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国产能过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均钢材消费量的拐点

用数据判断倒U形曲线的拐点

在讨论钢材产能是否过剩的时候,不妨以一些重要的指标作为参照,通过横向比较世界各国来判断人均钢材消费量是否接近或者达到了拐点。

(1)人均钢材产量和钢材总产量的增长态势;

(2)城镇化速度;

(3)人均GDP;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5)新建住房套数。

从钢材产量的增长态势判断人均钢材消费量拐点

在大部分情形下,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可以根据人均钢材产量的历史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来判断人均钢材产量的变化趋势。

如上所述,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国家的钢材产量和人均钢材产量莫不呈现典型的倒U形曲线。在20世纪60—80年代纷纷达到峰值,随后逐年下降,趋向一个长期稳定值。

从中国钢材总产量和人均钢材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看,2000年以后,中国钢材总产量和人均钢材产量都在急剧上升,呈现加速递增的凹曲线(见图2-5、图2-6)。显然,这是经济起飞初期阶段的特征。不论怎么看,中国钢材总产量和人均钢材消费量曲线和前述西方工业国家的曲线截然不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毅教授和他的科研组对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很好的预测。如果维持“一孩”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总人口将在2038年达到峰值14.8亿,然后平稳下降。在2038年之前,中国总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如果中国的人均钢材消费量和总人口还在继续增长,对钢材的需求肯定就会持续上升。除非遭遇内战、金融危机等意料之外的巨大冲击,否则按照过去30年钢材产量和人均钢材消费量的变化趋势,还看不出中国钢材和人均钢材消费量接近峰值的态势。

图2-5 中国人均钢材消费量与人均GDP

图2-6 中国钢材总产量

从城镇化速度判断人均钢材消费量拐点

数据表明,城镇化的绝对水平和人均钢材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不大,影响人均钢材消费量的决定性因素是城镇化的增长速度。

并不是城镇化率越高,人均钢材产量就越高。例如,英国的城镇化率长期保持在80%左右,可是其人均钢材消费量从1998年的235千克下降到2012年的54千克。日本的城镇化率从1998年的78.4%上升为2012年的91.9%,可是人均钢材消费量从572千克下降为532千克。美国的城镇化率缓慢上升,从1998年的78.4%上升到2012年的81.1%,可是人均钢材消费量却从483千克下降为289千克。

人均钢材消费量和城镇化率的增速密切相关。城镇化率的增速高意味着大批农民进城,必须盖许多住宅。钢材需求的60%左右和建筑业有关,建筑业的繁荣必然推动钢材的需求。

例如,1998—2000年,中国每年的城镇化率都增长1%;2001—2012年,每年城镇化率平均增长1.3%。与此同时,人均钢材消费量以两位数增长。

2002—2005年,日本城镇化率每年平均上升1.5%,在2003年,日本人均钢材消费量增长了7.4%。2007年以后,日本的城镇化率增速降到0.7%,人均钢材消费量也相应地出现显著的负增长,从2003年的627千克下降为2012年的532千克。

美国的城镇化率相对稳定,每年增长0.1%左右,人均钢材消费量从2004年的423千克逐年下降为2012年的289千克。

纵观世界各国人均钢材消费量和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大致上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出现钢材倒U形曲线峰值的条件一是城镇化速度每年增长低于0.2%,二是城镇化率的绝对值超过70%(见表2-11)。

表2-11 各国城镇化率和人均钢材消费量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从城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钢材产能,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中国城镇化率在2014年仅仅达到54.4%,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中等水平。33一般来讲,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要达到70%左右才会趋于稳定,因此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如果城镇化速度每年超过0.25%,则人均钢材产量上升。中国每年城镇化速度超过1%,大大超过了这个标准。只要这个趋势得以继续,人均钢材产量必将随之上升。由于中国人口还在继续增长,因此对钢材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

