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拿地换钱
“不用咱们去借钱!”江启枫对大哥江启阳说了一声,然后又转身看向江母,说道:“妈,我和大哥家的条件你也都知道。
大哥家最多能拿出一千块钱,我家手头宽裕一些,但也拿不出来多少,最多三千。
这还有四千块钱的缺口。
这四千块钱,是不是应该让启航自己想办法解决?”
“启航家不行的!”江母连连摆手道:“我在启航家住了那么多年,他家什么个条件,我比你们更清楚。
现在别说四千了,就是五百块钱,只怕他也拿不出来。”
“那桂枝的娘家呢,她娘家这么多兄弟,应该能拿出来一部分吧!”江启枫说道。
“只怕也不行!”江母摇头长叹一声,说道:“桂枝她娘家也不富裕。”
“那合着这八千块钱全让我和我大哥拿呗!”江启枫撇嘴道。
“你们先垫上,等到时候启航家有钱了,我就让他还给你。”江母说道。
“这可不行!”江启枫摇头道:“妈,我是信不过启航的,而且你说的话,启航也不一定会听的!
再说,如果启航拖个十年八年的再还,那到时候钱可就不值钱了。”
“那要不这样!”江母咬了咬牙,说道:“我和你二妹妹的地,让你们家种,算是抵消这八千块钱,还有启航的医药费用,启枫你看咋样?”
“奶你和二姑的地一共四亩!”这个时候,一旁的江宁又开口道:“四亩地一年的纯收益还不到一千块钱。
就按照一千块钱算,八千块钱也要八年的时间才能赚回来。
再说,等到了明年,二姑的地就取消了,到时候就只剩下奶奶你的二亩地了。
要将这八千块钱全部收回来,二亩地至少也要十六年的时间。
而且这期间还要风调雨顺,要不然这八千块钱想要全部收回来,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再说,这里面还没算三叔的医药费呢。
如果再将三叔的医药费算到里面,至少也得二十多年的时间。”
“就你话多!”听到江宁的话,江启枫脱掉脚上的鞋子朝江宁砸去。
江宁急忙躲避,又哪会让鞋子砸中?
“我就这么点本事,你们说咋办吧!”江母也开始破罐子破摔起来。
江母手头上也确实没有存钱。
把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拉扯大,又是娶媳妇又是嫁人的,江母又哪里存得住钱?
对于这一点,江启枫、江启阳两兄弟自然也是知道的。
所以江启枫就开口说道:“妈,我是没别的意思。
照我的意思,八千块钱可以全部由我一个人掏,你和二妹妹的地以后由我种,算是抵消这八千块钱了。
不过启航的医药费,就得有他自己掏了,之前我垫的钱,他必须要还给我!”
“大哥,你觉得呢?”说着,江启枫看向江启阳问道。
“不大好吧!”江启阳有些纠结,“就妈的那两亩地,要收回这八千块钱,差不多要二十年的时间。
要不,还是我和李一起分摊吧!”
“这个不用!”江启枫摆手道,“你家里的钱本就不多,而且小玲还在上高中,到处都是花钱的地儿。
再说,万一两年后小玲考上了大学,那学费可就海了去了,你手头上不能没钱!”
见江启枫这么说,江启阳只能无奈的点头。
“就按启枫说的办!”江母快刀斩乱麻道:“等过了初四,你们两个就将启航家里的棉花、玉米、花生、大豆都给卖了,除了拿启枫垫进去的医药费之外,剩下的全给启航作为以后的医药费。
如果钱不够的话,就把启航家的地窖给扒了,将里面的小麦全给卖了。”
“妈,只怕到时候启航会埋怨你的!”
“他有那个脸埋怨吗?”江母不以为意的说道,“就按我说的办!”
……
大年初二走亲戚,大年初三不吉利。
大年初三,农村是不行走亲戚的,除非家里有老人过世。
这一天,江启阳和江启枫兄弟俩去附近收购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的商贩家中,约定在初六这一天将启航家里的东西全都给卖了。
当然,提前要告诉江启航一声。
江启航心里虽然不乐意,可嘴上却不敢不答应。
因为江启航担心,如果自己不答应的话,万一两个哥哥不给自己这八千块钱,那自己可就真的要坐牢了。
不过江启航夫妇最心疼的,就是江母和江茹的那四亩地了。
医院的病房了,赵桂枝不住的说道:“亏了!亏了,这一下子少了一半的地,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啊!”
江启航家一共有八亩地,其中分别是江母、江茹、江启航、赵桂枝四人的。
至于两岁的江小宝?
按照农村分地的习惯,三岁一下的孩子,是不给分地的。
这一下子分出四亩地,赵桂枝自然是心疼无比。
江启航也好受不到哪儿去。
只是,现在江启航最关心的是,赶紧将自己身上的麻烦事给抹了,所以就没在出让自己那四亩地的事情上多做纠缠。
“之前我还发愁今年的公粮咋交呢?现在好了,不用担心公粮的事情了!”
江启枫家,江启枫笑眯眯的对李芬说道。
李芬白了江启枫一眼,说道:“你现在就得意吧,到时候有你哭的。”
用八千块钱换四亩地,其实两年后就变成了两亩地,李芬怎么算怎么感觉不划算。
在李芬看来,现在江母已经六十多岁了,万一等哪一天去了?
到时候再一动地,那可就真的收不回这投出去的八千块钱了。
不过江启枫却不以为意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跟你保证,用不了五年的时间,那两亩地就能收回这八千块钱。”
“你以为地里是种金子呢?”李芬翻了个白眼。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江启枫嘿嘿一笑,说道。
同样呆在屋子里的江宁听了父亲江启枫的话,若有所思的抬头看了一眼父亲,就开始低头沉思起来。
在江宁的印象中,九十年代初的这几年,农村好像没啥高产的作物。
“也不知道爸是咋打算的!”江宁心中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