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约架
长安城最近治安不怎么好,老黄让我上街维持治安去,之所以治安不好,其实罪魁祸首都是我们自己人,一群强盗,能指望他们多守法,这工作要说容易也容易,要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容易的是和稀泥,不容易的是秉公执法。
比如昨天老张手下的小弟和人骂街,骂得不过瘾直接抄家伙干上了,对方也不是怂货,说干就干。
两人可能觉得单干没意思,各自呼朋唤友,正所谓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特么的都是一群闲的蛋疼的家伙。
上百人把街面给堵的水泄不通,刀枪棍棒,满口三字经,我到场的时候正好遇到一个混蛋飚三字经飚的飞起,喷得我满脸唾沫。
我丫的直接给他一个大嘴巴子,老子让你狂,这小子直接让我给扇懵了,愣了好半天才回头问了旁边一个家伙一句。
“不是说好只动口不动手的吗?”
过了一会那两个挑头的家伙过来,这两个家伙倒是认得我,一口一句白老大,满脸堆笑。
我直接一人给他们一个巴掌,然后再问怎么回事?
这一招是王老鬼教我的,他说他以前混帮派的时候就经常用这招,说是叫什么“先声夺人”,虽然我不懂什么叫先声夺人,但甩巴掌我倒是懂的。
那两个挑事的家伙一人挨了一巴掌后,当场就老老实实地把事交代清楚。
原来这两人一个是老张的人,一个是老李的人,老张和老李两人本来就有矛盾,手下小弟彼此看不爽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这事说不上谁对谁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各打五十大板,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但我没想到的是,我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把老张和老李都给得罪了。
老张当天就上门来找我,说我之前欠了他八百两银子,什么时候还?
我差点没一口唾沫喷死他,这老小子当初说的漂亮,说是贺仪,恭喜我升官的,这会还能有要回去的道理?果然能当强盗的人脸皮都不是一般的厚。
还了老张的钱后,把他当瘟神给扫了出去,我的气还没调顺呢!老李就上门了,他说之前在战场上帮我挡了一刀,这恩要怎么还?
我靠老李你祖宗十八代的,当初你老小子抢功劳跑得太快,被石头绊倒了刚好栽在我面前,被对方的刀给刮破了皮,事后满世界说替我挡了一刀,救了我一命。
小爷我看你是前辈不跟你计较,你还当真了不成,我懒得跟他废话,直接把他轰了出去。
谁知道这老小子出去后满世界地说我忘恩负义,特么的我百口莫辩啊!
后来在街上遇上老张和老李的人,只要他们敢吐一口唾沫或扔一片纸屑,我当场就把他们给拷了。
这事越闹越大,这不今天老张和老李拉着我硬要到老黄那里讨个说法。
去就去,谁怕谁?这事是老黄交代我做的,他老黄难道还能不站在我这边?
来到皇宫后,我们仨一人一句将事说给老黄听,老黄听完后一脸无所谓的表情,这边安慰几句,那边安慰几句,然后跟我们说这事就这么揭过去了。
揭你妹啊揭!老黄你该不会是泥瓦匠出身的吧?这和稀泥的本事不低啊!
维持治安的事是你交代我做的,现在人我得罪了,你作为老大的这会倒是做起了老好人,特么的要不要脸?
老子当场就撂了挑子,这狗屁差事谁爱干谁干去。
后来换了谁去干这差事我不太清楚,只知道长安城的治安越来越差了,刚开始还只是我们自己人打架斗殴,后来发展到欺压良民,入门强抢的地步了。
反正这些都不关我的事了,因为接了另外一份差事,就出门干仗去,去哪里呢?去凤翔。
至于为什么去凤翔呢!因为前两天老黄收到一封信,信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我!凤翔陇右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孜……”
中间自动省略近千字老郑自我装B的内容。
然后后面就是骂老黄的话了,什么干尼玛黄天霸你这个目无君父的乱党、贼寇、瘪三、王八卵、猪狗不如……
总之怎么难听怎么骂,最后总结为一句话。
“我!郑孜!现在在凤翔等着你约架,怎么样?一句话,约不约?”
老黄岂有不约之理,想他自从当上大齐皇帝后还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这么跟他说话,这老郑明显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吃饱了撑着非得跑过来摸一下老虎屁股,摸完后还问老虎爽不爽?
老黄一个不爽就让手下兄弟们抄家伙上凤翔揍他丫的!
这次带头的人是尚长让,尚老二自从上次立功后由于表现良好,马上被老黄提拔为头号马仔,现官居大齐太尉兼中书令,实权人物啊!妥妥的红人。
而我现在只能作为尚老二的小弟一起出征。
话说老郑不跟李皇帝一起去西川享福,跑凤翔来瞎凑什么热闹?
经过我一番打听才知道,原来老郑当初追出去不是打算要跟李皇帝一起跑路的,而是要把他劝回来。
奈何李皇帝这人比较倔,说什么都要去西川,其实我觉得他就是贪生怕死,老郑最终无可奈何,只好自己留了下来,并跟李皇帝讨了一道圣旨。
说是给他封个牛B一点的官,让他有资格命令各藩镇节度使,调用兵权,李皇帝巴不得老郑这样做,如此他才能更安心地跑路,后面有人顶着,跑路心情都好一些。
所以李皇帝的官跟不要钱似的,一股脑门的丢给他,这才有了之前老郑给老黄写信的时候,开头那一串牛B哄哄的头衔。
当然了,牛B归牛B,但人家各藩镇节度使买不买他的账就难说了,不然怎么会只有凤翔的人肯跟他一起干。
我和尚老二带着五万小弟气势汹汹的走在赶往凤翔的路上,结果还没到凤翔,就在半路一处叫龙尾陂的地方发现了老郑的踪迹。
因为老郑很高调,在对面山岗上插了很多旗子。
好像在宣示主权一般,我一看这漫山遍野的旗子,心中不禁一颤,我去!老郑这是有多少人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