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门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元代时期的收藏面貌

金朝和南宋相继灭亡,除了元代政府大量收缴两国御府所藏书画、青铜器、瓷器等之外,一部分通过权臣和宦官纷纷流出宫外,南宋如奸相贾似道卖国求荣的“国盗”,笼络的藏品之多令人咋舌。贾似道败落之后,他的藏品及一些宫廷绘画大量地散失于民间,导致元代书画交易逐渐繁盛。元代宫廷所藏的前朝文物艺术品,在《元史》卷七十四中有所记载:“中统(1260~1263)以来,杂宋金祭器而用之。至治初(1321),始建新器于浙江行省,其旧器悉置几阁。”从这则记载当中,忽必烈于1260年5月建元中统以来到至治初(1321)的61年当中可知,继续使用缴获的北宋、金代、南宋宫廷内附礼器是无可置疑的。由于早期蒙元统治者价值观和文化欣赏习惯的制约,使得皇室贵族大量看重和使用金银器越发盛行,像北宋和南宋宫廷那样使用官类瓷器逐渐被金银器替代。但作为礼器的使用,仍然没有全部使用金银器,前朝瓷器和后烧瓷器便是重要的旧制礼器沿用品。

忽必烈登位后,不仅重用大批儒臣和艺术家,其孙子元仁宗不但在幼时就得到汉文化的启蒙教育,即位后更是常乘兴挥毫赐臣。元仁宗酷爱书画,还爱好诗文,王振鹏在《龙舟竞渡图》中说:“储皇(元仁宗)简淡无嗜欲,艺圃书林悦心目。”早在做太子时,他就“遣使四方旁求经籍,识以玉刻印章,命近侍掌之”。元代初中期,对文物收藏虽然没有像宋代那样初具规模和普遍性,但文物收藏仍然是士大夫文人追逐和热爱的对象。只不过元代士大夫文人在经历金代和元代两次惨烈的战争洗礼后,很多人家道败落,还有一些士大夫文人归隐乡野,这些人在连生活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对于文物收藏自然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元代中期以后,社会上的文人和富商对收藏逐渐兴盛起来。皇室贵族阶层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也对文物收藏情有独钟。元代各个皇帝之中,元文宗有着较深的文化修养,所以,他在位期间比较注重文治。1329年2月,元文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秩正三品,专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帝王之治。“奎章阁”不但是一所皇家讲经论史的学府,而且其中主要收藏书画和历代古器是阁中的最亮点。据记载:文宗皇帝常与虞集、柯九思等书画博士常聚阁中讨论法书名画和把玩古器。元文宗帝在旧藏之外,还费心搜罗新品,增加御藏,曾几次遣使赴江南征集古代典籍和书画。

