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卡耐基学口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有效说话的简单方法

把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谈话中,是打动人的简单方法,也是必要的条件。如果你对自己的话题都不感兴趣,有什么理由期望别人能被感动呢?


我很少看电视,但最近有个朋友要我看一个下午节目,是针对家庭主妇而开设的,收视率很高。朋友认为节目里观众参与的部分会引起我的兴趣。我看了几次,的确是这样的。我很欣赏主持人能够请观众参与谈话的方式,而观众说话的方式也引起我的注意:这些人显然都不是职业演讲家,也没有经过什么沟通艺术的训练。他们有的讲得很差,还读错字,可是他们全都说得很有趣。他们说话时,似乎全无上镜头的恐惧感,所以能牢牢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知道答案。我在训练班里采用这种方法已经有很多年。这些人——纯粹而平常的男人和女人,他们能抓住全国收视者的注意,就因为他们谈的是自己:不管是自己最难为情的时刻,还是自己最美好的回忆,或是如何遇见自己的妻子和丈夫等。他们没有刻意去想什么开场白、正文和结论,也不关心什么遣词造句,他们却能获得观众的欣赏,因为他们完全专注于他们所要说的事情。我认为,学习当众说话有三个简单的法则。

一、讲自己的经验或者自己擅长的事

那些男女,他们谈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己知道的事,所以才使那个电视节目变得有趣。

几年前,戴尔·卡耐基的教师们在芝加哥的希尔顿饭店开会。一位学员这样开头:“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是人类字典中最伟大的思想。没有自由,生命便无存活的价值。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会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呢?”

讲到这里时,他的老师明智地请他停止。老师问他,有什么证明可以支持他刚才告诉我们的观点呢。于是他讲了一个撼人心弦的故事。

他曾是一名法国的地下斗士,并和家人在纳粹统治下遭受了种种的屈辱。他以生动、鲜明的词语,讲述了自己和家人是如何逃过秘密警察的追捕来到美国的。他说:“今天,我走过密歇根街来到这家饭店,我能随意地自由来去。我经过一位警察的身边,他不会注意我。我走进饭店,也不需要出示身份证。等会议结束了,我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芝加哥任何地方。因此请相信我,自由是值得奋斗的。”他的话获得了全场起立和异常热烈的掌声。

1.讲述生命对自己的启发

讲述生命的启发,绝对没有人不愿意听。但是经验告诉我,这个观点很不容易让人接受——他们都极力避开个人的经历,认为太琐碎、太局限。他们宁愿上天入地扯些一般概念或者哲学观点。可悲的是,天上的空气稀薄,我们凡夫俗子无法呼吸。我们渴望新闻,他们却给我们社论。我们不反对听社论,但是需要听有这种权利的人来说——报纸的编辑或发行者。因此,重点还是谈谈生命对你自己的启示吧,我自然会成为你的忠实听众。

据说,爱默生常常喜欢倾听人们的谈话,他觉得自己从任何人身上都可以学到东西不论对方身份多么卑微。恐怕我听过的所有谈话,比任何人都多。老实说,一个演讲者叙述生命给他的教导时,不管经验是多么的琐碎、多么的微不足道,我从不会感觉枯燥乏味。

现在就针对这一点来做一个说明:几年前,我们的一位教师替纽约市立银行资深的官员开了当众说话的课程。这种团体里的人事情多得不能分身,常常觉得让他们做充分准备,或做他们心目中认为的准备很困难。其实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想,还有长期养成的个人信念,他们只会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积累的也是自己原始的经验,他们有的已经积累了40年的谈话材料,但是他们有些人就是不懂这点。

有一个星期五,一位与上区银行有关的先生——我们就叫他杰克逊先生吧,他来到训练班,发现有45个人参加了这次训练。来之前,他从办公室离开,顺路在报摊上买了一份《弗贝杂志》。在前往上课所在地联邦储备银行的地铁上,他找了一篇题为《十年成功秘诀》的文章来阅读。他之所以读它,不是因为对它特别感兴趣,而是想找点谈话的资料,以便上课的时候,他有内容来供他讲话使用。

