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巨额风险投资
去美国读本科
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和回报
加入一个成功的群
大学和成功的关系
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和回报
“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百度百科
投资讲究回报。去美国读本科,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成本,还有时间成本。一般来说,学生从高一就开始准备托福(TOEFL)、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一级(SATI)以及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二级(SATII)。从参加考试和辅导班所需的费用来看,至少是上万元的投入,这还不包括去中国香港考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的飞机、住宿等费用。
此外,还有重大的机会成本。鱼和熊掌,难以兼得。通常高考和申请去美国读本科是互斥的选择,很难“两手抓”。
从时间上看:
所以,仅是考试筹备和参加考试,即便没有重考,至少也要一年半的时间。随后便是紧张的申请,从选择学校到完成旷日持久的文书创作,至少也需要好几个月。而且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可谓是一次系统工程的运作。
从费用上看:
美国的顶级大学通常也是最贵的大学。如2015~2016年就读美国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的费用[1],共计需要6万多美元。很多常春藤名校的四年本科下来都需要20多万美元的费用。
The estimated cost of attendance for 2015-2016 is $61,275 and includes:
2015~2016年的费用预计是61275美元,折合人民币37万多,费用包括:
学费(Tuition): $43,540
住宿费(Room charge): $7,940
餐费(Board rate): $6,245
其他杂项预计费用(Estimated miscellaneous expenses): $3,550
随着我国国力日趋强盛以及人民币的升值,这个数据可能越来越显得不那么让人恐惧了。但就连绝大多数美国人上学也是需要拿联邦贷款的,可以说,这笔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目,对那些工薪家庭来说更是如此。
好在有些学校,比如哈佛(Harvard)和耶鲁(Yale),只要中国学生被录取了,都会给提供因为贫困而资助的助学金(Need-blind scholarship)。这个和学生有多么优秀没有关系,只要录取了,学校希望学生不会因为经济状况不能入学,对国际学生也是如此。我们知道,某些为孩子著书立传的家长通常会讲,自己的孩子因为多么优秀而拿到了多少奖学金,其实那只是助学金罢了。如果他们申请的时候把存款证明填多一点,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资助。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会享受到这一政策的人会更多一些,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学生。许轶老师在斯坦福读MBA的时候,也享受过很多助学金。助学金的额度主要取决于申请者存款证明中的钱数,不够的部分,学校就会无偿地提供给申请者并帮助其完成学业。印度和非洲的学生拿到的助学金比中国学生拿到的还要多,很多机构和个人说自己获得本科的“奖学金”,这其实都是误导人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贫困补助”。
然而,更多的学校不是对所有学生都能保证提供资助的,如果选择申请奖学金的话,反而会影响到被录取的概率。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放弃奖学金的申请,以便增加被录取的概率。比如西北、康奈尔大学就是这样的学校。
美国名校的就读价格的确不菲,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去美国留学呢?不可否认,美国的大学教育的确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既然谈到投资,我们就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在投资的时候,我们看重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比如一只股票,只要是好公司的好股票,价格贵不要紧,关键是看股票的价值。如果股票的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我们是应该投资的。这也就是巴菲特所倡导的价值投资。那美国大学的价值到底有哪些呢?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很多家长都已经充分认识了。美国大学基本不靠学费来过活。以耶鲁(Yale)大学为例,2013年学校运营经费总共为29.7亿美元,其中34%来自学校校友捐赠的10.7亿美元基金,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等仅占学校当年运营经费的9%。换句话说,学生花1元钱,学校花10元钱。也就是说,越是贵的学校,学生获益越多。