宋朝末期和宋金对峙期间,公藏不甚发展,内府珍物流散在外。元朝经过战乱洗礼,却给私家收藏提供了便利条件。大长公主藏有不少原属宋朝内府的珍物。赵孟頫建有“松雪斋”“欧波亭”,广收古今图书、名画碑帖。倪瓒筑有“清秘阁”,购藏古鼎法书、名琴奇画及历代典籍甚富。庄肃为元朝著名藏书家,藏书号称八万卷,凡经史子集、山经地志、医卜方技、稗官小说无所不具,而且有许多珍贵的抄本。元代的私家收藏者人数众多,以书画藏家为例,如郭天锡、鲜于枢、柯九思、赵孟頫、朱德润、倪瓒、袁桷、庄肃、陆友、汤垕等人都是收藏颇丰。据载元代画家倪瓒所居住的“清秘阁”内,收藏的古鼎法书和名琴奇画罗列左右,他还著有《清秘阁集》。元代朱德润喜好收藏古玉,所著《古玉图》,这部著作也是元代收藏与鉴赏古代玉器的名作。另外,元末明初人陶宗儀著录的《南村辍耕录》中卷二记录了元朝皇帝文宗作国画的事实,并记录文宗建“文宣阁”位置以及建制、收藏的大致情况;卷五记录了“碑志书法”“雕刻”“题跋”等;卷六中记录了“兰亭集刻(宋理宗内府旧藏,117刻,共十册,以及当时收藏承系)”“法帖谱系”“评帖”“淳化祖石刻”等;卷七记录“赵魏公书画”“奎章政要(文宗召集博士柯九思等书画名流讨论法书名画处所)”等;卷八记录了“写山水决(当时书画师承及流行的技法)”;卷十八记录“唐代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十卷,涉及自轩辕至灰会昌元年的画家370余人及大致概况等;卷十九记录宋徽宗时期设有“稽古阁”,详细记录蔡京“保和殿曲燕记”对宋徽宗时期宫廷收藏的重要情况;卷二十记录“碑刻印识”唐人李和专门搜集研究印识的情况;卷二十三记录“书画裱轴”,系统描述古代书画裱轴的样式和材料等情况;卷二十七记录元代“庄蓼塘藏书”“书画裱背十三科”“书家十三科”,是非常难得的资料;卷二十九记录“窑器(瓷器)”,其中“不贵金玉而贵铜瓷”,涉及越窑秘色瓷、耀州瓷、南宋官窑瓷、龙泉瓷等,其中还描述了乌泥窑、余杭窑和续窑等情况,是研究古陶瓷重要的文献资料。这卷最重要的是记录了“墨”的历史传承和各类名称,也记录了“古琴名”。

元代非常具备实力的收藏家,让许多人出乎意料,其实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女、元武宗海山之妹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她1283年出生,自幼受汉儒教育,天资聪明,勤奋好学,24岁时下嫁驸马都尉琱阿不剌。元武宗时封鲁国大长公主,元仁宗即位,进号皇姐大长公主。1328年,遵从儒家与专长绘画的元文宗皇帝图帖睦耳即位,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又进号为“皇姑大长公主”(因大长公主祥哥女儿卜答失里成为文宗图帖睦耳皇后。所以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即是元文宗皇帝的姑母,也是元文宗的岳母),屡受数个皇帝厚赐,资财雄厚,其中至大二年(1309)赐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平江稻田一千五百顷(《通制条格》卷十六《田令·拨赐田地》),这些都为她之前今后的收藏事业和捐助寺院奠定了经济基础。

不幸的是,丈夫鲁王琱阿不剌不幸于元至大四年(1311)去世,这时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才28岁,从此貌年寡居。年轻美貌的鲁国大长公主,不仅热衷汉学礼教,对书画收藏情有独钟,其中不少收藏是宋朝内府珍物。因她对书画的痴迷和一定的鉴赏能力,并请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对所藏字画进行了题跋和著录。其收藏品数量相当可观,现在仅见于著录的就有60余件,其中元代文学家袁桷在《清容居士集》中奉命题诗跋目的也有40余件。元至治三年(1323)三月,她曾在“天国寺”召开书画展览与品鉴雅集。邀请当时的文化名人鉴赏、题跋。从此皇姊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收藏书法、字画,印有“皇姊图书”“皇姊珍玩”书法、字画留传了下来。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在她弟弟元仁宗执政时,收藏了《清明上河图》,此图可谓传承有序,是历代藏家绞尽脑汁必争的珍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设色,绢本。

它用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北宋京都汴梁的盛况,真实而细致入微,使观者如身临其境。徐邦达说:“宋代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各地方的公私藏家手中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外国博物馆所藏也有好几卷。但只有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一幅、曾经《石架宝笈三编》著录的淡设色长卷才是真迹。”属于当年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的旧藏。作为私人女收藏家,她一生经历不凡,在中国书画收藏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她不幸于元至顺二年(1331)病逝,终年48岁,据说生前与几个文人雅士有密切交往,后世传为雅谈。

