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域使用权市场流转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宁波海域使用权市场流转体系建设现状

第一节 宁波市海域资源与海域使用现状

海域是宁波海洋经济建设和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保障。建立市场化的海域使用权流转机制,既是提高用海科学性及其综合效益、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宁波核心示范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当前全面深化行政改革、使市场在海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内容。宁波市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探索海域使用权交易市场建设。以科学有序的海域使用管理机制为依托,探索建立海域使用权评估体系,建立完善各项相关制度,推进海域使用权流转体系建设,逐步向市场配置海域资源的供海方式转变。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海域使用权出租、出资和转让政策研究参见《宁波市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此背景下,梳理宁波市海域资源使用、流转现状及规范,总结宁波市海域使用权流转探索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宁波市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法治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波海域资源基本情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根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宁波海域海岸线北至宁波绍兴交界,南至宁波三门交界。海域由“五洋三港湾”构成,“五洋”即横水洋、峙头洋、磨盘洋、大目洋、猫头洋,“三港湾”即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杭州湾和三门湾分别从北边和南边挟裹,象山港从中间嵌入陆地,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根据《2013年宁波市海域海岛使用管理公报》,宁波市现有大陆岸线818.2公里、海域总面积8355.8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余姚市为159.6平方公里、杭州湾新区196平方公里、慈溪市382.5平方公里、镇海区162.1平方公里、北仑区281平方公里、鄞州区53.7平方公里、奉化市87.5平方公里、宁海县281.5平方公里、象山县6751.9平方公里。数据来源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编制的《2012年宁波市海域海岛使用管理公报》。。海域东西长约140公里,西北长近200公里。宁波市有七大海域开发利用区,分别为以杭州湾和三门湾区域为中心的滩涂综合开发区、以镇海北仑和石浦区域为中心的临港工业及港口航运区、以象山港区域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型港口湾区、以象山东部海域为中心的海洋旅游和海洋自然生态保护区。全市海域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港口航运、临港工业、滩涂围垦、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旅游、矿产开采和海洋能源利用。宁波港口岸线总长1562公里,占全省的30% 以上,其中可用岸线872公里,深水岸线170公里。现有生产性泊位30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通航数据来源于《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制,2011年4月。

根据最新普查结果,宁波市共有海岛659个,约占全省的1/5,总面积266.3平方公里,岸线长752.7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为538个。其中乡级以上有居民海岛4个(大榭岛、梅山岛、南田岛和高塘岛),乡级以下有居民海岛15个,无居民海岛640个(已开发154个,未开发的为486个)数据来自《2013年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宁波市海域资源丰富,尤以“港、渔、景、涂、能”五大资源突出。按区域分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东北部:北仑港区港口航道资源丰富,条件优越,是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北仑港区的深水岸线,1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北仑港域具有峡道型港口特有的地质、水文动力特点。港域内水道口门众多,港池岸坡陡,水深条件好,具有口多、腹大、水深、深水岸线紧靠岸边的优点。进出航门多,有利于不同船型,多方位自由通航。北仑港锚地众多,这些锚地水面宽阔,水深适中,底质适宜,可锚泊1万~15万吨级的大型船舶。

(2)西北部:西北部拥有宁波最重要的滩涂资源。慈溪市地处杭州湾南岸,长江径流每年挟裹约5亿吨泥沙入海,其中部分扩散南下进入杭州湾,为慈溪市沿岸海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形成了以堆积地貌为主的海岸,提供了丰富的滩涂资源。宁波滩涂资源集中分布在杭州湾南岸、象山港内、大目洋沿岸和三门湾北岸4大片,其中杭州湾区域滩涂开发利用的方向具有更多的适宜性,是进一步优化调整临海工业布局的重要后备土地资源。

