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散郎致仕宋君墓志铭
隆兴改元 永嘉进士得人最盛 尚书木蕴之既在魁选 一郡同登至二十七人。余忝末科,至乾道七年客授此邦。三年间,多与同年往还,甚乐也。后又假守,则在者已寡矣。今四十载,惟余参议光远、宋贰车正卿在。钥亦偶未死,故三人时以音问往来。而正卿又亡矣。明年,其弟习之持书求铭正卿之墓。抆涕之余,为序其平生而系之《铭》,且请光远篆其盖云。君讳晋之,正卿其字也。旧名孝先,字舜卿。五季时,处士靖自福之长溪徙温之乐清。邑有张文君隐居,筑室为邻,而缑山仙人吹箫台峙其前,真胜地也。今八叶矣,子孙繁衍为名族。曾祖惟表,祖世则,俱晦德不耀。考允修,行义过人,有声舍选,而终不偶。笃意教子,既口授以《尚书》大义,又力贫为之择师。君既升朝,生封承务郎,后又赠至奉直大夫。妣万氏,继母张氏,皆赠恭人。由是邑人益励子于学。君幼颖悟,日诵数百千言。弱冠从梅溪先生王公十朋游,学徒数百人,独君首出。王公器之,曾以诗赠别,褒借甚至。未几,入太学,登乙科,授左迪功郎,汀州司户参军。王公又以诗送行,期待尤远。到官明锐,任事不择剧易,郡政待户曹乃决,有“霹雳手”之名,秋稼加耗病民,君以郡命蠲之,人皆欢服。校文三山,士逾二万。杜君申有场屋声,又尝名荐书,文卷已遭摧剥,君识于众人中,引义力争,竟置举首,果以经魁南省,人尤服鉴裁之明。时丞相王公淮、检正吴公龟年、少卿郑公伯熊同为部,使者皆欲出其门。外移长溪丞。县去福州数百里,休戚几不相同。丞相陈公俊卿为帅,君言邑之利病,多所开纳。赞其长黄君藻,和而不同,相得尤深,罢官祖饯,挥涕而别。海舟之隶于邑者数千艘,君既被檄,总籍其目,分番以备调发,舟人安之。时造战舰期会趣迫,君缓其期,事亦随办。伐木必亲相视而后取,其免于斧斤者,号“宋公松”。丁奉直忧,治丧诸费,一金不仰于公家。归营葬送,仍自为寿藏于侧,泣曰:“尚当供养于地下也。”除服,调临海令,以办治闻。催科不扰,囹圄屡空。太守邀入签幕,郡县视犹一体,知无不为。轺车行部,士民遮道,称德政者动数百人。枢密丘公崈为宪使,率诸台荐于朝。及去官,壶浆攀恋,旗帜咽道,相望不绝,前此未有也。再调光化令。乡人王公自中为守,每称为老先生。被边事简,作亭丰山之颠,遥望卧龙旧隐,暇日相与登高吊古,哦诗度曲,不复以僚属相遇。改奉议郎,知奉化县。君三更邑寄,熟于纲目,刓方为圆,坐以无事,民大爱之。丞相谢公深甫,临海人,素知治行,时在参预,欲引之周行。君赴部,授信州通判以归。佐郡期月,即引年求谢事。谢公又却其请,且勉留之。秩满,竟以朝散郎致仕。或谓理赏可及正郎,君曰:“不翅足矣。”翩然还家,闻者愧服。天资孝友。奉直素为乡曲所敬惮。以儒术自信,黜释老之说,每曰:“亲亡而藉缁黄以荐,何待之薄也?死欲速葬,或溺于阴阳家之言,以幸富贵,至累年不入土者,不孝为大。”其卓见类如此。君之执丧,一遵遗言,追慕老而不衰。岁时祭祀,焄蒿凄怆,如将见之,言及则必泫然。弟习之,少君四十岁,抚之如子,捐祖产以畀之,而不忍析爨。弟亦恭谨好学,事君犹父,门内以礼法称,护坟茔如护头目,拜扫必躬必亲。宗党贫者收恤、经纪,有孤女则为遣嫁之。不惟子弟承教修饬,厮仆亦能以生事相戒。有古樟荫蔽甚广,自号“樟坡居士”,晚又筑亭其上,榜曰“可高”,赋诗赓酬者众,钥亦预焉。嘉定四年(1211)八月属疾,终于家,享年八十有六。娶孙氏,继万氏,皆赠安人。二子:长曰统,迪功郎,宁德主簿,衢州比校务,调邵武军司法,姿禀端重,居家临政绰有父风,不幸先二年亡矣;次曰缨。孙四人:、侨、俶皆业儒;幼曰宅。孙女四人:伯适进士刘颐;仲适国学进士张复道;叔从浮屠,名法定;季适进士万逵。女孙三人。习之与缨将以五年十月丁酉葬君于县盖竹山,实附先茔,君志也。君敏而静,贯穿百家。不为艰深之文,明白丰赡,诗辞高胜,淡而实腴。即席唱酬,锋起泉涌,人畏其捷而服其工。所至留心风教,勉厉后学。长溪有隐君子林君维屏,号榕台先生,君屈致邑庠。遇讲书,与其长率邑之寓公听焉,学者益励。丞相梁文靖公闻之,遂招入郡中,一时政化之盛,君实启之。忧居,开义学,来者辄受。劝谕有文,斋舍有铭,深衣大带,济济翼翼,习俗益媺。临海官事整暇,太守熊公克遇视学,则请君为说《春秋》。光化既为一新军学,至奉化则又亲见之,锐意兴作。里士监南岳庙汪君伋与其弟份斥家财为之倡,众亦竞劝。轮奂鼎新,照映山川。举梁之文,落成之记,皆钥为之。自尔累举,得士为多。家素贫,孙安人初以田四顷自随,伏腊粗给。仕几四纪,无一丘之益。客至必留尽欢,或假贷以续食,人为不堪,晏如也。归老余年,齿落复生,发白更黑,颀然为乡曲之望。诗文甚多,随有散佚。今惟《乾》《坤》二卦、《中庸》《大学》《禹贡》《洪范》讲义、《春秋十二公论》各一卷,《历代中兴君臣论》二卷,《拟进万言书》一卷,《樟坡集》三十卷藏焉。铭曰:
