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才汇涌 兼容并蓄
上海电影的发展、振兴和繁荣,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电影背后永远是人的故事,也永远需要人的讲述。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三世同堂”,共同撑起了上海电影的“半壁江山”。
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他们经历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文革”的创伤、思想解放的新时期,曲折的经历和命运令他们的作品在表现现实时充满矛盾冲突,他们对新中国怀抱着激动和欣喜,体现出革命家国情怀,但后期经历过“伤痕”后又呈现出浓浓的悲剧意识和怀旧情怀。
第四代导演则在文化意识和社会批判上更加先锋,这一时期上海电影在文化和思想意识的批判上与时代贴近,在“伤痕”电影、具有现代悲剧意识的政治反思影片的创作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杨延晋的《苦恼人的笑》和《小街》是对“文革”灾难的控诉,然而其形式各异其趣,体现出导演卓越的才华。同样,吴永刚与吴贻弓共同导演的《巴山夜雨》则以诗一般的电影语言做了一个群像式的时代概括,折射出荒谬的时代,也歌颂人性的光辉。吴贻弓导演后来的《城南旧事》《姐姐》之所以在艺术造诣和风格创新上受到广泛好评,都是那个年代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的潮流托举。
赵焕章导演的“农村三部曲”(《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深受农民欢迎,《喜盈门》公映后,约有一亿以上观众观看影片,票房成绩不俗。《庐山恋》首开中国风光片之先《;405谋杀案》在侦探片的类型上有所突破《;珊瑚岛上的死光》则是对于科幻片的尝试;等等。
“第五代”创作群体从1983年开始崭露头角,在其后短短一两年内迅速推出一批震动影坛的全新力作,以后来居上之势,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焦点。属于上影“第五代”的张建亚、江海洋、彭小莲等,这期间拍出了像《冰河死亡线》《最后的太阳》《我和我的同学们》等一批与上影传统形态颇为不同的新颖作品。
上海电影女导演群体的崛起,也非常亮眼,中国第一位女导演是第三代的王苹,她执导过《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影片。上影的女导演如黄蜀芹、史蜀君、石晓华、武珍年、卢萍、彭小莲,沙洁等,也拍摄了各具风格的影片,如《泉水叮咚》《女大学生宿舍》《失踪的女中学生》《美丽上海》《上海伦巴》。特别值得珍视的是,黄蜀芹拍摄的《人·鬼·情》在1987年获得里约热内卢国际影视节“金鸟奖”,该片虚实结合,意境高雅,艺术处理和谐统一,为上海电影赢得了当年的最高荣誉。
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尽管当时的国民经济对电影产业的扶持相当有限,电影还处于艰辛攀登期,但上影的老领导徐桑楚、丁一、吴贻弓、于本正、朱永德、马林发、陈清泉、石方禹、迟习道等同志以坚定的信仰,高尚的情怀、坚韧不拔的担当精神,组织拍摄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阿Q正传》《从奴隶到将军》《生死抉择》《烛光里的微笑》等优秀影片,影响极大。
电影《人·鬼·情》剧照
从1985年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上海电影业也面临着新兴的大众娱乐消费方式和电视的冲击。影院观众人次大幅度下降,上座率锐减,全国制片业陷入严重经济滑坡的困境,上海在这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拉开了电影体制改革的序幕。
次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实施细则》,将原先中影统购统销改为制片厂自主发行,打破了中影公司在电影发行上的垄断,标志着中国电影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面对新政策新形势,上海电影顺应时代潮流而进。199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率先改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劳动用工制度、干部聘用制度和职工分配制度。同年秋,上海影城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上海电影的标志性场所。1996年,上海电影电视(集团)公司成立,该集团以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母体,联合上海电影技术厂、上海电影发展总公司、上海东方影视发行公司、上海新光影艺苑和上海银星假日酒店组成。
改革使上海电影逐渐走出低谷,创作上出现了不少佳作:吴贻弓的《阙里人家》再次显示了其“第四代”导演的非凡功力;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和《绝境逢生》表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喜剧驾驭能力;于本正的《走出地平线》和史蜀君的《女大学生之死》体现出的真诚的艺术良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至于庄红胜的《大江东去》,仍不失他以前作品的潇洒恢弘气度。
电影《三毛从军记》剧照
电影《走出地平线》剧照
电影《绝境逢生》剧照
电影《大江东去》剧照
美术片《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厂以来规模最大的100集系列动画片,不仅质量上乘,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取得了双丰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此专门写信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祝贺表扬,给影片创作人员、美影和上影以极大的鼓舞。
2001年是上海电影业改革取得突破的一年,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组建电影集团的原则意见》的精神,新成立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把组建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的工作纳入快车道。8月底,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成立,由原上影集团、永乐集团、动画集团、译影厂、科影厂、上海影城等10家单位组成,形成了制片、发行、放映一条龙体系,实现电影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至此,上影在市场上一马当先的格局彻底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