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脑:智慧共享体系的形成与演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社会大脑的孕育

第一节 智能技术大集成

不久前,网上出现了一组来自纽约摄影师埃里克·匹克吉尔(Eric Pickersgill)的照片。埃里克找到愿意配合他的人,拍摄主题为“拿走”(removed)的照片,他去除掉照片中人物手上拿的手机、电子设备等。于是,出现了同床共枕的两个人,背对着背,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我们把时间花在和手机交流,而不是和身边的人交谈;我们透过手中的屏幕去看远方的世界,可世界就在我们身边;童年本来是欢乐的嬉戏,可孩童就这样坐在那里,好像没有了手机不知道该做什么、该去哪里玩;坐在餐桌旁的一家人,没有想象中的欢声笑语,安静到让人看后心酸……当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后,为何却感到越来越陌生?没有了手机,被拍者的表情像灵魂被抽空了一样!参见《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了手机,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网址:http://sanwen8. cn/p/QbcmqX.html,2016-11-08。

人类发明这些科技是为了让远在天边的人也能感到自己至亲至爱的人近在咫尺,而现代科技似乎将人与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这是一个智能技术集成共享的新时代,一个智能技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发挥知识价值的时代。当我们还在惊叹科技成果时,转眼它已出现在了我们真实的生活世界里,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的习惯,直到最后的依赖和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总是让人觉得神奇。进入21世纪,智能科技正不遗余力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科技产业呈现出“野蛮生长”般的疯狂膨胀。特别是,计算机领域的单项技术得到极速发展,高性能计算技术(大容量、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与数据等)、实时控制技术(控制理论、硬件、模拟技术、网格等)、微型传感器与驱动器技术(MEMS、RFID、分布式器件、视频等)等得到极大发展。

如果没有了手机,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图片来自4A广告提案网,为摄影师匹克吉尔作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的科技含量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纵观计算机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单项技术的发展一步步走向了集成,出现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方面应用的智能集合。

由于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智能技术在终端轻型化、运算复杂化、平台大型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机器感觉及应用取得了关键突破,机器感觉就是机器像人一样具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感觉能力,并凭借这种感觉能力开展一系列工作。机器感觉应用的蓬勃发展主要依赖三大技术的支撑。首先是精准传感技术。以往,我们的传感技术只是传输大致的数据信息,并不是很准确。其次是多传感、多信息融合技术。人类在看到一朵花的时候,仿佛能闻到它的芳香,这是视觉和嗅觉的融合作业。依托多传感、多信息融合技术,机器感觉也将具备这种能力,能够把不同类型感知数据以统一格式传输到信息处理中枢。最后,物联网技术让机器拥有了远程感知能力,不仅对周边环境尽在掌握,还能感知千里之外的环境数据。大型云平台推动不同类型的服务向平台集中,进而产生用户数据的集中,这是智能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发展。目前,在图形处理器、新型显示、人机交互与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的推动下,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能够在专用头盔或者眼镜上实现对现实环境的虚拟化再现。

智能技术的集成时代不同于以往,为了满足设备集成、终端互联的能力需要,一方面需要实现设备间的实时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为大数据、云平台的数据提供支持,以便于进行数据应用、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随着“智能技术集成”的协同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将具有更高的开放性。于是,各项智能技术在各自深度平行发展的同时,又以出乎人们意料的速度朝集成化、共享化方向发展。

10大智能技术的发展轨迹(资料来自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数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唐孝威在《一般集成论:向脑学习》中指出,一般集成论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技术领域和人类社会中各种集成现象的一般特性和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这门学科不仅研究集成作用和集成过程的一般特性和规律,还探讨如何依据事物本身的性质有效地进行集成和创新的方法。唐孝威:《一般集成论:向脑学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对于复杂的集成统一体,我们都要将它看作其内部的各种成分通过集成作用而组成的集成统一体。考察统一体内部各种成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各部分是怎样相互配合和协同运行的,等等,这就会涉及集成现象中的互补、协调等许多概念。

非现场经济的集成不仅是观察智能世界和研究各种新文明事物的观点,而且也是处理新事件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非现场经济学说首先建立在各种智能技术集成的基础之上(互联+物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智能技术体系”的集成态势),随之又在社会动力(智能技术集成体系+社会动力机制+社会交换机制=“智慧共享体系”)机制的推动下,揭示出人类进入了一个因智能科技高速发展和日益集成而推动的全新的非现场经济社会。