阜陵取士,隆兴之春。惟温最盛,二十七人。我幸同升,洊官海滨相与往来,久而益亲。四十余年,如星向晨。惟宋与余,寿逾八旬。宋君忽焉,而迹遽陈。行义治政,蔼然弗泯。难弟贻书,其请甚勤。哀怀易感,勒铭翠珉。(《攻媿集》卷一百九)
蔡几,庆元元年(1195)任富阳令,有惠政。庆元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198年1月19日)任奉化令。庆元四年,罢公塘镇税。五年三月二十二日(1199年4月19日)通理前任,三考得替。
民国《杭州府志》卷八《桥梁》二《富阳县》:“县西境各桥,恩波,康熙《富阳志》:‘县西三百余步,旧名“苋浦”。宋太平兴国九年圮坏,治平二年重建,改名“通济”。绍兴四年令王裒重修,更名“惠政”。庆元元年令蔡几新之,复名“通济”。'”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县令》:“蔡几,庆元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到任,五年三月二十二日通理前任,三考得替。”《奉化市志·政府》1994年版作“蔡玑”,误。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六《职官表》上不误。庆元四年,罢公塘镇税。光绪《奉化县志》卷二《建置》上《附废署·公塘巡检司厅事》:“县西北三十里公塘市中旧地,名高公塘。唐文德元年(888)置,镇民户买朴名课,管纳官钱。熙宁二年(1069)添置巡检驻札,巡捕私茶、盐、矾、盗贼等。庆元四年罢镇税,止存巡检。”
赵汝杰,字君用,宗室,庆元五年四月初四日(1199年4月30日),以通直郎任奉化令,嘉泰元年五月(1201年6月)任宫观使。后尝知宜州。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县令》:“赵汝杰,通直郎,庆元五年四月初四日到任,嘉泰元年五月宫祠。”
雍正《广西通志》卷五十一《秩官》:“赵汝杰,字君用,宗室。以朝奉郎任。”
钱光祖,临海人,嘉泰元年九月初四日(1201年10月2日)以奉议郎到任。修惠政桥。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县令》:“钱光祖,奉议郎,嘉泰元年九月初四日到任。”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十五:“惠政桥,成化《四明郡志》:‘县东北四里,旧名“善胜”,又名“通剡”。宋乾德间建,大观间架木为梁,覆以瓦屋,易今名。'《奉化县志》:‘建炎间毁于兵,令杜绾仍结木,绍兴初令赵于玿重建。七年毁,令荣彝重建。后乡士汪伋议易以石,与弟份首捐钱以倡之。令钱光祖既经其始,赵彦绾继之,乃克有成。下为双洞,上有小洞,以泄怒水,两旁护以石栏。'”
《汉学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推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卷)2012年版第1256页:“南宋开始,临海成为吴越钱氏家族的主要聚居地。除以上所说外,著名的钱氏还有钱端义、钱端徽、钱端英、钱符、钱扬祖、钱光祖……”是为临海人。
赵彦绾,嘉泰四年十月初六日(1204年10月30日)以奉议郎到任,开禧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207年12月16日)满任。重建恕堂、改建惠政桥等。之后,任仪征令,建通判厅风月亭。嘉定四年至八年任滁阳守。嘉定十二年都大主管川秦茶马监牧公事,后因“以死损之马支破价钱,及都统司取马,动以无马却之”任宫观使。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县令》:“赵彦绾,奉议郎,嘉泰四年十月初六日到任,开禧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叙县·公宇》:“恕堂,听事之西,狱之侧。令荣彝建。听政折狱之便坐也。嘉泰间赵彦绾为令,邑人吴懋为县家葺理狱室,又以其余材重建此堂。”