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作兵
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国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欧亚草原文化的影响下,黄牛、绵羊、小麦、家马相继传入中国,如河南柘城县山台寺遗址出土9头黄牛骨架,以及通过科学的浮选法在山东聊城教场铺、胶州赵家庄、日照两城镇和日照六甲庄四处考古遗址,均发现龙山时代炭化的小麦遗存,绝对年代在距今4000年。[75]同时,西方冶金术亦传入中国,如山西陶寺龙山时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砷铜铃、红铜环和铜容器残片。[76]
我们认为,欧亚草原冶金术的传播,绝非简单的铜器本身从一地到另一地的传播,而是掌握冶金技术的工匠亲临其境,直接参与冶铸活动。1952年,在伏尔加河下游卡林诺夫卡村的一个木椁墓文化(或称“施鲁巴那文化”[Srubna Culture])墓地发现过一座铸工墓。据报道,“墓中发现了一具男骨架,骨架旁有一件石杵,脚旁则放有一套冶铸工具(图1-17:1),现藏圣彼得堡埃米塔什博物馆”[77]。1963年,新疆社科院考古所在阿尔泰山南麓切木尔切克墓地17号墓(M17)发掘出土了七件石器,计有:单系耳铜铲石范一套两件(图1-17:2),匕首和锥的单范同式两件,圆锥形漏斗一件,小石钵一件,小石臼一件。范上无气孔,无内模,无使用痕迹,应属母范或明器,[78]那么此墓当为铸工墓。类似的铜铲石范在塞伊玛-图尔宾诺古墓亦有发现(图1-17:3)。[79]如前所述,安阳殷墟不仅发现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而且妇好墓还发现一个类似塞伊玛-图尔宾诺铜人的玉人,生动反映了中国与欧亚草原之间的文化交流。换言之,欧亚大陆冶金术的传播是随青铜时代铸工的迁徙而具体实现的。
1-17 1~3.分别为伏尔加河下游卡林诺夫卡村附近木椁墓文化、阿尔泰山南麓切木尔切克文化、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墓地中出土的冶铸工具
许多中国古籍提到蚩尤冶金作兵的古史传说。例如《尸子·地数》曰:“造冶者,蚩尤也。”[80]《世本》曰:“蚩尤以金作兵器。”[81]《管子·地数篇》记载:“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兼并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82]蚩尤后来与黄帝争天下,在河北涿鹿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史称“涿鹿之战”。《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83]《逸周书·尝麦解》曰:“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84]
为了调查三皇五帝的传说,司马迁到各地采风,“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85]。在广泛收集民间传说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最终写成《五帝本纪》。关于涿鹿之战,司马迁写道:“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86]
关于蚩尤的艺术形象,《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说:“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87]南朝任昉编《述异记》记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88]。在考古材料中,蚩尤像见于山东汉画像石(图1-18:1)。[89]1975年,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个头上长角的玉人,[90]似即战神蚩尤像(图1-18:2)。1959年,河南省洛阳市东郊西周墓还出土了一个西周玉人(图1-18:3),与殷墟妇好墓出土蚩尤玉雕像如出一辙,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蚩尤部落后来融入炎帝部落,西周以来作为兵神成为齐国典祭的“八主”之一。[91]
1-18 1~3.分别为汉画像石蚩尤像、妇好墓出土玉人和西周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