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人际交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站在对方角度考虑,更易打动对方

在日常沟通中,我们有时会与他人发生许多误解和分歧,若处理不好,矛盾会激化,甚至令双方反目成仇。常令我们困惑的是:他怎么会那样说我?其实,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误解也许就会很快地消除。

一个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是理解对方的基本方法。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别人的冷淡不调和,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也许一切的原因都源于自己。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

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往往与谈判对手有许多分歧。松下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提高会谈的效率,却一直因为双方存在不同意见、说不到一块儿而浪费大量时间。最后,他意识到,如果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不就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

这使松下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学: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凭借这条哲学,他与合作伙伴的谈判突飞猛进,人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也愿意做他的朋友。在他的领导下,松下电器公司迅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这一切与他懂得换位思考有很大关系。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如果要使他人信服你,那你首先要尽力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问题,站在他人的立场去说话,以理解和认同作为沟通的基础,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每季度都要租用纽约的某家大旅馆的大礼堂20天,用以讲授社交训练课程。有一个季度,他刚开始讲课时,忽然接到通知,房主要他付比原来多三倍的租金。而得知这个消息之前,入场券已经印好,而且早已发出去了,其他准备开课的事宜也已办妥。很自然,他要去交涉。

卡耐基找到经理说:“我接到你们的通知时,有点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假如我处在你的位置,或许也会写出同样的通知。你是这家旅馆的经理,你的责任是让旅馆尽可能地多赢利,这点我非常理解。假如你坚持要增加租金,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你有利还是不利。如果你把我赶走了,我势必再找别的地方举办训练班。这个训练班将吸引成千上万的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者来听课,对房主来说,这难道不是起了活广告的作用吗?事实上,假如你花5000元钱在报纸上登广告,你是不可能邀请到这么多人亲自来你的旅馆参观的,可我的训练班为你邀请来了。这难道不合算吗?”

讲完,卡耐基就告辞了:“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

第二天卡耐基收到了一封信,通知他租金只涨50%,而不是300%。

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为他分析出事情的利弊,对方便会主动地按照你的思路走下去,从而达到你的目的。卡耐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在于当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时,他已经完全站到了经理的角度。接着,他站在经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笔账,抓住经理的心理——赢利,使经理改变了初衷,决定支持卡耐基。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要想获得对方的认同,就必须为对方着想,关怀对方的利益,关注对方的兴趣。如果你对别人指手画脚,有时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而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往往更容易达成自己的心愿。

李哲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职员,他不是那种特别会说的人,所以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兢兢业业地工作。

一天,领导安排他做一个报表,他认真仔细地完成了。领导对他的报表非常满意,称赞说:“看你平时言语不多,做起事情来还真让人放心。”他笑着说:“因为我觉得只有我做好了您才能少分点心,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其他事情。”领导欣慰地笑了。

他对于每个领导都是如此,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让他们少操点心。其实这就是一种换位思考,他一直以这种方式与领导相处,自然会得到领导的重用。

在人际沟通中,倘若你能先行一步,转换一下立场,考虑一下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以对方期待的方式同他说话,那么,你不仅掌握了一个高明的人际关系的沟通原则,还掌握了一项通往成功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