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学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的岳父母

我的岳父卢世昌,浙江东阳卢宅人。东阳卢宅卢姓祠堂肃雍堂有“北有故宫,南有肃雍”之誉,为著名明清建筑。岳父1921年3月29日(农历二月二十)出生,1946年于英士大学毕业。1946—1949年,在英士大学农学院任助教。1949—1951年,在永康徐氏职业学校农科任教员。1951—1952年,在杭州肥料公司任技师。

卢世昌(1921—1977)与金韵梅(1929—2011)

1952年起,岳父在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任教,事业心很强,做学问认真、严谨,在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在浙江农业大学被称为四大青年才子之一。当时浙江农业大学茶叶基地在潘板桥,岳父为了筹建茶化实验室呕心沥血。他从英国购买了低谱分析和电泳分析仪器,从事多酚类、儿茶素、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等研究。他提出的茶叶萎稠参数和茶香测定方法在国内外茶学界至今仍得到普遍应用。岳父去世后,岳母让我帮助整理岳父的资料,我发现岳父的读书记录卡片足足有两纸箱,且英文居多。

岳父非常重视培养青年人,无论对学生、对青年教师,还是对子女,都能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岳父生活简朴,常教育子女要“量入而出”。

岳父在求学时代遇上战乱,后来工作、生活负担重,几十年忍辱负重,不幸积劳成疾,于1977年9月16日因病英年辞世,享年五十六岁。

我岳父的父亲卢绶青,1896年生,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先后任教于东阳中学、杭州师范学校、温州师范学校、宁波第四中学、春晖中学、衢州中学、杭州高级中学等校,与李叔同(弘一法师)、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等先生相善,时有诗画往还。1930年,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1933年2月,任浙江省立慈溪锦堂乡村师范学校校长。抗日战争期间,卢绶青坚决不为日伪服务。迁学校至嵊县长乐石下阳,借阳山书院旧址继续办学。1946年1月,卢绶青得浙江省教育厅转发国民政府教育部训令“东阳中学校长卢绶青与敌奋斗,应予嘉奖”。卢绶青治校认真,办事严谨,事必躬亲,不辞辛劳;他禀性耿直,不善言辞,疾恶如仇,不徇私情。卢绶青还曾协助他的岳父金品黄于1943年秋重办金华八婺女中。卢绶青于1950年冬逝世。

卢绶青娶妻金爱娇,育有两子两女,我的岳父卢世昌是他的长子,再是大姑姑卢香琯和小姑姑卢小琯,卢华昌叔叔最幼。

岳父卢世昌和岳母金韵梅于1946年在金华酒坊巷结婚,育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即我的夫人卢蓝玉于1948年出生在金华,二女儿卢玲玲和三女儿卢小玫分别于1952年、1954年出生在杭州。

岳母金韵梅,浙江东阳人。1929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十八)出生,2011年1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2岁。

岳母金韵梅出身名门望族。祖父金品黄,东阳瑞象头村人,生于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自幼聪慧好学、勤奋自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取秀才,二十一年(1895年)考取增生,次年又考取廪生,曾就读于金华丽正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民国之初,任职于浙江省财政司支应科,并兼任监狱学校教师。金品黄为执业律师,是金华律师公会的创始人,并在金华沦陷之前一直担任会长。金品黄于1924年着手创建金华地区的第一所女子中学,次年夏天女子中学开学,自任校长,校名为“金华府属八县联立女子初级中学”。

金品黄娶妻王子英,育有三子一女,大儿子金平垚,二儿子金平淼,小儿子金平晶(又名凤梧),女儿排行第二,名金爱娇。大儿子在东阳务农,育有五子两女;二儿子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育有一子三女;小儿子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余杭县副县长,育有三子六女;女儿育有两子两女。金品黄于1944年12月逝世,享年75岁。

岳母的父亲金平淼是金品黄的二子,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大学毕业后回到浙江工作,曾做过几个月律师,后在杭州、江山、定海等地法院做推事(现称法官),又在龙泉、丽水、金华、诸暨等地任地方法院院长,直至新中国成立。岳母的母亲梅青云,贵州江口人,随在北京工作的伯父到北京求学,就读于女子师范学校。在校读书期间,与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金平淼自由恋爱。金平淼毕业后,梅青云跟随金平淼到浙江,在金华结婚。金平淼与梅青云育有两女一子,长女金韵梅是我的岳母,再是小女儿金韵笙,儿子金龙生最小。

我夫人蓝玉说她的母亲有金色的童年,坎坷艰难的青年、中年和幸福的晚年。我的岳母在抗战前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祖父是名律师,父亲是北京大学毕业生、法院院长,母亲又受过现代教育,是知识女性。岳母又是长女,长辈的疼爱是可以想象的,用金色的童年描述一点也不夸张。日本侵华战争结束了我岳母金色的童年生活。战乱的影响本可在她母亲梅青云在抗战期间写的《蒙难日记》中读到,可惜《蒙难日记》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烧毁了。岳母的父亲虽是国民政府县法院院长,但抗战期间生活还是艰辛的。岳母说她在龙泉县立中心小学毕业后,读简易师范一年半,因日寇轰炸不能去外地读书就失学了。岳母的父亲1944年在法院做录事工作,1947年升为书记官,直至金华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岳母随岳父来杭州居住,1953年开始在浙江农业大学教务处刻讲义,一刻就刻了几十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师生停课闹革命,没有讲义需要誊写,她就从事糊纸板箱等工作挣钱贴补家用。

