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交礼仪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务四 言谈礼仪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号。言谈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在什么环境下应说怎样的话,面对什么人应说什么话,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人的言谈得体与否,常常决定着办事是否顺利,甚至成败。因此,言谈礼仪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提高言谈方面的修养,学习、掌握并运用好言谈礼仪,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谈话的基本原则

【案例】

小夏搬家后不久,就到新认识的邻居王奶奶家里串门。邻居热情地把小夏请进屋,端茶递水,很是亲切。小夏也非常热情。下面是小夏和王奶奶的对话。

小夏:“王奶奶,恭喜啦!”

王奶奶:“恭喜什么?”

小夏:“你孙姑娘有喜啦!姑娘家想吃酸的就是有喜啦。”

王奶奶:“那也不一定。”

小夏:“一定,这是生理学,我懂。”

王奶奶一听火了:“你胡说八道什么,我孙姑娘还没结婚哪!”

小夏一听还没结婚,心里就沉重了:“奶奶,这可不大好呀,没结婚就……这都怪你们平时没对她的资产阶级恋爱观进行批评……”

王奶奶更火了:“你啊,净不说人话,我那孙姑娘她才七岁。”

小夏在与王奶奶的谈话中没有充足的证据,而只是凭借孙姑娘想吃酸的,就想当然地认为她有喜了,违反了一定的说话原则。在言谈礼仪中,我们需要遵循基本的谈话原则。

(一)合作原则

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必须采取互相合作的态度,尽可能简明清楚地为对方提供真实的适量的有关信息,即遵守所谓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它包括四条准则,每条准则下面又包含一些次准则。

1.量的准则

量的准则是指要为对方提供适量的信息。它包含两条次准则:①所说的话应包含对方所需的信息;②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对方所需的信息。如果话语中没有包含对方所需的信息,或少于、超出对方所需的信息,都是对量的准则的违反。

2.质的准则

质的准则是指所说的话语要是真实的。质的准则也包含两条次准则:①不说虚假的话;②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如果有人问“黄鹤楼建在哪儿?”回答说“黄鹤楼建在武昌蛇山”,这话是真实的,符合质的准则。如果话语中含有不实之词,就是对质的准则的违反。

3.相关准则

相关准则是指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比如,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否则就是违反了相关准则。

4.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是指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它包含四条次准则:①要显豁,避免晦涩;②要明确,避免歧义;③要简洁,避免啰嗦;④有条理,避免杂乱。交际时,所说的话如果晦涩难懂,歧义难解,或重复啰嗦,杂乱无章,都是对方式准则的违反。

(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中,不光要求人们遵守合作原则,还需要遵守礼貌原则。所谓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礼貌原则是英国语言学家布朗、列文森、利奇等人继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之后提出来的,它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完善。按利奇的说法,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

得体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有损于别人的观点,尽量增加有益于别人的观点,也就是要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获益。

2.慷慨准则

慷慨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有益于自己的观点,尽量增加有损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要尽量少让自己获益,多使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

赞誉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损,尽量增加对别人的赞誉。

4.谦虚准则

谦虚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尽量增加对自己的贬损。

5.一致准则

一致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尽量增加与别人在观点上的共同点。

6.同情准则

同情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尽量增加对别人的同情。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中人们所应遵从的两条最基本的重要原则,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补益的。一方面,交际双方必须真诚合作,这样才能够保证交际目的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双方又必须讲究礼貌,这样才有利于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二、谈话的规范

说话是一门艺术,而且这门艺术历史悠久。自古就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艺术性的体现尽管人人都会,然而效果却大不一样。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正是说明了交谈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交谈的效果。

(一)谈话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空有良好的交际愿望却不会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因此,在言谈中我们要讲究实际效果。从谈话的角度讲,我们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

1.保持正确的礼仪距离

在与人交流时应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即在谈话时让双方都感到自在的合适距离。不同文化的人们所认同的“安全距离”有很大差异。一般西方人士在交谈时习惯与对方保持较大距离,而在我国则不是这样。由于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等原因,许多人不太注意这个问题。但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注意保持让对方感到自在的“安全距离”也应成为“礼仪课堂”的必修课。一般而言,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四种,即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亲密距离:0~50厘米范围内,适用于亲人、好朋友、恋人和夫妻之间。

私人距离:50~150厘米范围内,适用于朋友、同事、同学等之间。

社交距离:150~360厘米范围内,又称为社会交往的距离,适用于商务交往。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即使是熟人,谈话的声音亦不宜过高,以免妨碍他人,引人反感侧目。

公共距离:一般大于3.6米,适用于大型会议讲话者与听众之间或陌生人之间。

2.经常使用基本的礼仪用语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情感的交流。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也是顺利实现交际交流的重要条件。而礼仪用语最能体现这种对人格、情感的尊重和关怀。