耶鲁(Yale)大学2013年运营经费
如此看来,去美国留学的风险投资回报还是不错的,至少在投入方面有所保障。进入常春藤名校之后,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和世界500强的企业早就在学校门口排好了队,只要经济形势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不是难事。顶级的公司,包括中国香港和内地的投资银行,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只录取或者绝对优势录取美国名校的中国学生。从这个角度讲,学生毕业的时候还赢得了一张进入世界顶级公司的入场券。
加入一个成功的群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讲过:“在自然选择的残酷过程中,狼群中被青睐而得以繁衍下来的,不是一只一只最强的狼的个体,而是最强的一些族群。”其实让孩子到美国读书,无非是希望他们成为这最强的、最成功的群体中的一员。
无独有偶,在《异类》(Outliers)[2]这本书中,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Malcolm Gladwell)也指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加拿大的曲棍球汇聚了世界上顶尖的曲棍球运动员。在加拿大,很多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孩都已经处于曲棍球‘入门级’的水准。此后,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级别的赛事。每个级别的比赛都会对运动员进行详细的审查评估,优秀者即可获得晋升下一级别比赛的机会。超过15岁的运动员可以参加青少年联赛,青少年联赛分为四个级别:社区联赛(Hous eLeagues)主要是娱乐性质的比赛;青少年B级联赛是由加拿大乡下一些小球队参加的比赛;青少年A级联赛比B级联赛高一级;甲A联赛是这个金字塔式联赛的最高一层。如果你能在甲A联赛中冲击纪念杯赛,那就意味着你站在了最高一层的制高点。”
有趣的是,国家队的球员们,绝大多数出生于1、2、3、4月份。因为每年的选拔赛是在1月份进行的,而在同龄的孩子里面,即便是大几个月,也通常在身体方面更加强壮,更容易在“选秀”中脱颖而出。而只有在选秀中通过第一轮的,才能接受更加专业的训练,然后参加第二轮选秀,随后进入更加专业的训练营,以此类推。作者认为,能否打国家队,其实早就取决于出生的月份了。
笔者推荐
留学也是如此,只有到了顶级学校,才更容易在下一轮“选秀”中脱颖而出,无论是工作还是研究生院的下一轮选拔,都不过是把之前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而已。如果没有进入这种良性循环的旋涡,成功不是不可能,但很可能成本会变得更高。
大学和成功的关系
那么,什么样的本科学校才算是好的呢?我们再来借鉴一个《异类》作者的案例分析。作者用获得诺贝尔奖来作为衡量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以医学奖得主为例进行分析。
在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人中,过去25名获奖者所毕业的本科学校为:
上面很多学校不仅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春藤学校,而且很多学校更是我们之前闻所未闻的。因此,只要是“好”学校,都有非常大的让学生成功的概率。
笔者推荐
美国排名前60名的综合性大学和前30名的文理学院,都是这样的“好”学校。如果考虑到未来转学和读研究生院,前100名的综合性大学都是有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的摇篮。
许轶后来在他所在的投资银行办活动时,请到了《异类》的作者,并和他进一步探讨了成功与学校的关系。当许轶被问及在美国哪所院校读书时,他说在芝加哥大学读了一个硕士,又在斯坦福大学读了一个工商管理硕士(MBA)。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Malcolm Gladwell)笑着说:“你将来一定会成功,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充分条件,而且过于充分了。”说完还送了一本他亲笔签名的书给许轶,并告诉他:“其实成功好比占座,当游戏开始的时候,你要在圈子里。当然进入这个圈子的人素质不能太差了。”然后,又拉住许轶的手说:“你不能再读书了!两个硕士够了。已经读得太多了。”
投资回报最高的前20所美国大学请参考附录三。
我们不是精英论的倡导者,我们认为无论学历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有公平的竞争机会和追求梦想的机会。乔布斯没有大学毕业,成就世界市值最大的苹果公司。学历和成功并没有必然联系,但确实是有一个很高的相关性。下面是许轶老师人人网的文章节选:
比尔·盖茨和合伙人保罗·艾伦是高中的好友,菲利普斯这样的学校30%的毕业生进入常春藤,可见,学校生活有多么的重要。我更希望同学们,除了学习好之外,还精通乐器和体育等,充分享受美国的精英教育。下面,我分享一些我留美8年的心得:你在哪里读书真的很重要!你的朋友是谁更加重要!
去什么学校上学真的那么重要吗?我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英文中有句话“It’s who you know that matters”。意思是:你认识谁才重要!但是同等重要的是,你如何经营这些关系,如何抓住机会!