我岳母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与人为善,态度极好,得到大家的好评。1985年我们从浙江农业大学华家池住宅小区搬到浙江大学求是村居住后,还有浙江农业大学的老师从华家池赶到求是村请我岳母刻讲义。

我岳母21岁时公公去世,22岁时失去父亲,当时弟妹尚幼,两个家庭的重担落在我的岳父岳母身上。岳母48岁时失去丈夫,当时幼女尚未成家。坎坷艰难的岁月磨炼了我的岳母,也显示出我岳母平凡而伟大的品质。她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公婆,照顾弟妹,关爱下一代;她勤奋努力,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周密计划;她先人后己,任劳任怨。要用我岳父不到百元的月工资维持这么一个大家庭的生活真是不易,不难理解缺钱少米时岳母作为家庭主妇遇到的困苦;不难理解我岳母长期侍奉母亲和婆婆两位老人的劳苦;不难理解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要我岳母遣送她的母亲回东阳乡下居住时,她心中的无奈和疼痛;也不难理解几天后她接纳在乡下举目无亲又从乡下偷偷返回的母亲住下所要承担的风险;更不难理解我岳母对在农村插队劳动的两个年幼女儿的牵挂。

没有人见过我岳母与人争吵的情景。她办事公道、诚恳待人,她与人和善、忍辱负重,她一步一个脚印,赢得周围男女老少的尊敬。

岳父辞世后,1978年我从陕西8601工程处到浙江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读书期间住在农大岳父母家。1984年,我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浙江大学工作。浙江大学在求是村给我分了房子,当时妻妹卢玲玲已结婚成家,岳母与我们一起搬到求是村居住。无论是我在浙江大学读书期间,还是毕业后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岳母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都凝聚着我岳母的辛劳和努力。

我夫人在杭州第三建筑公司工作,早出晚归;1978年前我在陕西工作,1978—1984年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我们在家时间很少。我们的儿子龚鹏生于1975年,女儿龚程生于1979年。我的岳母为照顾我们的两个孩子付出了很多心血。特别是1986年我获洪堡奖学金去联邦德国留学,她支持我夫人到联邦德国伴读,两个在小学读书的孩子完全由我岳母照顾。岳母对龚鹏、龚程在学习上要求严格,在生活上照顾周到,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极大的爱,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她给两个孩子的极大的爱也可从两个孩子对她的深切怀念中得到印证。爱是伟大的,也是会结果的。

金韵梅、龚程、卢蓝玉、龚鹏和龚晓南(左起)

我于1974年结婚,当年我就陪母亲和姨妈来杭州玩,第二年我陪我三妹来杭州玩,几乎每年我都会陪亲友来杭州玩。1976年我父亲来杭州看病,1978年我的小妹妹来杭州读书,1979年我的小弟弟和一表弟又来杭州读书。我在金华老家的亲友众多,所以杭州家中客人也很多。对这么多客人,我岳母都热情接待,亲如一家。当时交通不方便,回金华汤溪老家要乘早晨6点18分那趟从杭州开往衢州的慢车,我岳母总是不声不响地4点左右就起床了,为赶早车的亲友做好早点。从这件小事足见我岳母的为人。我的父母和亲友没有一个不夸奖我岳父岳母的。

辛勤的劳动是会得到回报的。我们刚搬到求是村不久,有一次我岳母向我们谈起一件高兴的事。她说当她路过求是小学门口时,一群人在看学生成绩榜,有人议论说:龚鹏成绩那么好,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岳母对我们说,她当时听了心里觉得真甜啊!真想回答他们说龚鹏是我们家的,是我的外孙啊!后来龚鹏考上清华大学,我岳母喜形于色,又记日记又写诗,十分高兴。龚程考上浙江大学,岳母二女儿的孩子朱振华考上大学,岳母都非常高兴。龚鹏和龚程赴美留学,她曾说心中真有点舍不得,但赴美留学对他们的人生会有好处,她也因此感到很高兴。随着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1992年从求是村6幢6楼56平方米的居室搬到73幢4楼72平方米的居室,2001年再搬到武林门景湖苑顶层16楼258平方米的居室居住,对此岳母都很高兴。至今我们常忆起家中第一次买电视、用彩电、用冰箱、装电话时岳母高兴的情景。

我岳母为人通达乐观,她的能歌善舞反映在晚年参加求是社区的活动上,她的顽强毅力反映在她长年坚持锻炼上。她每天打太极拳,年纪大了还每天坚持走路。坚持锻炼治好了她多年的哮喘病。

我岳母喜欢观赏花卉,特别喜欢梅花。说来也很怪,岳母去世后第二天,我早晨醒来,眼未睁开,却只见许多梅花在我眼前。我当即起床,开车从武林门到浙江大学玉泉校园,趁早晨人少,在教五和教四教学楼前边的梅花丛中折了许多盛开的蜡梅,供在岳母的灵前,最后让岳母躺在梅花丛中走向另一个世界。

我觉得在我岳母身上凝聚了中国妇女的各种优秀品质,这些品质透射出人性的善和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在西子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