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颂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代序

你见霓裳风吹起

陶醉

那时风吹

你不是诗人,你只是热爱文字。

你有幸生长在一个诞生《诗经》《楚辞》的国度,锦绣文章,字字珠玑,承蒙唐诗宋词的浸染滋养,对方块汉字构成的母语和诗歌有着热爱。

汉字本身的书写与阅读,既有书法造型之美,又有音韵节律之美,而由汉字组成的诗歌,更拥有了形式之美。

你一直坚信中国璀璨的诗歌是人类文学之极致,无人能出其右。

你从大学时代真正开始热爱与写作诗歌,也在意气飞扬的大学时代,仿佛感觉自己像个诗人,青春盈面,年华灿烂,然而,不无惭愧地看,那至多是一个人青春期青葱岁月的美丽梦呓和无病呻吟。

所谓青春的苦闷于当时的你们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闲适,对诗歌的理解与写作时为赋新诗的故作深刻,很难透过个体的经验与人生的况味来思考。但同时又不能否认的是,诗歌的写作必须基于天赋才情,青春时期青涩的诗歌,多具灵性,清新可爱。

作为一个生命载体,诗歌又是人生起落浮沉的履痕,当一个人拥有一种出入自在的生命风光时,写出来的诗就会有不一样的生命境界。

毕业之时,为生计谋,你很多年没有像样地写诗,如果有,也只是把诗性的文字融入到需要的工作之中。

诗是语言的圣殿与神庙,而你终究对文字有着表达的渴求,因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配得上诗的语言,对于大学所学纺织服装专业有着密切联系的你,似乎有一种天然的道义与义不容辞的责任,让你书写下对织物的颂词。

你还是愿意相信,经历过汹涌磅礴的1980年代诗歌潮流浸染的你们这些人,对诗歌热爱的初心依旧不变。正如你们从最初出发时那样,你们对诗歌的热爱,本是天赋性灵的表达,那种诗性的思考与诗性的文字,已经融入到你们从事的职业或专业,甚或生活之中。

意象纷呈开放如花朵,写诗的体验于你确实是一种灵感瞬间捕获的快感,彼时彼刻,诗句已经早于你而存在,如列队的士兵,等待你的检阅,如自动游近你身边的鱼,一切皆伸手可及。神识附体,你的肉身在此时只是神识的载体,诗歌的意象与文字,仅仅从你身体流经,借助你的手指和笔端,停留在纸面或电脑屏幕之上。你因此想见,文字的创造与创作应当是一件异常快乐的事,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能够照见另一个自己。

