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玩集:林泉高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中国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壁画、器物画,此后,汉朝开始有文人用毛笔在绢帛上绘画,并逐渐形成风气,国画雏形就此形成。经过魏晋时期的发展和过度,到隋唐时期,国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已经完全成熟。这个时期诞生了无数国画经典,一些留存至今的作品,都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

唐至五代,中华大地虽迭经动乱,但国画艺术的发展却并未受到时局的影响,到宋代统一中原,国家再次迎来盛世,国画也随之步入顶峰。

此时,国画流派的划分也已经完成,而山水画,无疑成了这些流派中最重要、最受人关注的一支。

山水画之所以受人重视,原因在于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元素。中国人最有大自然的情结,常将人生比作环境。

入仕则胸怀天下,归隐则寄情山水。皇帝书房里要有《千里江山图》,宰相书房里要有《溪山楼观图》,书生书房里要挂《匡庐图》,隐士书房里要挂《富春山居图》,人生艰难要看《溪山行旅图》,人生得意时要看《湖山春晓图》……

这一幅幅山水画,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无处安放的或激昂、或豁达、或悲愤、或壮烈的人生情怀。也正因为如此,画成了中国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文人要收藏画、欣赏画,更要能够绘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绘画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林泉高致)诞生了。

《林泉高致》是北宋山水画巨匠郭熙的经验总结,由其子郭思整理编订而成。郭熙生活在北宋神宗时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绘画天才,最擅长山水画,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等,都颇受神宗皇帝的青睐。在绘画作品之外,郭熙最大的成就是对于绘画理论的整理和归纳。

自壮年开始,郭熙便着力搜集中国山水画从诞生到宋朝之间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加之自己在山水画方面的造诣,终于形成了兼具前人经验和个人风格的山水画教科书——《林泉高致》。

在《林泉高致》中,郭熙具体地提出了国画中的“境界美”,他认为山水画应当让观画者“如真在此山中”,产生可游、可居的感觉,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境界的创造又要与“意态美”结合,“春山淡冶而如笑”“冬山惨淡而如睡”,要将境界和意态融汇在一张画中。

在绘画的技巧上,郭熙认为山水画家不应单纯模仿一家一派,也不应拘泥于一时一地的景色,而应“饱游饫看”,广泛摄取山水美的精粹,而后加以熔铸创造。

作为中国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者,《林泉高致》自诞生之日起便广受赞誉,并一度成为后人学画的指南,郭熙也因此在中国国画史中永久地占据了一个显赫的位置。

本书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进行了注释和翻译,另外还收录了王维的《山水诀》、荆浩的《山水赋》、李成的《山水诀》和董羽的《画龙缉议》四篇名家画论。

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通过培养自身的情操成为人中君子是每个中国读书人的人生目标。君子修身养性离不开画,所谓“君子四友,琴棋书画”,国画对于人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艺术的范畴,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情怀。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有必要重拾对传统文化的信心,重新找到这种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