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宁波方志文献概述
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方志的内容极其广泛,举凡一地的建置、沿革、疆域、山川、津梁、关隘、名胜、资源、物产、气候、天文、灾异、人物、艺文、文化、教育、民族、风俗等诸方面情况,都为其所记载。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记载各时期思想文化、自然开发、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为后世研究相关内容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研究资料。方志范围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数量之浩瀚,举世无与伦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地方文献的构成主体,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中国有2000多年的修志历史,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方志的形成,既继承“国别史”,又取法古代“地理书”。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就说:“方志之由来久矣。……余考之于《周官》,而知古人之于史事,未尝不至纤析也。外史掌四方之志,若晋《乘》、鲁《春秋》、楚《梼杌》之类,是一国之全史也。”“郡县志乘,即封建时列国史官之遗。”而不少古方志叙述纂修缘起时,通常都会联系到现存最古老的地理书《山海经》,如宋欧阳忞在所撰《舆地广记·序》文中提到:“凡自昔史官之作,与夫山经,地志,旁见杂出,莫不入于其中。”而且从记载内容来看,《山海经》记风土、人物、世系,与后世方志设风俗、人物门类,是一脉相承的。方志文献的起源,还可追溯到古地图的形式,这从古方志名称中多含“图经”、“图志”可佐证一二,如修于唐或北宋初的宁波已知最早的方志文献《四明图志》、现存最早的方志宋乾道《四明图经》等。
我国传统的方志,是在兼收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别史、地理书和地图特点的基础上,随着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起源的多源性和源远性,是我国方志起源的两个最显著也最基本的特征。方志融合的源头既多,因而成型的过程也就极其缓慢。从春秋战国时期发端,中间经汉魏迄于隋唐,方志的内容与形式逐渐得到丰富并日臻完备,至宋时终于最后确立了编撰的体例。
宁波方志是中国方志发展历史脉络中的支流,既有全国方志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又兼具区域方志发展的个性化特色。完整传世的宁波旧方志文献最早修编于南宋乾道年间,而宁波方志编纂,在历史上出现了南宋乾道至开庆时期、元至正至延祐时期、明永乐至嘉靖时期、清康乾与同光时期、民国初期至抗战前这五个高峰时期。目前,传世方志中的80% 以上都是这五个时期编纂的。下面从方志文献的类型、功用、体例、刊布、存藏等方面一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