对于诗性的灵光启蒙,除了出生地的你的故乡,你最要感谢就是西安这座城以及在这座城渡过的四年大学时光,你曾经为之写下诗歌。

《西安诗歌岁月》

无疑那是渭水西风和长安落叶

是先周故地

是秦汉雄风

是盛唐气象

巍巍然有着十三朝古都的风范

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王者之气

尤其大唐盛世的壮阔在这里开启

王朝的雄风与昔日的荣光

千百年来一直强劲的吹来

吹到1980年代

哪怕在微暗的黄昏

也能够感受到大雁塔的绕绕梵音

生命里都可以涌动对历史的追忆

是的

你也真有幸

一千三百多年后

在1987年

第一次走进长安城

千年古都

厚道的西安人

收留了你四年时光

你喜欢躺在这千年之前的长安身上写诗做梦

一遍一遍地走过

骡马市、钟楼、端履门

爬上大雁塔

深入长安的腹地

回望唐朝

王杨卢骆

大小李杜

白居易、元稹、刘禹锡

唐代诗人次第走过

长安的每一寸土地

留下诗人的足印或车辙

经受过岁月洗礼的青灰石砖上

有诗人吟哦的痕迹

一粒粒灿烂的文字

玉树临风

吟哦中散落在台阶石缝之中

随便走进哪个角落

一片残存的泥陶瓦当

都可以捡拾起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

你在他们走过的街道上行走

或石阶上坐下

踱着步背着手背诵唐诗

或低头翻看厚厚的唐诗集

忽然觉得自己也可以写诗

一千三百多年后

西安似乎要重现长安城昔日的繁华与热闹

诗歌如火如荼

1980年代的大学校园

遍布写诗的人

千里万里

一城一地

唐诗中的长安

诗句信手拈来

西安就是这样一座城

你躲不过一些旧日的诗句与故事

笔直伸开的街道

彼此间构成更为广阔的东西

展露人的生死、命运和一生的辛劳

是西安

令你获得了一种凝视

获得了一种比天空还要深广的覆盖

大唐诗人如终南高山

一个个在你前面巍然耸立

厚厚的唐诗集

厚重得像碑林的石碑

一行行诗句闪闪发光

足够让你沉醉

你开始学着吟哦诗句

写一行行的文字

尊师与你

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沈奇先生是你一生敬重的老师,是你的尊师。

尊师于你,恩重如山,

你于尊师,恭敬以礼。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校园诗歌勃兴、繁荣与风行的年代,西安高校的诗歌写作也如火如荼,你在大二的时候幸运的结识尊师沈奇先生,此后的几年时间,你的尊师沈奇先生多次被隆重邀请到你的母校进行文学诗歌讲座,在2009年由尊师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你见过大海——当代陕西先锋诗选1978~2008》一书,尊师基本完整地描述与总结了1978~2008年三十年跨度西安诗歌的发展景象,尊师沈奇先生是你们这些八九十年代西安学生辈名副其实的诗歌引路人和精神导师,参与和见证了你们那个诗歌最为风行的1980年代,确实尊师最有资格为你们那个时代的诗歌做总结。

早年的你也作为校园诗人写诗,上学期间,尊师谆谆告诫你:“以后踏入社会不一定要从事诗歌相关工作,但一定要保持诗性的思考与生活。”老师的话成为你踏入社会、安身立命、处世做人的准则和圭臬。尽管你大学所学的是纺织工程专业,但在你毕业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尤其是在撰写与职业、工作相关的文字时,习惯并喜欢把诗性的语言融入其中,通过诗歌般的文字与诗意语言延伸你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以及感受。

作家和诗人,需要伟大的想象力作为基础,诗人更需要才情,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活阅历和对文字驾驭的功力会一起增长,思想的境界也会提高,但你一直觉得写诗,需要的是才力与才情,是一种天赋本领。正如学习即回忆,文字就在那里,句子也在那里,诗人的贡献是把这些文字与句子,信手拈来,组成一行行的诗。

诗歌的写作或许只是你生命长途中一个小小的段落,但你记住尊师之言语教导,相信诗性的思考将伴随你一生,不会停止。

今年得宽余,就认认真真写了这些诗,一并呈献给你的尊师沈奇先生。

文明如织

文明如织,衣是文明。

更高意义上,织物的建立、成长、发展,不仅仅是设计的艺术,还包含着更广泛、深刻的文化、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科技等的因素。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认为:“人类关于美的观念被铭刻在他的全部服饰中,使他的衣服有褶皱或者挺括平直,使他的动作圆阔或者齐整,时间长了甚至会渗透到他的面部的线条中去。人最终会像他愿意的样子。”

物质世界看得见的东西全是衣服或象征,而人是精神,衣服或象征只是人的外化显现。托马斯·卡莱尔说:“精神借以向感觉显示自己的一切形式,不管是外在的还是想象中的形式,都是衣服。”托马斯·卡莱尔还说:“所以文明及属于文明的一切事物——语言、文学艺术、政府、社会机制和制度、哲学、宗教和宗教仪式——都不过是人的制作精神为人类编织的许许多多的衣服而已。”

由此可见,世间所有的文明之美,就形式而言都是衣服。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纺织服装、织物编织,其实最迷人的是能够有幸借这样美好的方式一种体验美妙的过程,感知真实的生活,这一切被呈现出来的美丽与璀璨,源自于每一个身在此处行走着并欣赏着的每一个我们,“服装设计像这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是一种人们共同梦想并且因此获得幸福的方式。”