一小时后,他站起身来,准备把这篇文章讲得妙趣横生,让大家都点头称赞他讲得不错。

结果呢?不可避免地遭遇失败。

他还没有把阅读到的东西消化完,没有在里面吸收到“想要说”的东西。“想要说”形容得很准确,他真的只是“想要”而已。他想从文章里发掘一些有深度的内容来谈,可是其中并没有什么内涵,他的整个仪态和音调明显地透露出这一点。像这样的情况,他怎么可能期望听众比他自己更感动呢?他不断地提到那篇文章,说作者怎么怎么讲。他的演讲里,说了太多《弗贝杂志》里的东西,遗憾的是杰克逊先生自己的东西却太少,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想法。

他演讲完毕,老师说:“杰克逊先生,我们对你讲的那位作者并不感兴趣,也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他不在这里,我们也看不到他。相反,我们对你的观点很有兴趣。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的吗?不要谈论别人,把更多的杰克逊先生的思想放在演讲里,下星期再用同样的题目进行演讲好吗?把那篇文章仔细读一遍,问问自己是否同意作者的论点。如果是,就请用你自己的观察经验来论证。你如果不同意他的观点,把原因告诉我们。就让这篇文章成为一个起点,从此开始你自己的演讲。”

杰克逊先生把那篇文章重读以后,发现自己完全不同意里面的观点。他从记忆里搜寻事例来准备反驳,用自己身为银行主管的经验,来详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第二个星期来演讲,内容就充满了根据他自身背景所得出的理念,不再是重新翻炒杂志文章的内容。他给我们的是自己矿场里产出的矿石,自己铸币厂里铸制的钱币。你们可以想一想,哪一场演讲能给班上同学带来更强烈的印象?

2.在自己的经验中找题目

有一回,有人请教我们的教师:初学演讲者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经过大家统计后发现,“教导初学者根据适合的题目进行演讲”,是这门课程上课初期经常碰到的问题。

什么才是适合的题目?如果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由你的经验或经过你的思考使它属于你,你就可以确定这个题目适合你。怎么去找寻题目呢?搜寻自己久远的记忆,从自己的生活背景中去搜寻生命里那些有意义并给你留下鲜明印象的事情吧。几年前,我们曾就能够吸引听众注意的题目做过一番调查,发现最受听众欣赏的题目,都与某些特定的个人背景有关:

(1)早年成长的历程——与家庭、童年回忆、学校生活有关的题目,一定会获得注意。因为,别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艰难的经过,还有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不论何时,只要可能,就把自己早年的故事穿插在演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戏剧、电影和故事,都是讲人们早年遭遇的挑战,这些都可以证明关于成长历程的题材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也能适用于演讲。如何去确定别人会不会对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事感兴趣呢?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验证:不管过去多少年,如果某件事情依旧鲜明地刻在脑海中,一想起来就呼之欲出,那就可以保证会令听众感兴趣了。

(2)梦想出人头地的奋斗——这是洋溢着人情味的经历。例如,回忆自己早期为追求成功所做过的努力,一定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向大家讲讲你是如何从事某种特殊的工作或行业,是什么样的挫折和机遇才造就了你的事业;告诉我们,在如此激烈竞争的世界里,为了创业,你遭遇了什么样的挫折、你的梦想以及你的成功。真实地向听众描述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说的真诚而感人,它一定是吸引听众最保险的题材。

(3)嗜好及娱乐——这方面的题目依各人所好而定。定好了,也是能引起注意的题材。向听众讲一件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去做的事,一般不可能会出现失误。如果你对某一特别的嗜好有发自内心的热忱,就能让你把这个题目讲得生动有趣,进而感染听众。

(4)特殊的知识领域——多年在同一个领域里工作,你已经成为这行里的专家。如果用积攒了多年的经验或研究来讨论有关自己工作或职业方面的事情,也可以保证获得听众的注意与尊敬。