(3)南部:①港口资源。象山港万吨级船舶可自由出入港湾,具有开发大中泊位潜力,具备发展远洋和近海运输深水港的优越条件,是北仑港的重要后续开发基地;石浦港是我国四大著名渔港之一,尚有数公里岸线可供开发利用。象山港和石浦港资源组合条件好,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②海洋渔业资源。象山港是个半封闭的港湾,自然环境优良,生态类型复杂。湾内既有典型的海洋性鱼类进港索饵和洄游繁殖,又有定居性鱼类和滩涂穴居性贝类的栖息、生长和繁衍。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形成了各种经济水产资源的集中分布区,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海水增养殖区。③岛屿资源。象山的东部近岸岛屿、宁海的强蛟群岛等皆有较好的旅游环境,植被保护良好,岛屿周围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受海洋水体的调节,气候冬暖夏凉,利于疗养治病和避暑避寒。④滩涂资源。“滩”即长江三角洲区域近岸海域少见的海滨沙滩,主要分布在松兰山、白沙湾、皇城、昌国、横山岛、旦门岛山等地,沙细、坡缓、浪静,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宁波滩涂资源集中分布在杭州湾南岸、象山港内、大目洋沿岸和三门湾北岸4大片,其中象山港和三门湾区域滩涂是宁波市重要的海水养殖场所。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开发所依托的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开发历史长,技术成熟。⑤海洋能资源。宁波的潮汐能资源以象山港蕴藏量最丰富,其次是三门湾;波浪能资源主要在南部海域,洋面开阔,以涌浪为主的混合浪占绝对优势;其中,韭山、渔山海域是著名的大浪区,波浪能富集,开发意义大。⑥风能资源。本市年均有效风能1300~1800千瓦·时/(平方米·年),达全国最佳风能区标准参见《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2008)。

二、宁波海域使用情况

根据《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2008),宁波市海域被划分为九大区域,172个海洋功能区,其中一级类10个,二级类25个。新项目用海,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对与规定的海洋功能相兼容的其他功能新项目用海,在主导功能未实施前允许在一定时限内使用,期限届满后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予以续期。涉海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重点论证项目用海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以及对相邻海洋功能区划实施的影响和与区划附近现有海域使用的兼容性关系,制定对所在海域内现有已用海项目的调整和补偿措施,报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核海域使用申请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时,应当征求同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且不能兼容的新项目用海,不予办理海域使用手续参见《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2008)。

据统计,2012年度宁波全市共核发海域使用权证书33本,新增确权海域面积1093.8064公顷。其中省政府审批海域使用确权面积801.9709公顷;宁波市政府审批海域使用确权面积194.9093公顷;沿海各县(市、区)政府审批海域使用确权面积96.9262公顷。用海项目类型主要是工业用海,面积达883.6474公顷。渔业用海193.7443公顷,交通运输用海16.4147公顷。2012年全市共征收海域使用金6.75亿元,主要集中在各类围填海和港口用海。全市2012年共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7本,注销面积942.7公顷参见《2012年宁波市海域海岛使用管理公报》。。2013年全市新增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并核发海域使用权证书75本,面积1836.7746公顷。其中渔业用海4本,面积187.3795公顷;工业用海59本,面积1520.9989公顷;交通运输用海7本,面积124.3232公顷;旅游娱乐用海5本,面积4.0730公顷。2013年,宁波全市注销了海域使用权证书125本,面积7417.4101公顷。

具体来看,宁波海域的使用和利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七大海域开发利用区

宁波市有七大海域开发利用区,分别为以杭州湾和三门湾区域为中心的滩涂综合开发区,以镇海北仑和石浦区域为中心的临港工业及港口航运区,以象山港区域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型港口湾区,以象山东部海域为中心的海洋旅游和海洋自然生态保护区。