《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缘天南地北,乾坤定位,故治隆于上、俗美于下,风物景然。《通鉴·外纪》记载:“(黄)帝始作冕垂旒,充纩,元衣黄裳,以象天地之正色。旁观翚翟草木之花,变为五色为文章而著于器服,以表贵贱,于是,衮冕衣裳之制兴。”这些说明服装织物在形成文明、获得天下、治理国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蔡沈注《尚书》云:“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威)镇也;龙,取其(古今)变化也;花虫,雉(鸡),取其文(采,色彩);宗彝,虎蜼,取其孝(顺)也;藻,水草,取其洁(净)也;火,取其(光)明也;粉米,白米,取其(生)养也;黼,若斧形,取其断也;黻,为两己相背,取其辨(别、明)也。”这十二章纹图案的设计、制定,都有各自深刻而且丰富的思想含义和美学精神蕴藉,这是中国服装文化的特别表达。

织物首先承载着物质的实用内容,同时承载着人类丰富多彩和无穷无尽的精神意念。织物超越于实物存在,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观念、文化、学理符号,得到了各种各样的表达。

织物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我们热爱织物,不仅仅是拥有一件物质意义上的事物,更因为我们拥有对生命的热爱,是一种人类文明积极进取向上的审美意识与生活方式。

又如孔子所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理想境界,其乐陶陶。服装之社会功能于此可见一端。

国家如此,城市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天地有大美,人类创造了服装、建筑、器皿……有了礼乐人世、悠悠文明,人世与自然天地相共美,且历久弥新。

对中国而言,有一天我们能够重新恢复优秀的中华礼乐文明,中国的盛世真正的就到来了,那将是一片人世的风景悠然、文明重生。

春风牡丹,文明如织,我们过去曾经王天下,我们将来还是要再有。

你之为你

浙江人文荟萃,生于浙江的你,像一株水边山坡上静默、朴素而倔强的绿色庄稼,以自身的坚韧抵御尘世的浮躁。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能够如织物一样的朴素温暖,这是你最崇尚的风格。

一切抽象和具象的织物都成了你颂扬的主题,而且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朴素和温暖的气息。

这么多年,你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始终在文体和诗意上努力,对万物如织的天地世界始终怀有饱满的爱。

黑格尔曾经这样认为,“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它应该作为心灵生活的内在世界显现出来”。

织物是作为具体物质性的创造物、展示物和表现物而存在的,诗歌是隐秘的美妙的心灵世界的外化性表现,它联结了作为具体实物的客体对象和作为精神表达的诗歌艺术,作为精神主体的诗人的超出于普通人的奇幻的、丰富的、飘逸的想象力,实现了这种联结,于是诗艺术与织物艺术巧妙、完美地契合得以实现。

心迹之诗,气息清新,雅致,文字之道纯然是书生本色,又极具诗人情怀。在当下诗学流弊之风泛滥之时,依然能精神自持。

你的文字,有种温润之感,在表述你对织物的喜欢之情时,带着深深的悲悯之意。透过这种文字,仿佛能感受到万物如织的世间的温情。

温柔的人,总是有一颗易感的心,你的温柔之处正在于能够深入织物的内部,感受织物的温度,并试图用文字的方式将这些情感体验的碎片保留下来。

你的温柔以待,你的深情文字,终是穿透万物如织的哲学深处。

包含悠悠文明的织物,荡荡写出对织物的颂词,一行行的诗句,无疑也是你自己的喟叹。在个人独特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验中,你获得了对织物的独特感悟。

你写的虽是丰富的织物意象,但它们的指向却是巨大的世间万物。

心静写出来的诗歌才干净。正是这种真淳的心态赋予你真情实感。其实,优秀的作品就应该像朴素的织物那样简淡、真淳、自然、清新。

在我看来,你的这种表达,并不在于织物形而下上的技术构建,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性考量。

你诗歌中所描绘的织物意象是你寻找内在精神和深层心理的物化,织物成为你表达思想的媒介,以此来映照自己、面对人生,寻求虚静与神明的境界。你诗集中的织物所产生的虚静淡雅的意境和虚无缥缈、空灵、恍惚、神秘悠远的效果,正与中国哲学对天地人的思考相通相融。

织物的纯洁性有其高度的价值存在,就在这充满意趣的织物世界中,你的视角从天地外界自然转至心灵秘境,并最终转向本真,实现着人生至境的升华。

你的诗歌从一开始就以朴素温润的气质吸引着我们,和你的个人经历联系在一起,可以洞悉到一个万物如织的世界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对织物的尊重开始,伴随着对宇宙天地和个人生命意义的追寻,由此其个人经历、经验、记忆以及想象被填进诗意的语言表达与释放之中,而这种释放又有自己内部的逻辑和方向。