(5)不寻常的经历——你有没有机会见过名人?有没有经历战争炮火的洗礼?有没有经历过精神颓丧的危机?这些经验都可以成为最佳的演讲材料。

(6)信仰和信念——或许你曾经花费过许多时间和努力思考过今日世界所面临的重大形势,自己所该持有的态度。如果你对此花过许多时间,专门研究过一些重大问题,你自然就有资格谈论它们。只是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听众不爱听空泛陈旧的演讲。千万不要认为随意读些报刊杂志,就可以谈论这些题目。对某些题材,如果自己所知的不比听众多多少,那还是避开为妙。反过来说,既然你已经投入多年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它,那毫无疑问,这注定是该你说的题目,绝对应该用到它。

上一章已经指出,准备演讲并不止包括写些机械化的字在纸上,或者背诵一连串的字句;它也不是从仓促读过的报章杂志里抽取第二手的意见。应该在自己的脑海及心灵里发掘,并将生命储藏在那里的重要信念提取出来。你不必怀疑那里有没有材料,它当然在那里,而且蕴藏丰富,只等你去发掘。你也不要以为这样的题材太个人化、微不足道,听众不会喜欢听或不屑一顾。其实,这样的演讲比我听过的那些职业演讲家的演讲更能让我快乐,更能让我感动。

只有谈论自己熟悉的事情,才能对自己要讲的题材充满热情,而快速,轻易地学会当众讲话,以下就是第二项法则:

二、对自己要讲的题材充满热情

并不是你我有资格谈的话题就一定会引起听众的兴趣。比如说,我是一个“自己动手”的忠实拥护者,那我确实有资格谈谈洗盘子这件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题目就是热衷不起来,事实上,我一点都不愿去想它,你说我能把这个题目讲好吗?但是,我却听过家庭主妇们把这个题目说得精彩极了。她们心里也许对永远洗不完的盘子有股怒火,或者发现了新方法可以处理这烦人的工作。不管怎样,她们对这个题材很有兴趣。所以她们可以把洗盘子的题目说得头头是道。

这里有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帮你确认,你认为合适的题目,是否适合当众演讲。你问问自己,如果有人站起来直言反对你的观点,你会不会信心十足、慷慨激昂地为自己辩护?如果你会,你的题目一定选对了。

1926年,我到瑞士的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第七次大会。事后对当时的情形做了笔记。最近,我无意间又翻到这些笔记。以下是其中一段:“在四个死气沉沉的演讲者读完自己的手稿之后,加拿大的乔治·佛斯特爵士上台发言。我看到他没有携带任何纸张或字条,大为欣赏。他专注于他要讲的事情,心无杂念,发言中常常通过手势来强调他的观点。他非常想让那些思想被听众了解,热切地把那些他所珍视的理念传达给听众。这种思想很透明,一如窗外澄明的日内瓦湖。我在教学上一直倡导的那些法则,在他的演讲里也完美无遗地得到了展现。”

我经常想起乔治爵士的演讲,因为他真诚,热情。只有对所选的题目是真心所感、真心所想时,这种诚意才会有如此的显露。福胜·J.辛主教,是美国最具震撼力的演讲家。他从早年生活中也学到了这样一课。

他在《此生不虚》一书里写道:“我被选出来参加学院里的辩论队。在圣母玛丽亚辩论的前一晚,我们的辩论教授把我喊到办公室里去责骂。

“‘你真是饭桶!本院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演讲者比你更差劲!’

“我替自己辩解:‘我既然是这样的饭桶,为什么还挑我参加辩论队?’

“‘因为你会思想,而不是你会讲。’他答道,‘到那边去,从讲辞中抽出一段把它讲出来。’我把一段话反反复复地讲了一个钟头,最后,他说:‘你看出你错在哪里吗?'‘没有。’于是又是一个半钟头。最后,我筋疲力尽,他说,‘还看不出你错在哪里吗?’

“由于天生反应快,过了两个半钟头后,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我说,‘看出来了,我没有诚意。心不在焉,我说的话没有真实的情感。’

就这样,福胜· J.辛主教学到了一生难忘的一课:把自己的感情融合到演讲中,他开始对自己要讲的题材热心起来。直到这时,博学的教授才说:“现在你可以讲了!”

