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鉴茶·泡茶·赏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采法各不同,采茶的古今对比

唐人采茶已然很讲究

唐时的茶树基本产于南方,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修剪技术,茶树大多为“野茶”,以现代的眼光看,唐人采茶的方式也比较粗放,但是因为当时茶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饮品,所以为了提高采茶效率,出现了很多相应的采茶工具,采茶过程中的步骤也分得很细了。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藂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这段话的意思是,采摘茶叶,都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三月、四月间。茶芽嫩得像竹笋的,大都生长在山洼石隙的肥沃土壤中,等新芽条长到四五寸的时候,就像薇蕨等野菜新发的嫩长细枝,这时要踏着早晨的露水及时采摘。

茶的嫩芽,通常都生长在灌木杂草丛生的茶丛里。抽出的嫩枝有三枝、四枝、五枝,应该选取其中主枝挺拔的采摘。下雨的时候不要采摘,多云见晴的天也不要采摘。可见,唐人喝茶虽然是以茶饼为主,但并非我们现在常见的普洱等黑茶,而是类似绿茶的一种茶叶,采摘也讲究在春季,清明谷雨时分,选择其中刚刚长出的嫩叶。而且对天气也有要求,只有晴天才能采摘。


《茶经》

今人采茶分三品

自唐至今,采茶、制茶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今人对茶叶的采集越来越讲究,越来越严格。但即使到了今天,名贵茶叶的采集仍然还是靠手工来完成,这是高科技采集所不能胜任的。虽然从古至今采茶的工具各有不同,但大多也都是竹筐、竹罗之类的。具体来说,今人采茶分为以下三品。

上品为纯人工采摘

现在的茶叶采摘十分讲究,尤其是一些名贵茶叶,必须在春天茶树刚刚发芽的时候才行,因为春天生长的鲜叶,叶多呈浓绿,肥大而柔软,水分含量多;夏天生长的茶叶,叶小而质稍硬;秋天的茶叶,其品质介于春夏季之间;至晚秋及冬初所产的茶叶,叶片较小且易硬化,制成茶水色及香味均属淡薄,外形亦粗大,难以制成佳品。

在采摘的时候采什么样的茶叶也分得十分清楚,通常分以下几个级别:

按叶片数量有: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一芽五叶。叶子展开程度不同,有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三叶初展。

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如“开面叶”:是指嫩梢生长成熟,出现驻芽的鲜叶。“小开面”:其中第一叶为第二叶面积的一半。“中开面”:其中第一叶为第二叶面积的三分之二。“大开面”:其中第一叶长到与第二叶面积相当。“对夹叶”:是一种鲜叶有驻芽,节间极短,二片叶形为对生,是一种不正常新梢,叫“对夹叶”。个别的有对夹三叶。

通常极品的好茶一般是只采摘茶芽或者一芽一叶初展;好茶一般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一般的茶是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超过三叶的就是品质较差的茶了。

好的绿茶,500克茶叶里面有六七万甚至更多个茶芽,足见采摘的精细,这类采摘大多只能靠纯手工进行,需要纯熟的采茶工人,背着茶篓,一天下来,最多也就采1500~2000克成品茶。这一点是再精密的机器也无法做到的。

中品采摘成团剪

纯手工一片一片地向下摘虽然能采到最极品的茶叶,但是效率却极为低下,也无法满足市场庞大的需求,所以更多的茶叶采摘时并没有那么精细,看到差不多的就用手或者用剪刀采下来,普通人平时喝的茶都是这样采摘的。

有经验的茶农即便这样采摘,也能采下品质相当好的茶叶,经过加工后剔除掉其中的碎屑,还是能卖上不错的价钱的。

下品采摘成片剪

现代科技带来各种便利,采摘茶叶也是一样,对于灌木型的茶园,现在有机械采摘,每天采摘茶叶的量就非常大了。但是这种茶叶的品质也最差,很多是用来炮制茶饮料或其他食品原料用的。

人工也有一种快速采茶的方法,就是胸前挂一个大袋子或箩筐,用一个巨大的剪刀直接将茶叶剪到箩筐里,一天下来能采摘数百斤茶叶。

相同一片茶园,使用的采摘方法往往也不一样,比如明前茶和雨前茶,大多是用手采摘的,用来做极品绿茶,稍晚一些就开始采用第二种方法,等到入夏,茶叶繁茂,叶片粗老,就开始用机器大规模采摘工业用茶了。

现代机械采茶优劣势并存

茶叶的采集虽然受条件限制无法大规模使用机械,但是茶叶的加工环节,现代科技则帮了大忙。

现代制茶技术,对时间、温度和湿度,都可以十分精确地控制,制作出毫无瑕疵的好茶来。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好茶之人,仍然十分抗拒这种机械化做出来的流水线产品。就好像瓷器一样,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毫无瑕疵,美则美矣,但是却缺少了神韵,最多只能算是工艺品;而人工做出来的,虽然可能会有不足,但是经常会有神来之笔,韵味十足,才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

所以现在虽然机械化加工茶叶已经成为主流,但是一些名贵的茶叶仍然保持着纯手工的加工方式。

机械化制出的茶中,最典型的就是CTC红碎茶,CTC是一种粉碎茶叶的机器,根据粉碎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茶、片茶、碎茶、末茶四类。但是这类茶在国内并没有多大的市场,而是用来大量出口国外,因为西方人本身比较喜欢喝浓郁的红茶,这种工业化生产和品饮的方式也适合他们快餐式的生活习惯。

国内一些作为茶饮料原料用的茶叶也大多是机械化生产出来的,机械化生产的不足是缺乏好看的外形和茶的神韵。但也有手工茶叶无法比拟的好处:一是极高的效率,二是成品的形态、口感完全一致,非常适合作为大宗商品来制定质量标准。可以说,机械化的引入对中国茶的传播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