你的诗歌以编织、交织、交错的织物世界作为写作的元素,正如出现你诗集中的经纬、纱线、布匹、纺织、面料等意象,透过这些织物,表达你对人类情感、传统、可以分享的记忆和经验等温暖事物的坚定信念。

在你的诗歌中,这些看似平常朴素、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形象和诗歌词汇,以一种全新的、创造性的方式在更高的诗歌艺术层面上得以展开与拓宽。

文明如织,你将来自天地之初、文明之始、朴素生活、饮食男女、文化记忆、个人感悟等的典型意象予以抒情性和高度自由的提炼、重组、并置和更新,将织物普遍化的经验赋予其全新的诠释。

你以纺织服装专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对织物独有的敏感和诗意的能力给予这万物如织的世界一个感性的、具象的、叙事性的表达。《织物的颂词》这本诗集,正是一次演绎万物如织的世界与自身经验书写的契机和努力。

织物是被诗歌表达的对象,我们对于织物之美的创造、展示和感悟,是需要用智慧和能力来达成,而智慧和能力就来自于我们的内心世界,来自于我们的学习、实践、修养、积淀等途径。

你见霓裳

赞美,是因感受而心动,而热爱。你至于织物和世间万物,同样如此。

《诗经》《楚辞》《离骚》带给你充分的诗歌营养。

诗歌与织物具有非常接近的美学特质,所以它们有了相互映衬与默契融合的可能。不只是织物使人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引发了你如泉涌的灵感与才智,美妙诗文的无比虚幻、如梦如痴、浪漫到极致的想象力及其特殊表达,也使得想象性的织物变成为现实物,实现了人类的梦想。

织物具有丰富多彩的意蕴涵义,充满了美学与哲学的意义,织物启发你的心灵世界和想象能力,帮助你构建起织物书写和审美的诗歌殿堂。

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足以体现对于服装之美以诗性化的笔调进行的艺术表达。

万物如织,从形而下实物织物的交织到形而上时空宇宙的交错,“织物”皆进入你抒写的领域。

诗以言志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诗以言志。

道德、功业和文章,时间证明这些与你愈来愈远了。那就做一个平凡的人,做一个有些文化内涵的平凡人。

也自知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常常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就堪称为古代标准意义上的士了。

而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不仅如此,文人深到骨子里的某些习气,需要自我警醒乃至朝乾夕惕,免得犯下绮语之业,言高于行,遇大道而空过。天然的敏锐敏感,往往会对于自己写的文字偏爱以至偏执,如牦牛爱尾。而究其实,所有这些文字只不过是意识思维在特别时空下极其有限的感受或感知而已,纵然这些文字包装得很美,本质仍是妄念合和的产物,属于“有知而知”的范畴,受自身经验的束缚,对真理探求不过是管中窥豹,所知者极有限,不知者何其多也?所以,放下妄念执著我慢,破除习气,才能清风霁月,自在无碍。

朴实无华的文字多显恳切慈悲与无碍智慧,这是你内心多尊崇的。

顾城也说:“执者失之。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

《织物的颂词》作为诗歌体尝试纺织服装织物的颂扬文字,除了纺织编织的真实面料织物,其实还延伸了你对由织物产生的所有联想的事物,你单纯地希望,懂得专业的朋友能够从中欣赏到你的诗性文字之美,而懂得文学诗歌的朋友能够从中欣赏到织物之美,有此,你心足矣。

铸文于鼎,勒字于石,文字比铜鼎、比石头永恒。当在纸上落笔成文的那一刻,纸笔若舟,已经完成了附着于文字之上的精神的摆渡,美好的文字由此获得了永恒,唯有精神超越时间之上。

而更进一步的是,写作固然是一种呈现,但不是记忆,恰恰是放下,真正刻骨铭心的记忆从来不会呈现,只会随肉身一起腐败,成为神识,与日月永恒流转。

悠悠人世,无求无苦,心若无苦,饮水可肥。

既是夫子自道,亦为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