博士论文论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题为《移动环境下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服务研究》,其中“移动环境”为多余,直接称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则显得简洁、准确。

有时不能为了追求简洁而伤及题目的明确性,如在题目中使用缩略语等。有一个博士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叫做“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研究”,内容关于图书馆如何开发儿童的早期阅读。题目是较为简洁,但给人以有某些不确定的感觉,如果改为“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服务研究”或“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推广研究”,可能效果会更好。准确是简洁的前提。在追求简洁的时候,一定要以准确为基础。

2.4.3 题目要朴实不要做“标题党”

许多网民写文章,为吸引网友眼球而刻意取有标新立异的题目是可以理解的。但学术文章就万万不可如此,应以平实为主。如我觉得“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这个概念有问题,撰写一篇研究文章,如果取名《奇怪的“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或《“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称谓应休矣》,或《“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是个伪命题》等,这样可以吸引眼球,但是,这些题目都不好,如果取名《“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概念不能成立》就要平实些。当然,题目讲朴实并不是说就不需要精炼、准确、有新意。《中华读书报》2010年8月4日第15版登过李学勤先生的一篇文章《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标题使用了修辞学上的顶真(也叫“顶针”、“联珠”)方法,一下子就把核心观点揭示出来了。这种题目简洁、有力、准确,实属不可多得。

2.4.4 题目不能落入俗套、盲目模仿

2005年以来,图书情报学界许多人写文章,题目里爱用“基于”两个字。一次随手翻阅专业刊物,看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发表的32篇文章中就有6篇带“基于”的:《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图书馆避灾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核心书目”的藏书质量评价与分析》,《基于层次化模型的信息资产管理方法研究》,《基于VPN技术的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案研究》,《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数据库帮助系统制作及研究》,《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乡村中学图书馆助建思考》。

我课上的一位学生写过一个作业,她在中国知网“信息科技”的子目录“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类目里,以篇名中包含“基于”为检索条件,以最早出现的1989年到2015年11月20日为检索条件进行查询,结果发现:在406,842篇图书情报领域论文中,带有“基于”题名样式的为17,178篇,总比例为4.22%。而且从2005年以后呈迅速扩张趋势,2015年带有“基于”题名文章的比例高达10.90%[18]

不是说用“基于”不好,但泛滥成灾就有问题了。如某一国家社科基金申请项目名为“基于文献信息生产传播的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互构研究”,还有些文章标题为“基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点认识和思考”“基于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创新”“基于捐赠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等,这些题目中去掉“基于”两字,或略加改动就会成为很好的题目,为什么要画蛇添足加“基于”?更有甚者,“基于”前面还要加“试论”(如《试论基于按需出版模式的图书馆文献采访》),“叠床架屋”得厉害。

2.4.5 题目确定不出来,还可以搁置到最后

许多研究生确定了研究主题,但一时找不到好的题目来表达,可以先拟定一个初步的题目。如果连初步题目也不好拟定,那也可以暂时搁置起来。以我的体验为例,博士论文选题最初定的是研究现代图书馆学家杜定友,但是题目叫什么,很费了周折。《杜定友评传》肯定不行,那不符合博士论文的要求;《杜定友的图书馆学思想》也不好,局限性大,不能包含杜定友的年谱、他的图书馆实践活动等。到最后打印论文时,我脑海里突然跳出一个名称《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这不正是我想要的题目吗?跟导师一说,导师也觉得好,马上同意。

有过下围棋经验的人都知道,当你对棋盘上一块棋不知如何下子的时候,你可以“脱先”在别的地方走棋。下着下着,那块原来不知如何处理的棋子就忽然变得可以应对了。其实,我们生活中遇到一件事不知如何处理时,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先搁置起来,过一两天乃至几天以后,可能一下子就有清晰应对的思路了。

参考文献

[1]张五常.学术上的老人与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

[2]张莲芳.论图书馆学论文选题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才智,2009(3):271-272.

[3][英]哈特利·迪安.社会政策学十讲[M].岳经纶,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7.

[4]刘文典.庄子补正[M].赵峰,诸伟奇,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5:上册,149.

[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45,90.

[6]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04.

[7]钱穆.晚学盲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下册,899.

[8]同[6].

[9]王子舟.学术创新必先从学术史研究入手[J].图书情报工作,2007(3):5.

[10]张进.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论文(1977—1994年)调查与分析[J].情报学报,1997,16(3):163-173.

[11]王国维.国学丛刊序[M]//王国维全集:第十四卷·诗文.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29.

[12][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邓正来,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56.

[13]佚名.魏晋南北朝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1:12.

[14][美]理查德·谢弗.社会学与生活[M].刘鹤群,房智慧,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37-39.

[15][美]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上册,21.

[16]陆俭明.科学研究贵在创新,创新前提继承借鉴[M]//漆永祥.主编.北大中文系第一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4-85.

[17][英]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M].马经标,等译.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8.

[18]涂志芳.“青睐”还是“厌烦”:图书情报领域“基于”样式的学术论文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4):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