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BIM技术在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在我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发展高速客运铁路,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出行的需要。
进入21世纪,高速铁路成为铁路发展的趋势,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在铁路上的集中反映,它使交通运输结构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交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世界“交通革命”的重要标志。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安全性好等明显优势。同时能耗低、污染轻,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投入运营,世界铁路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2003年,国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铁路发展的重要决策,中国高速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新的历史阶段。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中国高速铁路第一次总体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铁路总的营运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高速铁路1.2万公里以上。
2008年,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国家对《规划》进行了调整。根据《规划》,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以“四纵四横”为重点(图1-1),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形成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2016年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调整)[以下简称《规划》(2016调整)],路网升级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更便捷的交通产品需求。根据《规划》(2016调整),到2020年,高速铁路要达到3万公里,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图1-2),打造出以沿海、京沪等“八纵”通道和陆桥、沿江等“八横”通道为主干,城际铁路作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到2025年高速铁路要达到3.8万公里,远期高铁要达到4.5万公里。为拉动地方经济,地方政府表现出建设高铁空前大的积极性,郑州、西安、武汉、长沙等多个省市政府提出要在“四纵四横”的基础上,建设“米”字形高铁,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给新时期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呈献最便捷舒服的交通产品。
图1-1 “四纵四横”规划图
图1-2 “八纵八横”规划图
2017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明确高铁发展目标,到2020年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城市。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规划》要求加快高速铁路网建设,提升综合客运枢纽站场一体化服务水平,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在全国重点打造150个开放式、立体化综合客运枢纽。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推进多种运输方式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协同管理,推动中转换乘信息互联共享和交通导向标志连续、一致、明晰,积极引导立体换乘、同台换乘。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重要城市群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间实现1~2小时通达(图1-3)。
图1-3 “十三五”铁路规划建设示意图
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以铁路客运站为依托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大型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连接高速铁路和城市的重要节点,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随着建筑科学的进步,大型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需要有新科技、新技术引领,而BIM技术的诞生,为高铁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也衍生了高铁新的建设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