具体为:①在杭州湾海域,自慈溪西三闸至慈镇交界处,重点区划围海造地用海,兼顾海水养殖用海,保障杭州湾大桥用海。在三门湾海域,重点区划围塘养殖,兼顾渔港及其锚地。②在镇海北海域,自镇海港区以北至慈镇交界处,重点区划围海造地,兼顾海底电缆管道用海,保障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在石浦附近,包括石浦、高塘、鹤浦,重点区划海洋旅游、渔港、港口,兼顾海洋倾废和渔业养殖。③在镇海北仑海域,自镇海港区以东至穿山北,重点区划港口和航道锚地,兼顾海砂开采和海洋倾废,保障大陆连岛工程用海。④在象山港口部,自穿山南至象山港大桥和象山涂茨钱仓,重点区划港口和航道,保证梅山岛开发,兼顾渔港建设,保障渔业资源洄流繁育。⑤在象山港中底部,自象山港大桥至象山港底,重点区划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兼顾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和现有港口,保障军事用海和电厂用海。⑥在象山东部大目洋,自象山涂茨至新桥,重点区划海洋旅游,兼顾海洋渔业和围海造地、围塘养殖。⑦在韭山列岛和渔山列岛及其附近海域,重点区划捕捞区和海洋保护区,兼顾航道区。

(二)八大海域开发利用行为

宁波对海域开发利用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分别为港口航运、临港工业、滩涂围垦、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旅游、矿产开采和海洋能源。

①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宁波重点开发了一港(宁波—舟山港)、三片(宁波港片、象山港片、三门湾片)和八区(甬江、镇海、北仑、大榭、穿山北、梅山、象山港、石浦)。

②临港工业建设。宁波正在开发八大临海(港)工业园区,即慈溪经济开发区、宁波化学工业产业园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鄞州投资创业园区、宁海经济开发区、象山经济开发区。

③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宁波滩涂围垦历史悠久。特别是杭州湾南岸,自明朝以后,滩涂迅速外淤,开始进行大规模围垦。到清末民初,近500年间围垦面积约740平方公里。

④海洋渔业资源和浅海滩涂养殖。近年来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三门湾、象山港、杭州湾等滩涂区域。海水养殖业是在海涂、浅海和港湾,人工控制下繁殖和养育鱼、虾、贝、藻类等动植物而形成的生产行业。海水养殖业是海洋经济中的传统产业,宁波的海水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近10年以来发展很快。宁波拥有潮间带滩涂面积约156万亩,可直接用于养殖的约28万亩。拥有-10米以上的浅海面积115万亩,其中可直接养殖面积约5万亩,发展海水养殖业具有较大的空间。至“十二五”末,宁波市为推进渔业设施发展,提高渔业设施化水平,在全市规划实施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4000公顷,建设国家中心渔港1个、一级渔港3个、二级渔港8个、三级渔港10个、贸易渔港5个和避风锚地33个。宁波市海洋捕捞生产受气候影响,加之柴油价格不断上扬、捕捞成本大幅度增加、渔业资源衰退等多重压力,捕捞生产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出现减产,但海洋捕捞产值仍呈上升趋势,保持一定增幅,并向着稳定、适度、远洋方向发展。据统计,2013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99.21万吨,比上年增长0.05%;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出248.3亿元,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渔业总产值120.2亿元,增长2.05%;渔民人均收入2.26万元,增长8.87%;全年完成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434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同时,强化对渔业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节能考核目标;起草了《宁波远洋渔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开工建造了一批新远洋渔船,全市共派出远洋渔船25艘,实现产量1.9万吨、产值1.4亿元。此外,宁波大力发展了资源增殖业。继续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技术集成研究,推进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达到4家,象山港海洋牧场试验区基本完成各项建设内容,2013年全年共计增殖放流2.887亿尾(颗),11家企业共无偿捐献价值近百万元苗种,实现社会捐助放流的新突破。

据统计,2014年宁波水产品总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1.06万吨,比上年的99.21万吨增长1.86%;养殖总面积合计58096公顷,较上年同期的59597公顷减少2.52%;渔业经济总产出实现25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渔业总产值124.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1%;渔民收入受惠国家柴油补助政策继续保持增长,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30元,比上年的22557元增长8.75%。2015年宁波市海洋经济总产出4408.19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1263.88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9%;水产品总产量103.34万吨,渔业产值125.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 和0.79%;渔民人均纯收入2.53万元,比上年增长3.14%。

⑤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已开发象山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北仑春晓滨海旅游区等一批海洋旅游区域,宁波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海滨度假和海洋旅游目的地。其中,滨海湿地、滨海露营、海钓、海岛休闲等旅游新业态已逐渐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