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贴扎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贴扎运动,不贴扎肌肉”——《功能性贴扎技术》所呈现的核心理念必然会改变很多人对贴扎技术的认识。自软组织贴扎技术发明以来,无论是治疗性硬贴布还是运动功能弹性贴布,传统的做法是单独围绕肌肉来贴扎。以往,治疗贴布贴扎有用与肌纤维方向一致贴扎来促进肌肉力量,与肌纤维方向垂直贴扎来抑制肌肉力量这样简单的理论;运动功能贴布贴扎有从肌肉起点往止点方向贴扎可促进肌肉力量,从肌肉止点往起点方向贴扎可抑制肌肉力量的理论。这些“理论”在随后的临床和研究中都被证实与基础医学原则不相符。这些“理论”的负面影响是对运动功能贴布的名称和定义不清,称其为“肌内效贴布”。在这样的定义下,学员们往往片面地追求对肌肉的“贴扎”,忽视了人体的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学和康复医学的最基本原则,特别是忽视了人体运动功能和动作控制障碍对健康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非科学的自创理论,完全违背了功能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原则。

自古以来,手法治疗被用来解决各种健康问题,例如推拿、按摩、拉伸、正骨、指压、点穴等。这些都是通过触觉和外力对机体的刺激来达到调整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目的。这些刺激可以是机械力度的调整,也可以是神经调整,从而恢复人体运动功能。我们认为贴扎也是利用同样的机制来强化和延长手法作用。运动功能贴布和手一样,一旦实施就能够立刻得到其对运动功能是否有效的反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反馈来“循证施贴”,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因为功能性贴扎技术就是从功能入手,以贴布为武器,去达到恢复机体运动功能的目的。

功能性贴扎技术是希望引导读者以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循证医学为纲,正确理解贴扎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过贴扎改变局部感觉神经反馈,再调整运动输出,最终实现改变机体运动模式这样的终极目标。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功能性贴扎技术强调以评估为起点,以训练正确的运动模式为终点,这就是本书起名为《功能性贴扎技术》的原因。

以改善人体运动功能为贴扎目的的理论源于贺小桦教授,由陈方灿博士等基于对人体运动学和神经解剖学的认识,通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发展了功能性贴扎的理念。本书其他长期工作在医疗、科研和教学一线的作者进一步完善了这样的理论,为读者呈现了一本具有现代意义的功能性贴扎技术指南。参与这本书的作者都是在康复界有丰富的临床科研经验和技能,也都是所在地区和单位的领军人物。作者们一致认为无论从贴扎的实际应用还是从贴布的英语原文(kinesiology tape)来看,弹性贴布的正确中文名称是“运动功能贴布”,应该弃用“肌内效贴布”这个既非中文又不科学的叫法。因此,我们也呼吁读者选用正确的名称,因为正确的名称有助于正确的应用。

《功能性贴扎技术》的主要目标读者为医疗、体育、健身界的医生、治疗师、体能训练师、教练和运动员等,涉及不同的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和体育运动等领域,功能性贴扎技术的范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缓解疼痛贴扎:正确理解运动功能贴布在减缓疼痛、改善运动功能中的作用。

2.控制水肿贴扎:掌握贴扎消肿的原理和简单实用的贴扎方法。

3.姿势控制贴扎:如何通过神经反馈和结构重建途径来纠正姿势性生物力学功能障碍。

4.神经功能促进贴扎:如何通过贴扎技术来促进神经控制,提高运动功能。

5.特殊人群贴扎:关注特殊人群,包括孕妇、老年人、儿童、有特殊生理需求的人群,如何通过贴扎来促进这些特殊人群的运动功能。

6.体育健身预防损伤和促进发挥贴扎:功能性贴扎的革新性理念对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和改善体育健身发挥效率也有帮助。

我们希望读者能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真正理解功能性贴扎的机制,使贴扎技术更简化、更实用,能够被更广泛地传播。同时,我们也持开放的观念,希望本书是作者与读者交流沟通的平台,所以我们邀请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贡献你们的经验、想法和阅读后的反馈。我们对所有愿意分享想法和技术的朋友和专家表示我们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希望读者在阅读完这本书后理解贴扎技术是为了实现贴扎理念的,而不是单纯地学习技术,因为掌握正确的理念可以演变出无数的技术。同时,我们还希望读者成为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师,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融合新的治疗模式,不断尝试新的治疗方案,最终建立在正确理念指引下的符合自己治疗条件的治疗模式,并使之成为符合主流的治疗模式。

我们感谢为本书做出努力、付出贡献的所有参与人员。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本书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最后,由于能力和编写时间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及错误之处,希望读者们能及时指出并给予反馈,以便今后修订完善。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