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年鉴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概况】 浙江大学共有本科生专业140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其中,哲学类专业1个、经济学类专业4个、法学类专业4个、教育学类专业5个、文学类专业15个、历史学类专业2个、理学类专业18个、工学类专业48个、农学类专业9个、医学类专业11个、管理学类专业19个、艺术学类专业4个。

浙江大学拥有16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包括8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有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全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016年,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计划6,100人,实际招收6,030人。2016届毕业生共计5,518人,授予学士学位5,511人,获辅修证书232人、第二专业证书6人、双学士学位62人,结业生换发毕业证书157人。

2016届参加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为5,617人,其中就业人数为5,424人(含国内升学2,004人、海外升学1,416人、签订就业协议书1,807人、灵活就业127人、定向70人),待就业193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6.56%。

浙江大学已开设1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国家级MOOC开放课程(见表1)。为进一步推动课程国际化建设,召开了全英文原味课程建设研讨会,启动2017年全英文原味课程建设工作。推动课程信息化建设,完成大类、专业核心课程及全英文原味课程BB平台的装载工作,共装载课程400余门。

表1 浙江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的开放课程

组织好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在3个学院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试点,共568名2016届毕业生参加;继续开展本科生长时间实习,共有16个院系超过800名学生参加;深度实习计划推行进入第三年,其中78个本科专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深度实习,占比75%,人均实习天数约32天;启动“飞扬青春·广目多闻”跨学科团队实践工作。

组织开展本科实验教学自制仪器设备立项工作,17个院系共申报58项,立项41项;组织参加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评选活动,共5个作品参评,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学校团体奖;组织实施本科新生实验室安全考试。

深入开展校院、省、国家和企业大学生四级科研训练项目,2016年共立校院(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1,233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0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75项。

组织24大类66项学科竞赛,组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项总数为709项,其中获国际特等奖1项,一等奖48项,二等奖79项,小计128项;全国特等奖4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2项,单项奖2项,小计47项;浙江省一等奖40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27项,小计115项;浙江大学特等奖6项,一等奖82项,二等奖118项,三等奖213项,单项奖6项,小计421项。获奖学生高达2,200多人次,并获多项全国和浙江省大学生学科竞赛优秀组织奖。

组织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活动,完成校、院两级本科生境外交流项目426项,选派2,650人次本科生赴境外交流。其中,在海外修读学分者578人次,短期出国(境)学习(不修学分)、游学、参加会议或竞赛者2,072人次。此外,接收72名港澳台学生访学交流。

全年共有57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资助,其中13个项目34名学生获得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资助,20名学生获得CSC—加拿大MITACS项目的资助,2名学生获得CSC—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寒暑假实习生项目的资助,1名学生获得CSC—中美FULBRIGHT(富布赖特)硕士生项目(2016—2017学年度)的资助。

【第三次教育教学大讨论收官】 7月6日,浙江大学召开第三次教育教学大讨论总结会议,为期一年的大讨论正式收官。本次大讨论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发动阶段(2015年5—7月),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召开启动会议;二是调研阶段(2015年8—12月),学校专题小组、各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三是研讨阶段(2016年1—4月),邀请国内外专家做报告,开办研讨会议,提出相关意见;四是总结阶段(2016年5—7月),召开总结交流会议,在招生体系、学生管理、教学模式、科教协同、园院协同、海外交流、创新创业、思政教育等方面都形成了广泛共识,并于2017年1月5日出台《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本〔2017〕1号)。

【增设通识教育中心】 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5日邀请部分资深教授、任课教师、相关院系负责人召开3次全校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深入探讨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课程特色、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等诸多问题。4月8日,召开通识教育学生座谈会,面向全校学生调研通识课程建设情况。重组通识课程建设委员会,对现有通识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提升,建设符合浙江大学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通识课程。并于12月在本科生院内增设独立机构——通识教育中心,对全校通识教育工作进行专业化、高质量管理。