如果我们班上有学员说,“我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我过的是平凡单调的生活。”我们受过训练的老师便会问他,闲暇时你都做些什么?有人回答去看电影,有人说去打保龄球,有人则说种植玫瑰花。其中有一位学员告诉教师说,他收集有关火柴的书籍。老师继续问他关于这个不平常的嗜好的一些问题时,他渐渐精神起来。讲了一会儿,他便指手画脚地描述起自己收藏火柴书籍的小房间来。他告诉老师,他的收藏里有许多世界各国的火柴书籍。等他对自己最喜爱的话题兴奋起来后,老师打断他:“你为什么不对我们谈谈这个话题呢?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他说,从来没想到还会有人对这些感兴趣!这个人用多年的精力追求这项嗜好,已经成了一种狂热,他却否定了它的价值,认为不值一谈。老师真诚地告诉他,要知道一个话题有没有趣味价值,唯一的方法,是问自己对它有多少兴趣。当晚,他以收藏家的姿态兴高采烈地畅谈了一个晚上。后来我听说,他去参加各种午餐俱乐部,演讲有关收集火柴书籍的话题,还因此获得地方人士的推崇。

如果希望能迅速轻易地学会当众说话,这个例子正好可以和第三条法则相联系。

三、让听众对你的演讲产生共鸣

凡是演讲都由三种因素构成:演讲者、演讲内容和听众。本章前两条法则,都是讨论演讲者和演讲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仅凭这些还不是真正的演讲。只有演讲者把自己的演讲与听众发生联系以后,演讲才真正形成。演讲要准备周详,演讲者热衷自己的话题这两个要点对演讲很重要;但是要真正的完全成功,还有另一个因素要考虑:那就是演讲者必须使听众觉得,他所谈论的话题很重要。他不仅要对这个话题充满强烈的热情,还得把这种热情传递给听者。历史上著名的雄辩家,都擅长用这样的传播方法。高明的演讲者总是热切地希望听众感觉到他所感觉的,同意他的观点,去做他认为该做的事,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愁。他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明白自己演讲的成败不是由他来决定,而是由听众的头脑和心灵去决定的。

在推行节俭运动期间,我到美国银行学会纽约分会训练了一批人,其中一个人的心理有问题,他无法和听众沟通。为了帮助他,首先是让他对自己的题目燃起热情之火。我告诉他自己到一边把要说的题目反复想几遍,直到让自己对它产生热情。我让他牢记住这样一个事实,纽约“遗嘱公证法庭记录”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人去世时,没有留下分文,只有百分之三点三的人留下一万或更多的财产。他要弄清楚一件事,他现在不是去求别人施舍,或者要求别人做经济上无法负担的事。我要他这样对自己说:“我是在替这些人着想,要使他们老了可以衣食无忧,过上舒适的生活,并且留给妻儿安全的保障。”最后我让他记住,他是在从事一项了不起的社会服务,他必须把自己当做一名肃清时弊的斗士。

他想了又想,把这些事实认真思考以后,终于使自己热血沸腾,唤起了自己的兴趣,激发了自己的热情,开始觉得自己的确是身负重责。于是,他外出演讲时,那满载信念的语言感染着人们,他将节俭的益处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他不再只是个陈述事实的演讲者,他成了一名传教士,努力想要使人们尊奉节俭的信仰。

在我的学习生涯里,曾经非常依赖教科书中有关当众说话的条文。这反映出我的老师们长年灌输教育中的一些坏习惯,他们一直也没能从虚浮的演讲风气中有所突破。

我永远忘不了自己所上的第一堂演讲课。老师教我将两臂轻垂于身体两侧,手掌朝后,手指曲起一半,大拇指则轻触大腿。他又训练我,把手臂举起,画出优美的弧线,好让手腕优雅地转动,接着再将食指张开,然后是中指,最后是小指。当这整套合乎美学的、装饰性的动作完成之后,手臂得要沿着方才的弧线,再度放于双腿的两侧。这全部的表演显得十分做作,既不合理,也不真诚。

我的老师并未教我将个性融入演讲之中,也不让我像平常人一样,生气蓬勃地与听众天南地北地探讨。

请把这种机械的演讲训练方式,与我在本章里讨论的三项主要原则互相对比一下。这三项原则,是我的成功演讲训练全套方法的基础。你将在本书中一再同它们碰面。在第二部中,我将把这些法则逐条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