非现场经济学的实践功能是将分散的各种成分进行有效集成,构建成高效的集成统一体。它通过哲学、科学文化、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社会管理等集成与协同研究,探寻一般集成论原理在社会变革中的体现。然而,非现场经济的集成研究又不同于一般集成,其具有特殊的智慧分布与共享性特征,这种集成下的共享性进一步促进了各跨界学科领域各自的平行发展。各种平行发展而来的高度发达的机械性智能综合技术集成,加上人类特有的智慧文明共享,使得人类信息传输与知识分布更加广泛,智慧共享体系迅速朝公开性与共享性的方向发展,展现出了公开、无疆界、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智能技术集成”是各种智能技术融合与协同的作用,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奇特功效,互联网仅仅是其中之一,主要承担的是传输与连接功能。这里的社会动力机制指无疆界社会共享智慧产生的利益机制,是新时代新社群各种利益交换的实现机制。一旦共享合作成为社会性的常识准则,人们不仅会在合作对其有利时选择合作,在合作并不符合其短期利益时也会选择合作。过分自私的人将在这一社会进化的过程中被淘汰,非现场的人们通过理性思考与借助于智慧共享体系的影响力,决定何时适合启动自私模式。这样一来,利他优先就会成为新常态。

人类的道德行为常常会让心理学家们深感困惑,我们对看似说不通的行为加以解释,或许就可以促成更多道德行为的产生。我们不仅探讨道德信仰背后的基本原理,同时也研究道德在不同时空的真实世界中的运作和失灵。跨学科协同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涉及众多学科,不仅涉及技术本身,也涉及哲学和心理学等基础科学,同时还涉及生物学、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分析研究非现场经济各学科、各要素的深度平行与集成共享特征,旨在提倡为了顺应非现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而打破区域间、行业间的技术壁垒、技术保护主义和知识保护主义。改变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直接原始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知识产权保护为开放式的知识共享体系,通过知识与技术的共享机制和相应的间接利益分配制度,来激励知识传播者与技术发明的共享者。只有共享知识、共享技术,才能消除跨区域无疆界的高新技术平行而高效率发展的障碍;只有共享知识、共享技术,才能保障知识快速转化为非现场社会的有效价值;只有共享知识、共享技术,才能保障知识真正成为人类共有的财富。

到了高新智能时代,“智能技术体系”集成态势的出现,一方面使各智能产品、智能软件开始集成并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又不难发现,依赖于智能技术的集成,协同信息的传输速率与分享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类社会经过自然人长期的自身发展和知识积累,价值信息积累达到了空前规模,自然人与自然人信息即时传输的需要也达到了一个新高点。

信息传输包括时间上的传输和空间上的传输。时间上的信息传输也可以理解为信息的存储,它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空间上的信息传输突破了地理界线,是指信息从一个终端传送到另一个终端。不同层次的不同人群的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就是把信息这种产品分布在了新的智能技术集成平台上,日趋明显地把信息资源、知识与智慧和无疆界的其他人一起分享,以便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出现重复浪费,达到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财富的目的。这种“智能技术集成”与自然人海量信息的快速传输需求,为无疆界智慧共享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原始的驱动力。

“智能技术集成”与信息传输的驱动需求是“智慧共享体系”的物质基础,而“智慧共享体系”则是“智能技术集成”的必然产物。借助于智能技术的集成与优化,伴随着自然人与自然人信息传输、交互与共享的高速发展,海量的人类行为数据、人类智慧开始分布在无疆界的智慧共享体系之上,使其成为可被智能机器加工利用的原始物料。人本信息和物质世界的相互依存、沟通与转化,逐渐成为智能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为“社会大脑”的历史性发育播下了种子。

智慧共享体系简单层级架构

智慧共享体系是在非现场经济时代,由“有智慧”和“无智慧”的质点联合而构成的某种空间结构。它是这些质点在信息通信技术与智能科技集成的支撑下,在共享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一定的顺序和特定的方向运动,以最小的系统内耗和最大的系统功效来实现智慧劳动的最大效能的体系。科学技术开放式共享型的大集成,加上社会发展利益动力机制,最终形成了新时代的智慧共享系统。

概括地说,智慧共享体系由智能技术集成体系及其应用与社会智慧集成共享机制共同组成。智慧共享体系构成了非现场经济文明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借助于这个由智慧技术大集成与人类知识文化共享而形成的“智慧共享体系”,实现了人类智慧的共享,让知识成为共享智慧而产生更多的新知识,也让智慧劳动产生了更大的智慧应用效能,最终实现了智慧劳动的“成本极低”和“速率极高”,也使智慧劳动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新主导者。

平行与集成的智能技术发展和社会动力需求的驱使,使智慧共享体系的物质基础顺势建立起来,为“社会大脑”的历史性发育播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