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所藏敦煌未知名残卷目录的新探索(下)
英伦所藏敦煌未知名残卷的标目工作,业经初步完成,至于索引的编撰、提要的简述、断片的缀联以及许多研究工作的展开,都需要在这未知名残卷被查清以后,才能有良好的基础。
这次的新探索,至少有下列四点发现值得一提:
第一是由于目录的查对,发现有些今本是不全的。例如《大正藏》第五十四册收《法门名义集》一卷,在“世界品法门名义第七”的最后,是以“或以恒沙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或复清净无三恶道”为结束,但从斯4913号的寻检中,发现下面还有“人天升降……如融冰也”等三十字,而在后面更有“第二次列三乘贤圣入道”等数十行,可见《大正藏》所收的《法门名义集》不是一个全本。
第二是由于目录的查对,发现了漏列的资料。例如发现斯6196号是一张《诗经》的残卷,是《大雅·抑》十二章及《大雅·桑柔篇》,由于目录不曾标出,所以许多研究敦煌诗经卷子的学者,未曾利用它。又如斯6551号是讲唱押座文,也是由于目录未标出,所以研究敦煌变文的学者,也未曾注意到。至于斯6691号背面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音”,又在希麟《一切经音义》、玄应《一切经音义》之外,待目录标明后,学者才会利用它。
第三是由于目录的查对,发现辑佚常不完备。例如《大正藏》八十五册有“大乘入道次第开决”,所收是根据斯2463号,末尾虽注明“以下缺”,但不知缺文在哪里?现查出斯6915号也是“大乘入道次第开决”,残卷的起首虽不如斯2463号完备,但从斯6915号角码[30]倒数第四行“乃有差别”以下,至角码[39],尚有二百四十行文字,可补八十五册所辑佚文的不足。又如《大正藏》八十五册收有《四分戒本疏》卷第一、第二、第三,但斯6889号残卷实为《四分戒本疏》卷第四,可补辑佚的不足。又斯6789号背面经查明实为《四分比丘尼戒本疏》卷四,也是八十五册所未曾收录的。又如斯6381号经查明为《维摩经》疏弟子品第三、菩萨品第四,或当为卷二。而《大正藏》八十五册只收卷三、卷六,这张残卷的查明,正可以补辑佚的不足。
又如斯4011号,其中论善有十一种,论六烦恼、论四不定,应为《大乘百法明门论》的疏释,但《大正藏》八十五册未能收录;又斯2613号为《瑜伽论手记》四十三卷至五十卷,比《大正藏》八十五册所录多出甚多。又斯4490号残卷,经查明实为《妙法莲华经》度量天地品第二十九,而《大正藏》八十五册所录《妙法莲华经》度量天地品第二十九,是依据斯1208号,但斯4490号实在是接续于斯1208号的,使辑文又增长了许多。而斯2734号、斯4334号,都比斯1208号完备,等到斯6588号查明亦是《妙法莲华经》度量天地品第二十九,这张最为完备(起首略缺数行)的佛经逸文,就被拣出了。至于《大正藏》八十五册所录《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是依据斯2734号,除斯4491号可供对照外,斯3051号经查明也是同一种经,但文字与斯2734号不同,同作为搜辑佚文时的参考。
第四是由于目录的查对,发现了新的释典。例如斯6891号是《法华经义疏开题并玄义十门》,斯6494号可能是《妙法莲华经论义》,斯6166号可能是《心经释义》,斯6348号是《大佛顶如来顶髻白盖陀罗尼神咒》(写成图形,不易辨认,经核对斯4637号才发现,是失传的密宗经典)等等,久已失传的释典甚多,有了新的标目,容易一一检出。
此外,如斯6312号,小翟理斯列入“未能安置辨认”类,而刘铭恕误以为是“佛经”,实为道经“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第二十五”,经核对正统《道藏》五十七册页六五三才对出,由于标目的错误或不明,所以大渊忍尔的《敦煌道经》也不曾收进去,大渊的书下了很大的苦功,如果能早些提供这份目录,他的书就尤加完美了。
目录的新探索既有上述的功能,则每一未知名残卷的核对,笔者不敢掉以轻心,必须逐行逐字地检查,其中斯5665号及斯5766号,都是被后人任意拼凑成一张长卷的,须要将经卷名称仔细地查出,斯5665号如下:
角码[2]《菩萨受斋经》(前半段)、《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后半段,至角码三)
角码[4]《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角码[5]《大宝积经》卷第百十二(前半段,下接角码四十)、《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后半段,下接角码二十七)
角码[6]《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前半段)、《摩诃僧祇律》卷第二(中段,下接角码三十)、《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后半段,下接角码三十三)
角码[7]《摩诃僧祇律》卷第二(下接角码六)
角码[8]《大宝积经》卷第十(下接角码十)
角码[9]《大宝积经》卷第一(前半段,接在后半段之末)
角码[10]《大宝积经》卷第十(前半段,上接角码八)、《大宝积经》卷第一(后半段,上接角码二十一)
角码[11]《大宝积经》卷第十(前半段)、《大宝积经》卷第一百十九(后半段)
角码[12]《大宝积经》卷第十二(前半段)、《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一(后半段)
角码[13]《大宝积经》卷第八十(前半段)、《大宝积经》卷第一(后半段)
角码[14]《大宝积经》卷第十(前半段)、《大宝积经》卷第三十(后半段)
角码[15]《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一(前半段)、《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二(后半段)
角码[16]《大宝积经》卷第一百(后半段)
角码[17]《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二(后半段,下接角码十五)
角码[18]《大宝积经》卷第十(后半段,下接角码二十)
角码[19]《大宝积经》卷第一(前半段,同角码十)、《大宝积经》卷第十七(后半段)
角码[20]《大宝积经》卷第十四(前半段)、《大宝积经》卷第十(后半段,上接角码十八)
角码[21]《大宝积经》卷第一(前半段,下接角码十)、《大宝积经》卷第三十(后半段)
角码[22]《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一(前半段)、《大宝积经》卷第十(后半段,下接角码十一)
角码[23]《大宝积经》卷第一(前半段,下接角码九)、《法集经》卷第四(后半段)
角码[24]《观察诸法行经》二卷第(前半段)
角码[25]《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二《秽品经》第一
角码[26]《阿含经》卷第三十五(后半段,下接角码六)
角码[27]《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前半段)、《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后半段)
