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
我们知道,在家庭教育中,规矩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必要手段,立规矩,实际上就是定立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的原则,规则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定规矩不难,难就难在能否坚定地执行,对此,我们要明白,规矩一旦设立,就不再需要过多的解释,而是要切实执行。父母这时候采取奖惩措施非常重要。最好能把奖惩的后果与孩子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如不能出去玩、不能看喜欢的电视节目、不能吃爱吃的东西等。同时,奖惩要及时,很长时间以后再兴之所至地“秋后算总账”,不仅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还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是借题发挥,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故事:
辉辉今年6岁,刚上小学,开学前,爸爸妈妈和就辉辉约定好,开学后,由辉辉自己来洗袜子,辉辉也爽快地答应了。
周末这天,辉辉在客厅看动画片,妈妈看到放在卧室的脏袜子,就催辉辉起来洗,谁知道辉辉说:“我不想动,不想洗。”
妈妈:“可是这是你自己制定的规定,快起来洗了。”
辉辉:“我的好妈妈,我今天好累,好不容易放假休息,从下个月开始再我自己负责洗行吗?”
妈妈无奈地答应,然后自己去了卧室拿脏袜子。
这里,辉辉妈妈的做法很明显不妥,默认孩子对于规则的破坏,规矩就如形同虚设,孩子势必会变本加厉地破坏,而再与孩子重新定规矩就难上加难了。
一些家长也许会问,该如何让孩子执行规矩呢?以下是几点原则和方法:
1.与孩子一起制定规矩,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监督
一个家庭的规矩,是给家庭每个成员定的,要遵守平等、尊重的原则,要让孩子觉得公平,而非针对他一个人。首先我们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对所有定立的规矩,不仅大人可以坚持做到,孩子也是一样。让孩子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商量规矩应该在哪些方面制定,具体应该做到哪些。让孩子参与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形成正确思维的过程,只要形成正确思维,在规矩实施时,只需要加深印象就行。另外,也让他对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监督,这会让他觉得公平,从而让他有坚持不懈的信心。这样,一家人就可以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
2.告诉孩子执行规矩无一例外
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在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例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3.偶尔“放宽政策”
例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尔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
冬天快到了,但是妞妞非要吃冰激凌,妞妞妈并没有反对,她只是告诉妞妞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妞妞不理解。妞妞妈妈就依着她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她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难受、不舒服。妞妞妈告诉她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妞妞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吃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
的确,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时可以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例如孩子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无论我们如何劝他吃青菜,告诉他吃青菜的好处,他就是咽不下去。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孩子进食青菜。或者,吃饭的时候,我们自己吃青菜吃得津津有味,让他看着眼馋。这时他也许会主动要求吃一些,并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4.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立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有序,而不是为了约束他们。所以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时应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本意。有时孩子的错误行为并非带有恶意,如果孩子一犯错家长就劈头盖脸地批评,只会刺激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不愿接受规矩。此时家长应表明对他们的理解,同时告诉他们做错了事就应该接受惩罚,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孩子是天马行空的,即便家长准备了很多“招数”,孩子也可能不按套路“出牌”,搞得家长哭笑不得。给孩子立规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一点点渗透。在给孩子立规矩的道路上,家长们都应清楚一点:立规矩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好的人生,而不是为了惩罚与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