最近,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都举行了新生send-off的送别活动。我有幸作为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参与了这两次活动,遇到了很多即将踏上美国名校的学生,他们也问道如何利用好大学的几年时光,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故事概要:你认识谁很重要,但是如何交往、如何选择更加重要
我在斯坦福读MBA的时候,有个同班同学叫做Yuval,是个犹太同学,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他本科在哈佛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和Facebook的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同一个专业,比他高一届,也是好朋友。Facebook初期,曾经邀请他加入,他觉得Facebook太小,没有参与。和很多哈佛毕业的佼佼者一样,最牛的人去了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其次的去了微软公司(Microsoft),一般的去了500强的大公司。
两年后,Facebook继续壮大,又向当年的老同学伸出了橄榄枝。这次,在微软工作的很多哈佛计算机系的校友毫不犹豫地加入了Facebook,他们现在才30岁左右却都“退休”了。我的同学呢,毕业之后去了美国顶级的咨询公司,然后和绝大多数投行和咨询公司里面最优秀的人一样,申请商学院,来到了斯坦福读MBA。他是我们班最聪明、最优秀的几个人之一,我和他是因为研究投资走到了一起。他毕业后去了一家纽约的顶级对冲基金,年薪在60万美元以上。我在旧金山做投行,在瑞士信贷工作,经常和他探讨投资策略。他给我的几个投资建议让我收获颇丰。我在斯坦福教堂婚礼的时候他还特意来参加,让我非常感动。上个月他刚刚在纽约买了一处房子,然后感慨,如果当初加入了Facebook,现在估计在纽约的长岛或者East Hampton已经有豪宅了。
对于我来说,Yuval没去Facebook是个好事,否则我就少了这么一个好朋友兼投资高手。有趣的是,我们班的其他中国同学对Yuval这样的犹太同学就不太感兴趣,可能是不投缘或者人太多没有机会的缘故吧。如果他们能多一个这样的朋友,也可以每年多赚几辆宝马车。虽然我不想把友谊看做一种功利的东西,但是真的:你认识谁,谁是你的朋友太重要了。
一次我在纽约和Yuval去他的教会,正好大家要捐款,我发现犹太人太给力了,很多和我们年纪差不多的人都慷慨解囊,不一会就捐款十几万美元。我发现,原来犹太哥们之间是如此团结,怪不得他们霸占了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后来我才知道,这次捐款是教会里一个人的孩子考取了大学,但支付不起学费,于是教会所有的人都帮助他们。
犹太同学Yuval参加许老师的婚礼
和犹太人混熟了以后,我发现了更多犹太人有趣的故事。犹太人不庆祝圣诞节,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新年。所以不要轻易给犹太人在圣诞节的时候发“Merry Christmas”。搞不好会引来麻烦。经常看到圣诞节时,犹太人不过节而跑到外面餐馆吃饭。但是美国老百姓都过圣诞节,于是圣诞夜就没有餐馆可吃饭——除了中餐馆!所以,每次在纽约的圣诞夜,订餐最多的就是犹太人。高档餐馆里面都是犹太人和中国人一起。2011年的圣诞节,我在纽约和一群犹太同学一起吃了一次中餐,他们说很庆幸纽约有这么多中餐馆。
再回过头来说说如何选择机会。有意思的是,我们商学院有个经济学教授,他原来和微软的CEO史蒂夫·鲍尔默是斯坦福MBA的同班同学。在一个暑假实习以后,鲍尔默和他说:“Hey I interned at this really cool company called Microsoft.The founder was my classmate at Harvard and I think I am gonna quit Stanford to join him.”我们的教授说:“Steve,don’t do that!You only have one year left!Get your Stanford MBA degree and you have only one year left.”鲍尔默说:“I think I will do it anyways.”于是鲍尔默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打工拥有100亿美元以上的人,他现在仍然是微软的CEO。
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就拿斯坦福举例,人人网的创始人陈一舟和刘健是斯坦福读MBA时候的同学;空中网的周云帆和杨宁是斯坦福的同学;新东方的副总裁周成刚是俞敏洪高考补习班的同学。
许老师和人人网CEO陈一舟
投资我们时代焦点教育DCM基金的Ruby是我多年的好朋友,DCM的David Chao是我在斯坦福奖学金的捐赠者。如果我没有上斯坦福,就没有这些近水楼台。这就是为什么Google、ebay、yahoo都是斯坦福出来的人开办的,Facebook的投资人Accel也是斯坦福校友。
但是同学那么多,其他同学怎么没有那么成功?像Facebook这样能让许多同学都大规模鸡犬升天的还是少数,直到现在,依旧有许多Mark Zuckerberg的同学没有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