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标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客流预测

3.1 一般规定

3.1.1 客流预测应按照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运营前及运营等分阶段开展,其中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应分别进行专项客流预测并编制客流预测专题报告,规划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客流预测专题报告应通过专家评审,运营前及运营阶段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客流预测。

3.1.2 客流预测应以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为主要技术手段进行,各阶段客流预测应以上一阶段的客流预测成果为基础,客流预测报告中应给出客流预测技术流程。客流预测技术流程中至少应包括预测依据和条件、预测模型建模及标定、预测模型校核、预测结果及判读等4个步骤。

3.1.3 客流预测的各个阶段应与预测对象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主要包括:

1 预测对象的设计年限;

2 预测对象的线路数量、范围;

3 预测对象的起终点、长度;

4 预测对象的线路走向及沿线土地利用规划;

5 预测对象的车站数量及位置;

6 预测对象与其他线路的换乘关系;

7 预测对象的发车间隔、乘车舒适度及旅行速度;

8 可能导致客流预测结果发生较大变化的其他因素。

3.2 基础资料与数据

3.2.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依据的基础资料应包括城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客流预测应在城市综合交通和交通设施调查以及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应包括下列主要依据: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 《城市总体规划》;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5 综合交通调查及相关交通调查;

6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7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8 其他相关规划。

3.2.2 客流预测所依据的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数据,应采用近5年内的调查数据,超过5年时应组织进行新的综合交通调查;调查抽样率宜采用2%~3%。

3.3 客流预测内容及成果要求

3.3.1 线网规划阶段

1 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应为论证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确定线网总体规模、评价线网规划方案、研究分期建设时序、控制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等提供依据。

2 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年限应与线网规划的年限一致。

3 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分析交通出行总量、出行时空分布、交通方式结构、客流走廊及量级等,开展有无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分析。

2)线网比选方案客流预测:预测各比选方案的轨道交通出行总量、出行分担率,以及各比选方案线路日客流量、客流强度、平均乘距、换乘客流量和换乘系数、主要线路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

3)线网推荐方案客流预测:预测推荐线网方案中主要客流走廊全日及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分布、各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日客流量、线路客流强度、平均乘距、换乘客流量和换乘系数、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

3.3.2 建设规划阶段

1 建设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应为确定轨道交通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提供依据,为建设方案的经济评价等提供客流数据支持。

2 建设规划阶段宜在比选方案客流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推荐方案的客流预测。比选方案客流预测年限为建设规划的末期年,推荐方案客流预测年限为建设规划的末期年和远景年,推荐方案中安排建设的各线路客流预测年限应含初、近、远三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3 建设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应包含交通出行总量分析、出行时空分布分析等;

2)比选方案和推荐方案客流预测,应包含各方案的客流量、客流强度、换乘系数、平均乘距,以及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比重、公共交通在全交通方式中的比重等;

3)推荐方案线路客流预测,应包含主要客流走廊全日及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分布、全日及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换乘量、平均乘距、站点乘降量、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等;

4)敏感性分析,应包含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重大交通政策等因素;

5)效益分析,应包含交通效益、社会效益等。

3.3.3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1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应为确定系统制式、车辆选型和编组、车站规模,编制运营组织方案,比选线位与设站方案,以及进行经济评价分析等提供依据。

2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年限应含初期、近期、远期。当一条线路分期建设和运营时,后建项目的客流预测应以后建成项目的建成年为基准,对初、近、远期建成线路进行全线预测。

3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应包含初、近、远期交通出行总量、出行时空分布、交通方式结构等。

2)线网客流分析:应包含远期轨道网各线路全日客流量及平均乘距、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分析等。

3)线路客流预测:应包含预测线路客流成长曲线和初、近、远期全日及高峰小时客流量、换乘量、平均乘距,分上、下行方向的站点乘降量,单向断面客流量,以及全日客流周转量、客流强度、客流时段分布曲线等。

4)换乘客流预测:应包含预测线路与其他线路之间全日及高峰小时分上、下行方向换乘客流量。

5)客流特征分析:根据全线客流的总体规模、组成、分布、出行特征、时段差异、出行距离、增长趋势等特征,深入分析客流的运营服务需求以指导运营方案的针对性设计。

6)特殊站点客流分析:对于设置在商业中心、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火车站、机场、大型工业区等特殊客流集散点的站点,应预测分析站点突发客流的发生时间、乘降量、换乘量及其对线路最大断面客流量的影响。

7)站间OD客流预测:应包含预测线路各站点全日及高峰小时站间OD矩阵及不同运距的客流量分布。

8)重要线、站位比选方案的客流测试、对比与分析:在方案比选涉及线站位、车站数量有较大差异时,可根据研究需要开展。

9)效益分析:应包含交通效益、社会效益等。

10)敏感性分析:应包含预测线路沿线用地规划、人口规模、票制票价、服务水平、交通衔接等因素,给出全日客流量及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的波动范围。

3.3.4 初步设计阶段

1 初步设计阶段客流预测除与上述可研阶段具有同样的要求外,还应为站点出入口、步行及换乘通道、检票闸机或闸门、楼扶梯等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提供设计依据。

2 初步设计阶段客流预测除应包括可研阶段客流预测的内容外,还应包括:

1)全日及高峰小时各站点出入口分方向进、出客流量;

2)全日及高峰小时各换乘站点分线路、分方向的换乘客流量;

3)各站点超高峰系数。

3.3.5 运营前及运营阶段

1 运营前及运营阶段客流预测应为运营前的运营组织筹划、票制票价方案制订、政府招商谈判,以及运营后的车辆增购、系统设备扩容、项目后评估等提供依据;

2 运营前及运营阶段客流预测年限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3 运营前及运营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工程可研阶段客流预测内容,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