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与范畴:哲学论文集(伯林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哲学”一词使用极为普遍。自诞生于古希腊以来,其含义就多种多样、含混不清。“哲学”既被用来指“对所有生命与所有存在的沉思”来源不详。,是“灵魂与自身的对话”“思想是心灵与自身的(无声)对话”:Plato, Sophist,263e—264a。此定义在柏拉图对话中共出现两次,但“无声”一词只出现在第一次。Cf. Theaetetus, 189e.,又被我们当代一位奥地利讽刺作家用来指“对某一术语的系统性滥用,而该术语正是为了系统性滥用而被发明出来的”Arthur Koestler, The Act of Creation(London,1964),89(系书中引用的警句,作者不详)。。然而,上述说法并没有表达出哲学的本质。

[……]在西方,特别是近四百年来的西方,哲学的内涵主要指对包含于人类思想与行为当中最常用的范畴与概念(如真与假、好与坏、相同与相异、人与物)进行的批评性思考。哲学最重要的一大任务就是引出对人类社会(在西方指的自然就是西方社会)最重要也最持久信仰的各种预设,并通过理性方法设法评估其有效性;有时对那些理性方法的评估还须借助源于其他领域的知识。

这种关联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何以见得如此?”和“这意味着什么?”,以及更为古老的形而上学的疑问:“本质何在与表象何在?”人类思想与行为的每一领域都可能存在上述疑问,事实上也的确一直有人在提出这些问题,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哲学是最普遍的问询。

——以赛亚·伯林,《论哲学》Good Book Guide 8(Spring 19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