角码[28]《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三(前半段)、《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后半段,上接角码五)
角码[29]《大宝积经》卷第一百十二(前半段,下接角码五)、《鼻奈耶》卷第三(后半段)
角码[30]《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前半段)、《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后半段,上接角码六)
角码[31]《摩诃僧祇律》卷第三(上接角码三十二)
角码[32]《摩诃僧祇律》卷第三(下接角码三十一)
角码[33]《摩诃僧祇律》卷第三(至角码三十四)
角码[35]《摩诃僧祇律》卷第五(前半段)、《鼻奈耶》卷第三(后半段,下接角码二十九)
角码[36]《摩诃僧祇律》卷第三(至角码三十七)
角码[38]《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前半段,上接角码三)、《法集经》卷第三(后半段,下接角码四十)
角码[39]《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前半段,上接于后半段)
角码[40]《法集经》卷第三(前半段,上接角码三十八)、《大宝积经》卷第一百十二(后半段)
角码[41]《摩诃僧祇律》卷第二(至角码四十二)
角码[43]《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二(前半段)、《大宝积经》卷第七十(后半段)
角码[44]《维摩诘所说经》卷上方便品第二(前半段,接于后半段之末)
角码[46]《鼻奈耶》卷第三(后半段,上接角码二十九)
角码[47]《摩诃僧祇律》卷第三(上接角码三十)
斯5776号拼凑的情形如下:
角码[1]《摩诃僧祇律》卷第二(下半页之前半段接于后半段之末)
角码[4]《鼻奈耶》卷第三(前半段,上接于后半段)
角码[5]《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前半段)
角码[6]《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前半段,下接角码五前半段)、《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后半段,下接前半段)
角码[7]《鼻奈耶》卷第三(上接角码四前半段)
角码[8]《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前半段,下接角码九前半段)
角码[9]《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前半段,下接角码八前半段)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后半段)
角码[10]《鼻奈耶》卷第三(前半段)、《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后半段,上接角码五前半段,下接角码十一)
角码[11]《摩诃僧祇律》卷三(下接角码九后半段)
角码[12]《摩诃僧祇律》卷第一、第二(至角码十四,下接角码三后半段)
拼凑残破,的确整理困难。刘铭恕在众多未知名残卷中,查出不多,但亦有斯4561、斯4593、斯4979、斯5382、斯5506、斯5538、斯5746、斯5768、斯6149、斯6220、斯6268、斯6281、斯6290号等十三张。而小翟理斯穷毕生之力,费时三十七载,查出的虽较多,但仍有不少未知名的残卷,为此二家目录均未曾检获的。笔者编辑《敦煌宝藏》,重新一一寻检,除寻获小翟理斯分类时众多的误列,及斯6980号以后的残卷为诸家所未曾编目者,当另有专文刊布外,现将二家目录中均称无法辨认的残卷,列举经名卷次如下:
斯4401号《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五
斯4402号《光赞经》卷第八
斯4403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一百十七
斯4405号《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斯4418号《大乘稻芊经随听疏》(较《大正藏》85册所录省略三段)
斯4433号《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四道性品
斯4434号《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五
斯4437号《昙无德律部杂羯磨》
斯4464号《贤愚经》卷第一梵天请法六事品第一、《贤愚经》卷第六月光王头施品第三十
斯4468号《贤愚经》卷第六月光王头施品第三十
斯4469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八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第十九
斯4490号《妙法莲华经》度量天地品第二十九
斯4504号《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卷上、卷中
斯4516号《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斯4519号《维摩诘所说经》卷中
斯4522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
斯4539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斯4542号《佛藏经》卷中
斯4545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五
斯4546号《提谓经》(已佚,参见《法苑珠林》卷八十八及《翻译名义集》卷七所引)
斯4559号《佛说无量大慈教经》
斯4560号《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
斯4565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七
斯4568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四
斯4572号《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斯4573号《大楼炭经》卷第三龙鸟品第六
斯4579号《优婆塞戒经》卷第六经业品第二十四之一
斯4618号《四分律比丘戒本》
斯4636号《比丘道惠所恭养经》
斯4646号《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六
斯4666号《佛说法句经》
斯4670号《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斯4676号《法门名义集》(《贤圣品法门名义》第五)
斯4683号《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四十五
斯4716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四
