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华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 建设大型渡槽的决策

辛献到小山村、大亢村等地调研结束后,跟琴父、琴音握别。戴着那顶草帽,独自一人,一边想着建设渡槽的事,一边走路,想着,走着,不知不觉便回到县城。

县里本来是有一部小汽车的,但动用小汽车会引人关注,兴师动众,也会产生费用。辛献便想了办法,独自一个人“微服私访”前来调研,不但可以节省费用,而且还能听到最底层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辛献的这次调研,琴音、老农,还有琴父,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三人不就是自己的老师么?辛献觉得自己的苦心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辛献回到县城,将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打算,通过电话向地高官钟贵作了汇报。

辛献简单地介绍了县内几个公社农田灌溉水源不足的历史:“这些地方虽然地处几座大山之间,大约有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的盆地,有发源或流经周围的大小十几条河流,但由于自然水源分布不均,解放前水利设施少而简陋,历史上便是个典型的苦旱地区,旱涝灾害频繁。”

“解放后不是在当地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么?”钟贵问道。

“解放后,当地大办水利,先后建成了一批引水工程,也修筑了一批山塘水库,但随着农业的发展,这些小型的引水工程和水库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的灌溉需要了。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干旱问题,必须修建一座满足农业灌溉的水利设施。”辛献说。

“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考证,我认为再建水库的可能性,以及发挥的作用、效果都是极其有限的。我打算像红旗渠那样,建设一条十多公里的渡槽,引水上山。”辛献补充说。

“引水上山?”钟贵怔了怔,又从电话那头,用坚定的语气说道:“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可行的事情,你就坚定地去做吧。”

停顿了一下,钟贵补充说,“至于费用,目前……”

还没等钟贵说完,辛献抢话说道:“目前谁都没有什么钱,我们自己想办法。”

钟贵听了辛献的调研汇报后,批示地委各部门都要密切支持和配合临江县的水利和渡槽建设,从人力、物力上尽量满足要求。然后苦笑着自言自语道,老弟呀,能帮的忙,我可帮了,接下来可就看你的了。

辛献则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并立即与相关公社会合,力争尽快制定方案。在集雨面积和当地年降雨量都不足,远远无法达到蓄水要求,更无法满足灌溉需要的情况下,建设一条大型渡槽,把大江的江水引上山来。这是一个大胆的构想,需要集思广益收集意见。

几天后,相关部门都完成了会合并作了调查研究。辛献让秘书通知大家集中开会。很快,在辛献的办公室,各单位负责人都到齐了,大家围在一个大茶盘子前,认真听取各单位、各公社汇报。

还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干旱是实情,但真正要建设渡槽,大家心里都没底。

辛献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把当地之前原有的几个小水库扩建为一个中型水库,然后建设一条长约十八公里的渡槽,将大江滔滔不绝的江水引到干旱的高亢山区。”

各单位的负责人听完辛献的打算,同样是面面相觑。

辛献打破沉默:“怎么啦?都不说话?”

有人首先说话:“这得花多少钱呀?这么大的工程,凭我们县的财力,一时都不知从何说起。”

也有人发言:“想法是好,如果这个工程能够实现,将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全县干旱地区的苦旱。但毕竟工程量浩大,人力、物力都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水利方面的专家倒是十分赞成辛献的想法,并且说道:“如果要动工兴建这个大工程,我们水利部门刚刚分配来一名大学生,鬼点子特多,可以派到工地去搞建设。”

参加会议的人员对这么大的工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时也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大家都将目光转向了辛献。辛献已经习惯了,作为一县之主,每每繁难危重的事情,最后都会由他作出最终决定的。他举杯喝了口茶,环顾周围的每一张脸,然后说道:

“我们国家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这场变革,就是从我们这些最贫困的农村开始的,要尽快解放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尽快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富裕。而我们,我们在座的每一名干部,正是开启这个变革时代的英雄人物!”

辛献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他有意地看了看周围的每一个人,发现每一个人的目光都是坚定的。然后,他缓缓地站立起来,用十分坚定的语气继续说道:

“作为开启变革时代的党员干部,遇事不能畏缩不前,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我们都不应该回避。对于建设渡槽这样的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我们更要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临江换新装!”

这相当于力排众议,当场拍板和决策建设渡槽。

财政、农业等部门的负责人疑惑地望着辛献。辛献坚定的目光正移向他们:“对于这项事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的工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于是,建设大水库和大型渡槽的引水壮举,就这样被提到了临江县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议程上来。

会议结束后,辛献马不停蹄地通知各公社,要在每个生产队,每个村庄发出建设大型渡槽解决当地灌溉问题的倡议。特别提到,公社的广播站要迅速通过广播去动员群众。

不久,公社广播站的琴音便收到了通知。她站在县里和公社的角度,又结合群众的普遍想法,以回应群众关切的态度精心地设计了一番广播词。

人们听到了琴音那稍显稚嫩的,而又十分熟悉和亲切的声音:

建设渡槽为了谁?为了我们山区千百万等待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一句话,为了我们自己。

建设渡槽依靠谁?依靠我们各地各村庄父老乡亲自觉自愿参与。

没有钱怎么办?我们穷,但是我们不能穷人志短,不能辈辈穷。不为你自己,就算为了我们的儿子孙子,我们也应该自觉自愿参与,自行解决伙食问题。

琴音通过广播,将大型渡槽建设的可行性、困难、意义和影响,向公社的群众作了解释。

琴音广播说,红旗渠的成功建设说明,山区人民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干旱和困难,赢得农田水利建设的美好明天,赢得人民生活越过温饱线的明天。

琴音的广播,引起轰动。临江县要像红旗渠那样,建设大型渡槽将大江水引上高山的壮举,让山区百姓高兴得彻夜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