元代赵孟頫和才女管道昇也是元代早中期收藏书画颇多的一对夫妇。赵孟頫,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世孙,因四世祖受赐居湖州,遂为吴兴人。据《元史》赵孟頫传记载:“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五世祖秀安禧王子,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其兄也,赐第于湖州。”赵孟頫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鉴藏家,收藏和鉴定了众多的历代名迹,欧阳玄《圭斋文集》卷九《魏国赵文敏公神道碑》称他“鉴定古器物、名书画,望而知之,百不失一”,因为长期的收藏实践,其鉴定水平非同一般。

赵孟頫奉诏至京,进国史院十年(1286~1297)的时间当中,官俸品秩均在四、五品之间,所得俸禄并不可观。然而,加上同样喜好书画的夫人管道昇的支持,收藏书画并不吝惜,如《式古堂书画汇考》录有赵孟頫的跋云:“此宋人写本十帙,不知的出谁手,而笔法精劲,校雠不苟,殆典午氏之忠臣欤。余为购而藏之,以当识荆。若夫纸墨之精、收藏之善,特余事耳。时大德改元嘉平八日,吴兴赵孟頫题。”大德九年(1305)在苏州得唐人国诠《善见律帖》一卷。1318年再次赴京任职途中又获月江学士所赠的《独孤本定武兰亭》。元延祐四年(1317)七月,以五十金购得宋人王居正之《纺车图》;据周密《云烟过眼录》记载,亦有王维山水、周昉《春宵秘戏图》、李成《看碑图》、李思训《摘瓜图》、董源《河伯娶妇图》、崔白《兔》、黄筌《唐诗故实》、徐熙《戴胜梨花》等,藏品之丰厚可见一斑。赵孟頫不仅收藏书画,法书名帖的收藏也是异常丰富,比如苏东坡的名迹《后赤壁赋》,大德九年(1304)收藏《善见律帖》(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王氏藏宋人小楷《史记》珍本一部计十帙为雪松旧藏,藏落水本《兰亭》多本。仅就“定武本”而言,其跋于柯九思本《兰亭》中指出:“《定武兰亭》余旧有数本,散之亲友间,久乃令人惜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独孤本”了。另有四卷北宋《淳化阁帖》。

如此丰富的收藏,自然家藏书画也不能忽视。赵孟頫父亲赵与訔(1213~1265),官至户部侍郎兼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较好的文化熏陶,对他的收藏也产生深刻的影响。伯父乃号称兰坡先生的赵与勤,继贾似道之后收藏古代法书名画首屈一指的藏家。据《云烟过眼录》记载,赵与勤共收藏晋宋间法书一百八十四帖。还有《湘管斋寓赏编》中也说:“六传而至孟頫,虽童而习之,白首而不得其原。”可见艺术藏品对他的影响。赵孟頫经常去市场上购买艺术品。他曾在“甲申岁五月,余书铺中得古帖三卷,第二、第五、第八”。至第二年五月“又得七卷,多第八,缺第九。六月,以其多者加公权帖一卷,与钱塘康自修、许易得第九卷,始为全书”。上文中称“得于书铺”“与钱塘康自修许易得”,可知此帖乃得于江南,反映出杭州一带的书画市场和文人私藏的一些情况。而成就赵孟頫收藏的渠道主要有家藏、市购、朝廷赏赐、交换、自己作品兑换、官场和友人赠送等。

元代的宫廷收藏,柯九思(1290~1343)是不得不提的重量级人物。柯久思,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省)人,父亲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延祐元年(1314)以父荫补华亭县尉,但他未曾就职。柯九思博学能诗文;善长书画,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赵孟頫影响,主张以书入画。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王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元文宗。柯九思被授予典瑞院都事(正七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天历二年(1329),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凡内府所藏古器物、书画均命柯九思鉴定。经他鉴定收入内府的有王献之《鸭头丸》、虞世南临《兰亭集序》、杨凝式《韭花帖》、苏轼《寒食帖》等名家书画甚多。皇帝特赐“牙章得通籍禁署”,与虞集、揭傒斯同为元文宗时代奎章阁的代表人物。柯九思多藏魏晋人书法,如晋人书《曹娥碑》,也有部分宋人的精品,如苏轼《天际乌云帖》、黄庭坚《动静帖》等,经他鉴定的书画名迹流传至今者颇多。后因朝中官僚的嫉忌及元文宗去世,柯九思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松江(今属上海市)至终。