斯4766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三
斯4773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八
斯4778号《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七
斯4857号《羯磨自恣法》第六
斯4885号《妙法莲华经》度量天地品第二十九
斯4961号《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斯4963号《太上业报因缘经》卷第一
斯5009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四
斯5016号《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卷上
斯5088号《沙弥十戒》、《式叉尼法六法文含注》
斯5156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一
斯5167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斯5213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二
斯5315号《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斯5378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
斯5381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
斯5617号《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三
斯5719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二无作品第四十三
斯5720号《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
斯5732号《太上业报因缘经》卷第四
斯5733号《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
斯5740号《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七譬喻品
斯5817号《放光般若经》卷第一假号品第三
斯5840号《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斯5848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斯5884号《洞渊神咒经》卷第十煞鬼放人品
斯5887号《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
斯5905号《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卷上(参见伯2173号)
斯5915号《法苑珠林》卷七十四、七十五、六十八
斯5921号《灵真戒拔除生死济苦经》
斯5922号《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斯5930号《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七譬喻品
斯5931号《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已佚,参见斯2734号)
斯5984号《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十显明功德品第二(《太上道本通微妙经》)
斯5990号《妙法莲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斯6027号《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一护国品
斯6044号《道德经解题书》
斯6065号《太上业报因缘经》卷第八
斯6091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斯6029号《道行般若经》卷第二摩诃般若波罗蜜功德品第三
斯6093号《大智度论》卷第十六
斯6095号《佛说救疾经》
斯6107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七
斯6118号《大般涅槃经》卷第二
斯6127号《太玄真一本际经》付嘱品卷第二
斯6133号《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
斯6137号《太玄真一本际经》付嘱品卷第二
斯6142号《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八
斯6145号《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七譬喻品
斯6151号《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
斯6159号《梵网经注疏》
斯6193号《紫文行事决》(与斯4314号、伯2751号接合)
斯6218号 背面《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下
斯6219号《上清真旨要玉诀》
斯6231号《维摩诘所说经》卷下
斯6312号《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第二十五
斯6319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一
斯6444号《将释僧戒初篇第四波罗夷义决》
斯6474号《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一本、卷第一末
斯6680号《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七
斯6706号《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上
斯6784号《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第五,四谛品
斯6812号《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
斯6827号《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斯6829号《大乘稻芊经随听手镜记》
斯6862号《四分律》卷第二十三、第二十四
斯6912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四、第三十五
斯6915号《大乘入道次第开决》
斯6976号《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四(第六行起)
(以上《敦煌宝藏》第三十六册至五十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