【优化主修专业确认方案】 完善本科生管理模式是浙江大学2016年度工作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深化综合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于8月25日出台了《浙江大学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办法》(浙大发本〔2016〕109号),新生在第一学期进行主修专业确认,改变学生凭绩点选专业而非凭兴趣选专业的现象,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专业的权利,专业扩容比例到20%,为求是学院的管理模式从“1+1+2”调整为“1+3”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启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课程】 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利用国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于10月启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课程项目,项目立项为有条件立项,重点支持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课程内容适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审通过的项目负责人需参加定点培训并签署项目建设任务书后,方为正式立项,首次立项“唐诗经典研读”“创新设计思维”等25个项目,资助经费共93万。

【建立专业定期自查自评制度】 为加强专业评估认证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全面推进学校专业评估、认证工作,在广泛征求院系意见的基础上,于2017年2月21日出台《浙江大学本科专业定期自查自评实施办法(试行)》(浙大发本〔2017〕15号),建立院(系)为主、学校协助的专业自查自评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为鼓励学院(系)参加认可度较高的国际、国内专业认证或评估,已参加国际、国内认证或评估的专业,在认证有效期内可不按本办法进行自查自评。

【建立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带头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评课、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2016年11月颁布了《浙江大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浙大发本〔2016〕170号)。根据这一制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系)领导每人每年至少深入课堂听课4学时。各学院(系)每年向学校递交本学院(系)党政班子成员听课的书面总结,且党政班子成员听课情况纳入学校对各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的考核。本科生院每年须对全校领导干部听课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向校党委常委会汇报。自听课制度文件颁布后,2016—2017学年冬学期校领导已听课19学时,学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已听课315学时。

【探索跨学科团队实习新模式】 本项目由学院(系)负责实施,包括招募团队成员、组织实习团队、联系实习单位、设计实习内容、完成实习计划等,成员面向低年级本科生,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院(系),文理兼收、理工结合。参与学生在完成实习过程和相关要求后,可获得相应专业的认识实习课程学分。实习单位组一般由临近的重点企事业单位组成。2016年暑期,首次组织“飞扬青春·广目多闻”跨学科团队认识实习活动。该模式希望能促进低年级本科生“交朋友、拓眼界、灵市面、树远志”,开拓本科生了解国情和学科发展的渠道,为学生搭建了解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的平台,使实践教学与国家需要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6年11月,邱利民、唐晓武、钟蓉戎等领衔的“求是为基 创新为魂——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吴晓波、邱利民、魏江等领衔的“基于创新的创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的构建(IEEE)——浙江大学创新与创业强化班实践”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该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是以原校长竺可桢之名命名,其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原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现任院长由校长吴朝晖兼任。该学院是浙江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本科生的一个重要基地。它始终秉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院训,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实施哲学思想教育、数理能力训练等本科全程培养的卓越教育计划,为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学院依托学校强大的学科和高水平师资,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通识教育与个性化、自主性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采用多元化培养模式和个性化培养方案,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潜能充分发掘提供朝气蓬勃、张弛有度的发展空间,为培养战略性科学家、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高科技创业人才及各界领袖人物打好坚实基础。

竺可桢学院设有混合班、人文社科实验班、求是科学班、工科试验班(交叉创新平台)、医学实验班(巴德年医学班)等核心主修方向,以及工程教育高级班、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公共管理强化班等交叉辅修方向。通过高考、新生入校后择优录取的方式招收新生,2016年招生规模见表1。

表1 竺可桢学院2016年招生数(单位:人)

【附录】

附录1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专业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附录2 浙江大学国家级教学基地

附录3 浙江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含虚拟仿真)示范中心

附录4 浙江大学全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附录5 浙江大学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附录6 浙江大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续表

续表

附录7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学生分类录取情况(单位:人)

续表

附录8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学生数(按学科门类统计)(单位:人)

附录9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学生数(按院系统计)(单位:人)

续表

附录10 2016年浙江大学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单位:项)

续表

附录11 2016年浙江大学各学院(系)本科生对外交流情况(单位:人次)

附录12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生分省录取情况

续表

附录13 浙江大学2016届参加就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按单位性质统计)

附录14 浙江大学2016届参加就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按地区统计)

(赵爱军撰稿 陆国栋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