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这一点早就成为朝野共识。每年从农村移居城镇的人口超过2000万。只要城镇化速度降不下来,对钢材(特别是建筑用钢材)的需求就会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的人的眼光仅仅盯住商品房,以为在某些城市中商品房积压,便错以为老百姓不再需要住房。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大量中低收入的家庭迫切地希望改善住房条件,大量进城的农民工还没有合格的住房。由于大城市中房价太高,他们买不起商品房,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住房需求。无论商品房是否畅销,只要给低收入家庭多盖一些廉租房,当前的钢材产能就很可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只有保持较高的钢材产能,才能适应市场对钢材不断增长的需求。从城镇化的观点来看,说中国钢材产能过剩,恐怕还为时过早。

从人均GDP判断人均钢材消费量拐点

纵观世界各国的历史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规律:在一个国家由穷变富的过程中,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钢材消费量也不断增长。当人均GDP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人均钢材消费量从峰值逐步下降,最终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人均钢材消费量和人均GDP存在倒U形的内在联系。

由于各国出现人均钢材消费量的拐点时间不同,有必要将各国达到人均钢材产量峰值年份的人均GDP折算到2010年(见表2-12)。

表2-12 各国人均钢材产量和人均GDP

资料来源:各国人均钢铁产量数据来自表2-6;人均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为经购买力平价法折算后可比的实际人均收入水平。

各主要国家人均钢材产量和人均GDP的关系如图2-7至图2-22所示;人均钢材消费量峰值年份及该年人均GDP如表2-13所示。

图2-7 美国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8 加拿大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9 比利时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0 法国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1 德国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2 意大利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3 俄罗斯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4 西班牙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5 英国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6 日本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7 韩国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8 印度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19 墨西哥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20 巴西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21 南非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图2-22 中国人均GDP和人均钢材产量

表2-13 各国人均钢材消费量峰值时间和该年人均GDP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整理。

综上所述,人均GDP必须超过15000美元,人均钢材消费量才有可能出现拐点。2013年,中国人均GDP(按照PPP计算)才达到11805美元,从人均GDP的角度来判断,说中国人均钢材消费量很快就要出现峰值缺乏数据支持。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判断人均钢材消费量拐点

众所周知,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是使用钢材的两个最主要的部门,基建投资使用的钢材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固定资产(住房、高速公路、机场、桥梁、厂房等)投资总额和钢材产量明显正相关。2001—2011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以两位数增长,全国钢材产量也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见表2-14)。如果今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保持较高的增速,钢材需求就一定会随之增长。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到一定水平,钢材产量才可能接近倒U形曲线的拐点。

表2-14 中国钢材产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第76、115页。

从2000年至今,那些高喊钢材产能过剩的人同时又在大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难道他们就没有发现这两者自相矛盾吗?声称中国钢材过剩的人是否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将逐步下降?如果在政府的“十三五”规划中,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相当高的增速,那么对钢材的需求就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顶峰。很清楚,只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在高水平上,就切切不要妄言钢材产能过剩。

从新建住房套数判断人均钢材消费量拐点

在由穷变富的过程中,必然大量新建住房,建筑业对钢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只有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稳定值之后,人均钢材消费量才有可能接近拐点。人均住房面积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和居民生活习惯。在多数城镇中,人均住房面积长期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而新旧更替是新建住房的主要部分。

按照新建住宅套数可以将世界各国分为三组(见表2-15):第一组,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等,每月新建住房套数逐年下降;第二组,德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每月新建住房套数基本维持不变;第三组,俄罗斯、韩国、中国等,每月新建住房套数在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的人均钢材消费量在不断下降,德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的人均钢材消费量基本稳定,而俄罗斯、韩国、中国的人均钢材消费量则不断攀高。毫无疑问,只要新建住房的数量居高不下,就谈不上钢材产能过剩。

表2-15 各国月平均新建住宅套数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月报数据库,UN 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Database;中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新建住宅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商品房。在过去10年中,新建的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数量微乎其微。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低收入群体住房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是严重的政策失误。如果今后能够为低收入家庭多修建一些廉租房,新建住宅的数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在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要求之前,谈钢材产能过剩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不着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