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教师及学习者的几点建议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到的经验,也是学问。
——陈毅安
一、本教程适用对象:专业音乐院校的非作曲(演奏、演唱等)专业;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音乐类院校其它普通本科专业;普及类音乐教育专业等。
二、本教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一个学年(上、下两个学期64-68课时),每学期32-34课时,2课时/周;也可以安排为每周分隔开的二次授课,1课时(45分钟)/次。学习者按计划及要求完成学业,可获得4个学分。
三、教学计划简表
五、关于聆听建构
演唱和声音响的目的,无外乎两点:一是营造和声音响,让受众者聆听,感受和声音响信息的传播。二是表达情感,让受众者通过聆听,感受音响所传达的情绪。“唱”,是针对“听”形成的艺术作用力。学会并养成听的习惯和能力,也是基础和声课上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以下八个要点请注意:
1.横听旋律:旋律是音响横向运动的线条,能够清晰聆听出旋律的横向运动,是一种技能。
2.纵听多层:要学会聆听两个以上和声层面的音响构造及音响的互动趣味。
3.整体结构:聆听和声功能的递进、乐句的铺排、终止式的类型、补充终止的音响等。
4.细部呼应:聆听声部间不同节奏条件下的音响交织,辨别细部音响的巧妙变化。
5.音色变化:音色是多声部音响表情构架的要素。同音色的同时运用或反之,都需注意。
6.节奏移动:纵向和弦变化的节奏,横向各声部长短变化的节奏音响,均需细致聆听。
7.力度调变:聆听、感受不同力度及其变化,体味和声音响情感表达,也是聆听要素。
8.情绪总控:综合运用以上聆听的技能点,就会形成自身的“聆听搜索网”。
六、关于书写建构
和声音响的曲谱文本书写是多声部和声音响建构中的基础技能。只有“能写”,才可能“会读”。因此,能正确书写四部和声,是理解、鉴赏、还原音响、创造多声部和声音响效果和语言的基础。
聆听是“知其然”,而书写是“知其所以然”,两者互为关联的内在因果决定了学会两个方面的技能,才能够踏进基础和声音响建构的入门路径。
对于教师和学习者来说,基础和声音响课程的教和习,如果能够踏实关注、坚持并努力做到、做好以下四个篇章的建构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门技能一定会掌握在你的手中。
四、关于演唱建构
基础和声音响的建构学习,是一门技能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多声部“和声音响”的建构过程中,听得出、辨得清、写得对、构得准。这也是听辨识别、文本解析、多元建构多声部音响语言的基础性音乐技能。
这样的技能与“声音的响动”有关,必须反复地在“响动”中习练,才能够铸成。用“唱”的方法来获得多声部和声的“响动”,是最直接、最简洁、最易记忆、最易理解的手段。
在几个声部中“唱”出和声音响,是对曲谱文本做“音响还原”的一种技能。每个学习者,如果能够认真、积极的参与,就能够在“和声音响的全员演唱建构”中,在时间的推移和习练的积累中,在参与演唱建构的音响体验过程中,在反复“唱”的实践中领悟到和声音响的艺术价值及音响情感的表达魅力。
本课程对“唱”的要求,形式上虽然貌似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全员视唱,但这门课上的“唱”,更注重团队的过程性合作;纵、横音响的整体营造,每次的“唱”,都要注意到以下五个方面:
1.唱出音准:音准是和声共鸣的基本条件,多声部的音准更是决定和声效果的基础。
2.唱出强弱:力度因素及其变化的态势,是情感表达重要、细腻的“和声语言”。
3.唱出平衡:随意的声部力度处理,会影响音响的整体效果,能关照其它声部是技能。
4.唱出音色:音色是和声音响表达的要素,音色的各样变化有助于丰富和声语言表达。
5.唱出情感:综合运用以上和声音响的表达要素来“唱”,情感的描摹会更加生动。
七、关于音响记忆建构
在学习基础和声音响过程中,和声音响的记忆建构是极为重要的脑记忆开发性技能。对和声音响的记忆,同样需要通过对耳朵听觉清晰度、准确性、判断性的练习、培养,才能完成和声音响听觉方面的建构。
对多声部和声音响,要想从“听得出”到“听得懂”再到“记得住”“辨得明”,其中,记忆是听辨的关键性基础。试想,如果没有对小鸟鸣叫的音响记忆,我们就无法辨别从树林中传来的声响中,哪是风声?哪是流水声?哪是鸟叫声?没有记忆就没法辨别、判定。
以上四个方面的技能,都需要教育者、学习者在反复的练习中,以“积土成山,滴水成渊”的方式,毫不倦怠地点滴积累来完成,终身受用。
练习以上技能其实不难。因为这些技能“一学便会”。但若真正要把这些技能掌握在身,应用在手,为我所用却有些难。难在是否具备坚持练习的品质及行动;是否能够将“四个建构”贯通领会;是否能够将扎实建构的技能应用于多声部的音乐实践,等等。若不能够按照技能建构的方法去日积月累,短暂练习后,即便有了技能获得的喜悦,最终这些技能只会短暂停留在记忆的表层,对音乐素养的提升毫无裨益。
作者
2014 深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