应常使用敬语。我们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语言形式。看上去简单平常,但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历史经验却非常丰富。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帮助,说“劳驾”;托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谅解,说“包涵”等。

3.交往中要做到言语有度

在言谈交流过程中,还要注意言语有度。这种度主要体现在适时、适量和适当上。

适时。即要求讲话的时机要合乎时宜,要相机而言,不可不分场合。在正式场合中,下级要避免打断上级或者职位高者的讲话,不要无休止地追问某一两个问题,不要过多地占用与上级谈话的时间。也不可在别人谈话时,交头接耳。异性之间,除非夫妻或者恋人,在公开场合的谈话要注意距离和对话的时机。同时,又要避免该讲话时不讲话,不该讲话时却讲话的现象。

适量。即讲话的内容和长短要适量,时间宽裕可以多讲一些,时间不够,则应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特别是在会场或者演讲场合向发言人发问时,要避免花很长时间把一个问题的背景冗长地说一遍,然后才问问题的做法。要避免谈话东拉西扯,让人一头雾水。

适当。即要求讲话的内容适宜,主题要恰当,话题要准确。说话时要尽可能把心中想要表达的意义清楚地表达出来。有很多时候光是心里有某种想法不行,必须用语言说明。特别是人与人交往应该有情感的成分,不管是商务关系还是同事关系,交往一段时间后,都应该产生一定的友情。因此,在重逢和分别的时候,可以适当说一些带有感情的话。

4.准确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人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人们在交谈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挥臂、伸手、伸出手指和拳头等来辅助、增强、渲染语言表达的效果。肢体语言的个体性比较明显,共性较差。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年龄层的人有不同的肢体表达方式,甚至同一种肢体语言在不同的区域、文化和个体之间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谈话时,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讲话的效果,但要注意:一要准确,不可引起误解;二要适量,不可过多过快;三要及时,避免慢半拍;四要避免不礼貌的肢体动作。

5.充分聆听

在人际交往中,应多听少说,善于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高雅的素养。因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表现了对说话者的尊重,人们也往往会把忠实的听众视作可以信赖的知己。聆听别人讲话,必须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同时还要辅以其他的行为和态度。实践当中,当我们聆听时,要注意及时回答对方的提问,目光停留于别人的脸部,及时注意别人所指向的方向和位置,并且要不断地通过“是吗”、“对呀”等短语让别人充分知道你在聆听。必要时,应该相机打断别人的讲述,比如在他完成一段话,或者停顿下来时,问一两个小问题。同时,要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和活动,不可不断地看表,或者不停地摆弄小物品。如果在吃饭,应该放下餐具,停止进食。目光不可飘飞,不可给人一心二用、三心二意之感。从举止方面,要避免抖动全身或身体的某个部位,不可双手抱头、叉腰,不可抓耳挠腮、哈欠连天;应该站有站姿、坐有坐姿,落落大方,沉稳真诚。只有这样,才可以算真正做到了充分聆听。

(二)话题的选择

谈话的话题,指的是谈话的中心内容。一般来说,谈话的主题宜少不宜多,最好只有一个,以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在谈话中,适宜选择的话题有以下四种:

既定的主题。即双方事先约定,或是其中一方预先准备好的话题。既定的主题适用于正式交谈。

高雅的主题。即内容文明优雅,格调高尚、脱俗的话题。高雅的主题适用于各类交谈。

轻松的主题。即谈论起来令人轻松愉快、身心放松、有兴趣又不觉得厌烦的话题。轻松的主题适用于非正式交谈。

时尚的主题。即以当下正在流行的事物作为谈论的中心。如以2013年为例,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欧债危机等都属于比较时尚的交谈主题。时尚的主题适合于各种交谈。

(三)谈话的禁忌

谈话过程中,为使谈话效果较佳,并能顺利实现传递信息和情感的目的,在谈话时应避免以下一些禁忌:

不要东张西望。在交谈时注视对方是十分必要的,一边交谈一边处理与交谈无关的事物,会给对方轻慢的感觉。对方讲话时,不要心不在焉或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其他漫不经心、傲慢无礼的动作。一般情况下,在整个交谈过程中,目光与对方接触的时间累计应该占到全部交谈过程的2/3。但也不应长时间地凝视对方的眼睛,长时间的凝视会使对方感觉局促、紧张。

不要过于沉默。有些人在交谈中说话滔滔不绝,有些人却有可能因为个性内向或是自卑感作祟而说话较少。但这种过于沉默的习惯会使别人误会你是个性情高傲的人,而大大妨碍了社交活动。在谈话中如果有一阵子限于沉默,应该设法打破这种沉默。

