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暴力用声,寓理于事,不言自明
一些朋友可能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发音时总是用力过猛,习惯而不自知。
有一个学员曾经向我诉说自己的苦恼,他家里人都是大嗓门,沟通时总是不自觉地就吵起来,很多时候他在发飙时都能意识到自己和妈妈很像却又克制不住。有时他明明不想生气,努力去强迫自己做出妥协,但一说起话来就会很想争吵,说话的语调就会变得很高亢,甚至大喊大叫,可能是想用声音或者气势压制住对方。如果对方也是这样,就会互不相让地争吵起来,面对关系亲密的人尤其如此,他很想改掉这个毛病。
面对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声音可以“收”一点,不要让人觉得特别“冲”。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质,合理运用语调,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还有的人由于工作环境嘈杂,而不得不提高音量以适应环境,久而久之就会由于长期嗓门太大而习惯了快、准、狠的“暴力”模式。
有一次我在医院体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由嗓音过大引起的简单的交流升级为医患争吵的事。
“你这病还轮不到住院!”接待的医生其实并无恶意,只是由于太忙而没去注意语言的和缓,觉得患者的身体并无大碍,直接给出了理性建议。可是这位想要入院仔细检查的患者一听,立刻就被激怒了,误以为医生不重视自己。
“你什么意思啊?别人的病重要,我的病就不是病啊!不行,我一定要住院仔细检查,我住不住院不是你随口一说的。”
这就是大嗓门加语气不好惹的祸。其实,如果换作我们,估计也很难立刻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大家通常认为,礼貌程度与嗓音的大小是成反比的。
任何人听到大嗓门且带有命令语气的话,都难免会愤怒。其实说话的人并没有什么恶意,医生的本意是想说:“你别太担心,病没有什么大碍,在家里休养就可以。”此时如果嗓门收小,缓缓地,再带一些上升语调,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大嗓门的弊端之一是,让对方听不出声音当中的善意,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震耳的音量占据了,因此,一提到大嗓门,大家想到的总是不愉快的争吵。若你与人沟通或者辩论时经常情绪亢奋、音量太强,容易在说话时不自然地升高语调,便会让人听不出真实用意。声音一旦抬高,就只剩下一种硬度的直嗓子,好像一块笨重的石头向你扔过来,本来想要传递的委婉、柔软、担忧、期盼等所有情义的感觉都完全消失不见了,只剩下一种态度非常不好的印象。
在被人讨厌的声音特质里面,用尽洪荒之力式的说话长期高居榜首。说话大嗓门,容易引起态度方面的误会,影响正常交流,对自身也会产生危害。用力猛烈冲击声带过多,一次又一次地超出声带的承载力,就会造成声带闭合不好,产生大嗓门的“黄金搭档”——沙哑声,仿佛声音漏气一般不干净,这对声带的损伤是难以逆转的。
即使再吵闹的环境,说话也并不需要长时间使出“洪荒之力”,我们还有很多扩充自然音量的设备正是为了这个场景存在的,比如便携式麦克风。
我曾经发起过一个叫作“温柔以待”的计划,目的是帮助想要改善大嗓门的人们。大家组成一个微信群,每天晚上同学们轮流用声音在群里分享一个有关被世界温柔以待的故事。这种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你感受到那股被温柔对待的力量时,你会卸下防备和坚强,声音溶解得像当事人一般。这个计划我到现在依然在坚持,它影响了很多曾经说话很直、嗓音力度很大的女性。我在回访这些学员的时候,她们说:“珊珊老师,你的计划让我重新认识了温柔的力量。”
这个计划起源于我听说的一个被人温柔以待的故事,它让我柔软起来并且在第一时间分享给我身边的每一位朋友。1998年,香港一个叫Jacqueline的女孩因为和丈夫闹离婚,深夜蹲在路边痛哭,正好一位陌生的男士开车经过,随后停下来,问她:“我可不可以帮到你?”Jacqueline很烦躁地说:“我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容易帮的,我是一个病人,我有病的,你帮不到,快走开!”但是这位男士并没有走开,因为担心Jacqueline的安全,他在旁边默默守护着。后来Jacqueline情绪平静了,他陪她聊天,不断开解她,两人一直聊到天明。一开始Jacqueline一直问:“你干吗不走啊?你走啊!”可是这位路过的陌生人很有耐性,他一直等,一声不响地等……后来Jacqueline问:“你也很不开心吗?”分开时,这位男士留了Jacqueline的电话,对她说,希望你过得幸福。
后来,他会偶尔打电话给她,询问她病情的进展,叮嘱她要去看医生,好好保重身体。五年过后,Jacqueline才知道,这位陌生男士的名字叫张国荣。因为不忍心看到大家误解张国荣的为人与形象,在2003年4月3日新城电台的节目上,这个女孩分享了这个让无数人动容的故事。
直到现在我都常常和学员分享这个故事,因为它让我觉得一个人可以如此温柔地对一个陌生人拿出全部的善良,我们声音中的暴力还有什么不能消除的呢?当你忍不住想要大喊大叫时,请想一想张国荣当时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询问:“我可不可以帮到你?”
练一练
★合适的音量搭配上适宜的语调,便没有打不好的交流牌
1.合适的音量自测
在开始语调训练之前,我们应该先准备一个录音笔,尝试录下自己平常交流时的音量和音调,看看自己常用的音量有多大?
准备一张A4纸,距嘴部15~20厘米放置,对着A4纸说话,以自己能听清楚为宜,体验舒适的交流音量。找到这种音量的感觉后,今后尝试以这样的声音大小进行日常交流。
2.口吻自测:常用语调是升调还是降调
语调基本上分为降调和升调两种,全句声音的高低升降是语调的主干,它最能表达出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控制好自己声音的音量,运用语调表达出合适的口吻。
如果是希望与对方商量,请多用升调。升调代表开放性的交流,似乎是用声音给了对方一个握手和拥抱。
句尾升调,一般用于意思还没有完全说完的句子,让听的人注意下面还有话说。例如:
稿子完成了?(↗)
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到达!(↗)
不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做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机遇。(↘)
降调一般代表总结性的论调,更多是主观判断。在说负面语言及评论时,尽量少用,容易给人造成贴标签的不适感。如果内容是鼓励性的语言,希望给对方打气,配合肯定语气和降调,对方会觉得受到信任和认可。
句尾降调,一般用于话已经说完的句子,常用来表示陈述、感叹等语气。例如:
我们一定要实现互联网化。(↘)
大海多么澎湃壮丽!(↘)
每个人都可以丰富自己常用的语调。如果可以的话,找一位让你觉得听起来特别舒服的人,倾听并分析他的语调搭配。
3.保护声带,从不吼不叫开始
1)做自己的听众。用手机把自己的常用音量录下来,经常回放并换位思考:“这样的情绪和声音,我自己能接受吗?”
2)音量并不代表实力。双方势均力敌,总是轻言细语地博弈,更习惯平等对待双方,说话有条理、表达清楚才是真的有力。自身强大,根本不需要高声表达,云淡风轻就能解决问题;自身无力、弱势,愤怒也只是徒劳的发泄而已。
3)等上三五秒钟再说话。在激动而且极其想大喊大叫的时候,在心中默念:“一、二、三,我真的又要吼了吗?”也就是等上三五秒钟再说话。
4)给才华找更适合的舞台。有如此洪亮的声音,不如好好利用,锻炼公众演说的才能,因为公众演说所需要的音量通常要比平时交流更大,这样才会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