南宋遗老周密的《云烟过眼录》,它是了解宋末元初私人收藏概况的珍贵史料。《云烟过眼录》著录书画藏主43家,所记名家画有549件,法书碑帖376件。书中记载了作者所见所闻的诸家收藏,除了今天我们熟悉的名家外,还包括较少知道的政界、文化界和商界诸多收藏家,如乔篑成、焦敏中、鲜于枢、张受益、王子庆、王介石、张斯立、郭天锡、尤氏、赵仁荣、刘伯益、松江镇守张万户、王英孙、张苌、董六千、游氏、庄肃、廉希贡、徐容斋、道士禇雪巘、郝清臣、高克恭、胡咏、杨伯嵓、李倜、高铸、申致、马子卿、崔彧、赵孟頫、姚燧、谢奕修、陈氏、菊坡赵氏、董德时、教化参政、张氏、刘汉卿、亷庭臣、亷端甫、何道士等四十余家的收藏。其后又有汤允谟续写一卷,著录了赵伯仁、祝祥、杨瑀、杨元诚、靳公子及汤允谟自家的收藏。虽然书中大部分条目只录品名,有些略述来历,不像后代著录那样详细记载书画上的题跋、印迹,也未作品评,但作为较早的私家著录,《云烟过眼录》无疑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近年来随着《义门吴氏族谱》一书的发现,对于元四家之一吴镇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吴镇的祖、父辈都喜好收藏和书法绘事。魏塘吴氏一门凭借鼎盛的海运事业而至巨富,财力殷实。吴氏家族数代子孙多有好尚书画者,有着良好的书画鉴藏修养与收藏的传统,并且与书画圈一直保持密切的交往。其中,吴镇的叔父吴森因收藏《定武兰亭五字损本》而与赵孟頫结下深厚的友谊。至大三年(1310)吴森陪同赵孟頫一路乘船由大运河北上大都,在旅途中赵孟頫一再为“兰亭”作跋,其中包含了诸多赵氏著名的书论,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吴森的三个儿子吴汉英、吴汉贤(景良)、吴汉杰也都保持了风雅传家的门风,喜好书画。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扬无咎《四梅图》上就留下了兄弟三人的收藏印。其中次子吴汉贤因曾任江浙行中书省属而交游更加广阔,他曾邀邓文原为其书斋“乐古堂”作记。

吴镇自己拥有一定的收藏,现存画迹上留有吴镇收藏印鉴的还有三件,它们分别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国诠《善见律》、宋代米友仁《潇湘图》以及《扬无咎四梅图》。不仅如此,吴镇身边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藏圈,包括他家族的其他成员以及周围的朋友们,如华亭邵氏、危素等,他们丰富的书画收藏使得吴镇得以寓目大量的古代名迹,这样优越的背景无疑对成就吴镇卓越的画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代的另一位画家曹知白,为免受当权者的欺凌,与当地官僚贵族来往密切,以作为自己的政治靠山。他曾将《松林平远图》赠奉当时驻浙一带的蒙古高级将领石抹泊善收藏。元代许多书画家都曾受到官僚地主的庇护,从而可以衣食无忧地专心于书画和收藏。这也是元代文人书画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元代除了书画收藏多有记载和传世收藏作品作为历史证据外,官方器物收藏,尤其是出土器物、民间发现的收藏品主要来自民间上缴。《元史·刑法·禁令部》规定“诸锄获宿藏之物,在他人地内者,与地主中分,在官地内者一半纳官,在己地内者即同业主。得古器珍宝之物者,闻官进献,约量给价,若有诈伪隐匿,断罪追没”。这则条例对民间发现的珍贵文物作了具体上缴规定,对有效保护文物具有积极意义。元代这些条例的实施,为官方收藏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明清宫廷旧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