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说话。有些人喜欢在与他人交谈时随意插嘴,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这种习惯往往不讨人喜欢,会使他人认为“这人太没礼貌”。

不要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和别人谈话时,不要过于以“自己”为中心,句句不离“我”字。同时,在谈话中,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以保证一起谈话的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不用不雅的字眼。言语显现出个人的学问和品格,当一句不雅的话说出口时,会使别人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因此,要记住:永远不要在长辈、领导和异性面前说脏话。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也不应说脏话或说话带脏字。

不乱用手势。在交谈中,不要摇头晃脑、乱用手势。

不冷落他人。交谈时,如果在场的人数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交谈,而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

不涉及他人隐私。谈话中涉及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一般情况下,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要直接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不当众批评他人。在社交场合中,应尽量避免讨论容易引起争执的话题。一般可用表示疑问或商讨的语气来满足对方的自尊心,不当众批评对方,尤其是长辈或身份高的人;更不能讥笑、讽刺他人。

三、说话的技巧

【案例】

有个故事说一个公司里有孙、张两个人闹了矛盾。一天小张对她的同事李先生说:“你去告诉孙小姐,我真受不了她,请她改一改她的坏脾气,否则我再也不会理她了。”李先生说:“好,我会处理这件事。”之后,当张小姐遇到孙小姐的时候,果然觉得她不再那么盛气凌人了,而且还主动地跟张小姐友好地打了招呼。在以后的日子里,孙小姐变得和气又有礼貌,与从前相比,简直是变了一个人。张小姐就向李先生表示谢意,并且好奇地问:“你是怎么说服她的?”李先生笑着说:“我只是跟孙小姐说,‘有好多人都称赞你,尤其是张小姐,说你又温柔又善良,不光人长得漂亮,脾气也好,人缘也好!’如此而已。”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一种动力。因此,要掌握言谈的技巧,说话说得恰到好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会说“请”

不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在我们中国,日常生活中“请”字不绝于耳。当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忙时,应学会使用“请”字。

当要从人群中穿过时,要说“请让一下”。当坐汽车嫌空气闷热时,要说“请把窗户开一下”。当乘车要在中途下车时,要说“请停一下车”。当上下火车时,乘务员要对乘客说“请出示您的车票”。在机场,海关人员要对旅客说“请出示您的护照”。在饭店,顾客要对服务员说“请你给我一杯咖啡”或“请你给我来一份牛肉面”;服务员要对顾客说“请稍等”或“请买单”。在旅店,旅客对服务员说“请给我一个单人间”;招待员会对旅客说“请办理住店手续”。在商店,顾客会对营业员说“请递给我那双蓝色的运动鞋”;营业员会对顾客说“请走好,欢迎再次光临”。即使在家里,美国人也十分客气,丈夫无论做什么,都得先对妻子说“请允许我这样做”;而妻子总是很认真地回答“请你自便”。在中国家庭里,也常常可以听到“请给我倒杯茶”、“请把工具递给我好吗?”总之,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何人何事,只要你需要别人帮忙时,就必须学会说“请”。

(二)如何道歉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打扰别人、影响别人,或是给别人带来某种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均应向别人表示歉意。

表示歉意的词语通常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打扰了”、“给您添麻烦了”等。道歉能使人与人之间即将产生冲突的气氛缓和下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向人表示歉意时,首先要面对现实。道歉并非耻辱,而是一个人襟怀坦白、深明事理、真挚诚恳和具有勇气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所以,道歉时决不能遮遮掩掩、扭扭捏捏,而应真心实意地表达歉意。其次要注意方式。如因一些小事打扰别人或引起别人不快,应马上道歉;损坏别人的东西要主动提出赔偿。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误会或产生口角纠纷,事后感到自己有错,可以说一些婉转的话表示歉意,如“前些日子我误会了你,请不要放在心上”, “我太冲动了,你不要介意”,有时,通过主动打招呼,邀对方一起娱乐,也可达到既表示了歉意也不失面子的效果。除了直接表达歉意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第三者转达等方式向人道歉。这同样可达到道歉的目的,又可免去一些难堪的局面。

有些过失是可用口头表示歉意并能奏效的,但有些过失不仅需要口头向对方表示歉意,而且还需要有改正过失的行动。因为改正过失的行动往往是最真诚、最有力、最实际的道歉。

(三)如何致谢

关心、帮助有大有小,人们往往对大的关心、帮助会感激不尽,而常会忽略对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细小帮助表示感谢。当有人为你递上一杯水,在街上为你指了路,捡起你掉下的东西时,你都应该向人及时表示谢意。对别人说声“谢谢”,意味着你对别人提供的帮助表示肯定,是一种礼貌的行为。