《叙县·叙水》:“惠政桥,县东北三里,旧名‘善胜’,又名‘通剡’。皇朝乾德二年建,后为洪水所坏。大观中重建,改今名。校官顾文记之。架木为梁,覆以厦屋,率十稔一易。开禧初,令赵彦绾因民之弗堪,告之曰:‘与其累修而累坏,孰若一劳而永逸。’民劝趋之,随赀高下,协力鸠工,易之以石。下为双洞,又有小洞,以泄怒水。高广十倍于前,车马往来,如履平地。两旁护以石栏,东西接两市,南路入天台,北路通明越。”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二《建置志(官署旧州治废廨附)·旧州治附》:“通判厅,在省马院北。初毁于开禧兵火,嘉定以后渐复其旧。旧志云:‘有亭曰“风月”,赵彦绾建并记。'”李之亮《宋两淮大郡守臣易替考》2001年版第214页:“嘉定四年(1211),赵彦绾,《滁阳志》:‘嘉定四年,以朝请郎知。'”嘉定五年(1212)、六年、七年、八年在任。《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黜降官》一二:嘉定十二年“十一月五日,前都大主管川秦茶马监牧公事赵彦绾召赴行在,指挥寝罢,与宫观,理作自陈。以监察御史徐龟年言:‘其以死损之马支破价钱,及都统司取马,动以无马却之。'”此外,(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也有记载,卷八十三《玉牒初草》:宁宗皇帝,嘉定十二年“十一月癸巳朔丁酉,以雪,赐辅臣宴于尚书省。徐龟年奏:‘前主管川秦监牧公事赵彦绾,靳吝本钱,不尽支散,致四川都统司战马阙数,乞寝彦绾召命。’从之。”
陈梅叟,永嘉人,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进士。开禧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207年12月16日)任奉化令。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六:淳熙十一年甲辰卫泾榜,“陈梅叟,永嘉人,通判黄州”。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县令》:“陈梅叜,宣教郎,开禧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到任。”这位县令名字中有一“叜”字,经检《玉篇》,无该字;检《汉语大字典》第2版,曰即“叟”字;检《四库全书》电子版,均以“叟”字应检。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六《职官表》上注曰:“《乾隆志》误‘容’。”《奉化市志·政府》1994年版也误作“容”。著有《书说》,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四十一:“《书说》,万历《温州府志》:‘陈梅叟著。'”
冯多福,无锡人,字季求(一作:季膺),寄居常州父田。绍熙四年(1193)进士。嘉定四年三月十二日(1211年4月26日)以奉议郎任奉化令,五年十二月转承议郎,至七年六月十五日(1214年7月23日)任满。在任政绩多多,有记不胜之势。九年知徽州。十年改淮西提举兼提刑、运判。十三年,入为司农寺丞。十六年六月七日,福建提刑放罢。宝庆中,出知镇江府。绍定元年奉祠。
淳熙《三山志》卷三十一《人物类》六《科名》:绍熙四年陈亮榜,“冯多福,字季求,寄居常州父田,历司农少卿、将宪卿部,权州事。奉祠终”。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县令》:“冯多福,奉议郎,嘉定四年三月十二日到任,五年十二月转承议郎,七年六月十五日满。”《叙县·公宇》:“镇东楼,县东北四里,市之心。先是,惠政桥成,壮丽为一邑冠。阴阳家云:‘无以厌之,恐有郁攸之变。’未几,果验。嘉定中,令冯多福乃建此楼。”(至正《四明续志》卷三《城邑·奉化州·公宇》:“按志:楼创于宋嘉定六年,知县冯君多福。处州教授王宗道为之记。”)《叙县·驿铺》:“龙津馆,县东北四里,西市之东,惠政桥之西,临大溪侧。嘉定中令冯多福建。”“登陆馆,县东三里,市南门之侧,令冯多福建。孙兴公赋:‘登陆则四明、天台。’故取以名。”《叙县·叙水》:“新桥,县东三里。先是,溪流溢涸无常,桥以石为步,步疏其流,若古之七星桥然。上流涨则石转移,下潮长则步渐湿,民常病之。