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流行与时尚有没有学术——为《国际名模录》而作
皇甫老师从事高校模特教育二十余年,可以讲是我国第一代模特高等教育的先行者和探索者。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高校模特学历教育走过了蹒跚学步的初创期和如火如荼的辉煌期,当下的模特高等教育似乎处在非常尴尬的徘徊期。内心纠结的是,上级组织勉为其难让我还兼任了全国高校模特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在繁忙的学术研究与教学之余,对模特教育的反思时刻萦绕着我。一方面是设计教育家思量这个特殊专业的发展后劲,另一方面许多院校还在盲目地开设新的模特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之间出现了背离。但是,有不少的俊男靓女趋之若鹜地追随着进入高校和成为名模的热梦,仿佛又说明这个专业存在的合理性。追溯这个专业的成长,苏州大学在1989年开创了我国模特高等教育的先河,这一新生事物嗣后又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花。
写这个序,想到的是困扰我多年的关于时尚的学术问题。模特是时尚的衍生物,它和流行与时尚紧密相连。在高校时间长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总会有学术的逻辑思维。将时尚纳入学术的视野,有时也遭遇许多的障碍,我常常思考这是否会是一个伪命题?或许时尚本身不需要学术思考?但是,流行与时尚一旦进入文本的梳理,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和学术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声名显赫的文化学者刘梦溪在《大师与传统》一书中充满鄙视地说:“流行与时尚,应该与学术大师无缘。”他说这句话是相对于傅斯年、王国维和陈寅恪这些实至名归的学术大师而言的,我对他们深怀崇敬。但从中可以看出如刘梦溪这般的文化学者是看不起时尚与流行的应用性研究的。当然,我并不责怪刘梦溪他们,因为他们从不关心现实应用问题的研究,他们更多的兴趣在于解释已有的古代经典,沉浸在往日的文化辉煌之中。我藉此想说明的是,时尚作为一项现时性的研究,虽不能说它也会产生诸如陈寅恪这样享誉中外的学术大师,但流行与时尚也是事关一个社会是否有创造性的标杆之一,而且还是一门值得尊敬的研究科学。
我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热衷于设计评论,撰写的设计评论文章达70篇之多。而且,我和张蓓蓓合作,于2011年4月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服装评论》一书,对风花雪月式的时装评论做出了学术性的梳理。因此,我对模特和相关的时尚活动多有关注,并且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时尚活动,对国际和国内的模特事业有一些认识。但是,囿于我学术研究计划和时间制约,我无法再深入地对国际名模做出归纳与总结。皇甫老师凭借她多年对国际名模发展流变的关注,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其进行研究。她所从事的是当代时尚研究,可以说她的研究弥补了模特在设计理论和当代设计史研究中不被人们重视的不足,我赞赏她为此所做出的努力。
《国际名模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十年为一个段落,分别从时代背景、审美特征和时尚潮流、著名模特等几个方面将最有代表性的国际名模进行了比较清晰的研究。而且,在每一个章节后面列出了思考题,让模特学生和时尚专业人员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我认为这本《国际名模录》又不失为一本好的教材。特别是皇甫老师在最后一章专题论述了“走向国际的中国超模”,为中国模特的成长,以及为中国年轻模特如何走向国际提供了自己的思考,我相信所有这些将会对追寻模特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启示。
时尚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模特美丽的视觉感受让人们的人生充满着希望,时尚又是激发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因为我们都为人类美好生活和艺术教育的理想而奋斗着。
李超德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校美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校纺织服装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