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口头致谢、书面致谢、电话致谢或由他人转达谢意等。口头致谢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感谢方式,如果别人帮你解决了一些困难,表达感谢的语气要加重些,只有“谢谢”两字还不够,如“真得好好谢谢你,你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 “多亏你帮忙,不然我可没办法了”。因为口头致谢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使用,所以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向人致谢不只是礼节上的客套,应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态度要真诚。说话时,微笑着目视对方,还可以和对方握握手,要让对方真切地体会到他所提供的帮助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时,向人真诚地致谢,有助于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学会委婉拒绝

委婉拒绝体现了人际交往的灵活性,有利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走于世间,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拒绝是指不接受某种东西,或是某种观点、某种行为。委婉拒绝是指不直接拒绝,而是采取含蓄、婉转之词,达到拒绝的目的。也就是说,在拒绝时既不刺激对方,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又不同意对方的看法或要求等。

同样是拒绝的话,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人的印象也大相径庭。习惯于勉强自己应承别人的这一类人,在下决心拒绝的时候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应格外注意。

将难以说出口的事情坦然地传达给对方,并得到他的理解,这是最好的状况。在平时我们可以提前记下几个用于拒绝的惯用句,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委婉拒绝的方法。这些方便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遗憾型。“有负您的期望,我很遗憾”,使用能表达出这一感情的词汇。

例如:

“难得您开一次口,我却实在是不能答应您,真的很抱歉。”

“真是太遗憾了,周五我全天外出……”

“我其实非常想做您说的那项工作,可是月末各项工作异常繁忙……”

(2)过失型。传达出这样的意思:“勉强接受反而会给您造成不便”。

例如:

“关于×××那件事,我接受的话反而会给您添麻烦,所以……”

“我能力不足,反而会拖您的后腿,所以……”

“我会尽力协助您,可是最近工作繁忙,我勉强应承的话,品质方面会打折扣,我也会过意不去……”

(3)替代方案型。拒绝后给出替代方案。

例如:

“这周是不行了,下周的话我可以帮忙。”

“志愿者活动我胜任不了,捐助可以吗?”

“很遗憾我无法出席,可以让×××代替我去。”

(五)学会批评别人

我们在和人的交往中,很多时候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有意无意地通过损伤别人的自尊心来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当我们对一个人有意见或有看法时,由于我们对他的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而往往达不到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我们不懂得批评的技巧。我们在批评别人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批评必须完全在私下里进行。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就决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一个人。当其他人在场时进行批评,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很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他已感到在自己的同事和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2)以亲切的话语或称赞作为批评的开场白。温存的话、称赞和表扬的话具有把舞台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的作用。这种气氛有助于使对方认识到你不是在攻击他的自我,并使他更加感到无拘无束,一个“正在受训斥”的人的自然反应就是准备保护他的自我。一个带有这样防御心理状态的人是不会接受你的意见的。

(3)使批评与人无关。你可以通过批评对方的活动或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来回避对他人本身的攻击,因为你所感兴趣的毕竟是他的活动。把你的批评指向他的活动,你实际上就能给他一个称赞,同时树立他的自我。

(4)提供答案。当你告诉别人什么地方错了,同时也应该告诉他怎样做才正确。重点不应该放在错误上,而应该放在改正错误的手段和方法上,以避免以后重犯。在办公室,许多事的正确与否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造成许多员工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然而,只要你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那么大多数人都能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因为大多数人都渴望“做得正确”。

(5)必要时可以采用请求协作的语气,而不是要求。请求总是比要求带来更多的合作。“请你做一些修改好吗?”这样的说法比“重做!这一次无论如何要做好!”这样的说法能较少引起怨恨。

(6)一个过错一次批评。要想对一个已知的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而三次就成了唠叨。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完成工作,如果总是反复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并且唠唠叨叨地讲个没完,这种做法完全是愚蠢和无效的。

(7)在友好的方式中结束。只有当问题在友好的基调上得以解决,它才算真正结束了。不要使问题悬而未决以至于以后旧事重提。要把问题彻底解决,完全结束掉。在结束时对别人表示鼓励,让他对这次见面的回忆当成对他的赞许,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击。

(六)学会赞美他人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赞美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说喜欢被人赞美是人的一种天性。而成功的赞美能给他人带来愉悦,能使他人受到鼓舞。因此,学会赞美他人,是推进人际关系良好发展的润滑剂。那如何赞美别人?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赞美他人的技巧如下。

1.赞美他人要情真意切

虽然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例如,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之至的违心之言。但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此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便说“好……”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诚的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还可以使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

赞美他人也要合乎时宜。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2.赞美他人要翔实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翔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语,不但会引起对方的好感,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3.赞美他人要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此要因人而异,突出个性,因为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4.赞美他人应是雪中送炭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