嘉定中,令冯多福叠石为柱,前锐后平,以破水势。亘板其上。上流涨则逾桥而过,桥不为动;下潮长则不及桥之板者常一二尺。往来始便。”“惠政桥,县东北三里,旧名‘善胜’,又名‘通剡’。皇朝乾德二年建,后为洪水所坏。大观中重建,改今名。校官顾文记之。架木为梁,覆以厦屋,率十稔一易。开禧初,令赵彦绾因民之弗堪,告之曰:‘与其累修而累坏,孰若一劳而永逸。’民劝趋之,随赀高下,协力鸠工,易之以石。下为双洞,又有小洞,以泄怒水。高广十倍于前,车马往来如履平地。两旁护以石栏,东西接两市,南路入天台,北路通明越。嘉定四年,令冯多福犹以两堤未坚缜,复甃之。赋咏者甚多,有题洞底者曰:‘凿开苍璧玉棱层,叠作溪桥两洞成。影落波心双月合,光含石眼一星明。鳌头近接东西市,鲸背平分南北程。须信巨川从此济,区区溱洧浪传名。'”此诗,《宁波地名诗》2007年版第504页作:冯多福撰诗。不知所据。诗之“光含石眼一星明”,即桥之二孔间设“小洞”,既省工料,又可以泄洪。其功能相当于赵州石桥主拱两肩之小拱圈,也是为泄怒水而置也。这在奉化交通工程技术史上应该记上一笔。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叙水》:“清甘泉,县城内,虽遇久旱不涸。色清甘,因以得名。令冯多福尝记之。”延祐《四明志》卷七《山川考·泉·奉化州》:“茯苓泉,在州城,令冯多福作记。即七星井之一。”此两记笔者尝检光绪《奉化县志》,未见,惜哉。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学校》:“嘉定七年,令冯多福又筑尚友亭于射圃之后,每辍俸以养士,且劝率乡之贤有力者出产为永业。今此产遂供偕计续食之费,而士之德冯令不忘也。邑之先进楼公郁、王公说,士皆师之。故并冯令祠焉。学之更新,攻媿楼钥记之。尚友堂成,丞周勉记之。”延祐《四明志》卷十四《学校考·本路乡曲义田庄·奉化义庄廪》:“义庄,自宋嘉定年间县令冯多福以学廪不足,出家赀为倡,集八乡父兄出田或赀或买田共七百石有奇,别为廪以贮。嘉定七年县丞周勉为之记。”嘉靖《宁波府志》卷二十五《名宦》:“冯多福,无锡人,嘉定四年知奉化县,置义仓,修学校,请蠲夏税,治水利,惠政甚多,立祠于学。作龙津馆及登陆亭,各有记。”
弘治《徽州府志》(刻本)卷四《职制·郡县官属》:守臣题名,“冯多福,朝奉郎。嘉定九年(1216)八月到官,十年七月改淮西提举兼提刑、运判”。卷五《恤政·仓局》:“又诏会府,咸置药局。《续志》载:‘广惠药局,在州衙之西,始创于嘉定二年。冯多福其后迁于东谯楼之左,与便民质库列置。'”任至“嘉定十一年戊寅(1218)”。十三年,以司农寺丞点检试卷。《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选试》:嘉定“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命……司农寺丞冯多福……点检试卷”。《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黜降官》一二:嘉定十六年“六月七日,福建提刑冯多福与宫观,理作自陈。以臣僚言多福身为监司,不知奉法循理。”宝庆三年(1227)五月任镇江知府。至顺《镇江志》(《宛委别藏》本)卷十五:“冯多福,中奉大夫,直宝谟阁。宝庆三年五月至,绍定元年(1228)十二月乞祠。总领岳珂权。”在镇江之职务,据南宋岳珂《金佗稡编·金佗续编》卷十六《赐谥吏部牒·碑阴记》落款,为“中奉大夫直宝谟阁知镇江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节制防江水步军马镇江都统司诸军在寨军马河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借紫冯多福”。“绍定元年十二月乞祠”,获准,不久逝世。在镇江尝撰《研山园记》,斐声园林界。《中国园林艺术辞典》1994年版第317页:“冯多福,生卒年不详。南宋无锡人。宝庆三年(1227)至绍定元年(1228)继岳珂任镇江知府时作《研山园记》,记叙研山园的来历及景观,指出玩石也罢,筑园也罢,无非适意。所谓‘己大而物小’之理是也。同中国古典园林写意手法相通,即不囿于自然而得己意趣。”有子冯众,弘治《八闽通志》卷四十六《选举·科第·福州府》:“冯多福,众之父,寄居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