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大学教育与学生创新素养发展新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该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基于大学生活的社会学考察》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该书所探讨的是在知识经济境遇下,伴随着大学教育漫长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育人基础、育人模式、育人环境等对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产生影响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等等问题,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与回应,形成了本书最基本的线索脉络,围绕这条线索架构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当今社会,创新素养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由物本位转向知本位,“知本”即意味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支配作用,知识与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知识将成为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其核心是加工处理各类知识和信息,不断创造并运用新的知识,智力资源将代替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支柱。对于国家而言,创新素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正是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及转化为核心技术的能力,归根结底缺乏的是创新人才。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获得新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取决于人才的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知识、经济三位一体,人才是关键。

从当年李约瑟提出“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出现”这个李约瑟难题到近年“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科学大家”的钱学森之问,反映的都是对于人才培养的焦虑和忧患。在知识经济社会,如何培养人的创新素养,如何提高社会整体的创造能力,尤其是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有意识地从课程到教学、从学校制度到社会环境,跨越大学教育中的瓶颈,构建有利于人的创新素养培育以及创新人才成长的空间和环境是本书的着眼点。

知识社会是从系统观的角度来描述这个多元素相互依赖的系统。知识社会未来的行动目标和方向:一是不能把知识社会的实现仅仅看作是高精尖技术的应用;二是建设知识社会不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而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三是既要重视学习新的知识,更要重视利用新知识来改造社会。第三点是重中之重。欧盟委员会负责教育、研究和科学事务的克勒松(Cresson)曾强调说,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各个领域的综合作用,正在改变着以往的知识观。以往的知识观更多注重的是学而不是用。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与想不想改变事物,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新的知识社会应该是在知识、行动与社会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机制。简而言之,就是要学以致用。

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大学教育环境已然发生显著变化,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主要反映在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中,创新能力是根本因素。人的创新方面的发展是当代的新课题,这种趋势也影响了大学对人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另一方面,今天的大学正处于工业化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交汇时期,工业化社会标准体现于大学教育中,趋同化、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知识分层带来的能力分层,标准化模式在课堂和教学领域仍具影响力,过分强调外部评价准则而忽视人的内在创造潜能的自由发展等等。以上方面影响当下的大学教育,一面是旧有的育人范式,一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能力发展的重新判定,大学教育在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表现出新的趋向,即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人。进一步探究大学教育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的影响作用对于未来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亦即本书所要考察的重要方面。

以大学教育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影响作为本书研究和考察的目的,以组织、学科、话语作为理论分析视角,考察大学生活以及大学生活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问题,以内在逻辑关系的解读、考量为研究重点,突出社会学研究的理路,揭示在既有的大学育人机制和育人活动中,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产生影响的方面、影响结果及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在这样的考察基础上对当前的大学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本书所涉及和讨论的主要论题有:探讨创新及其理论谱系,归纳构成人的创新素养的各因素及其特征表现,分析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关系,从大学发展历史脉络中形成的学科传统、育人传统与文化传统中找寻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相关的分析要点,在组织、学科规训和话语的理论框架下解读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活进行社会学的考察,参阅历史、借鉴不同学科回应当下大学教育中人的创新素养发展中的问题。每一个论题便是一个分析单元,对每一论题的分析和讨论最终构成本书的逻辑框架。

本书的分析脉络由两个部分连接:一是从横向结构关系的角度梳理出人的创新素养构成体系,以这一体系为比照,并在组织、学科、话语理论分析框架下论述在学科层面、学校培养层面、学生日常交往层面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与表现,并对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的关系及影响的结果进行现实考察;二是从实效性的角度考虑,由指向未来发展目标的将来状态转回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诊断出当前大学人才培养中的症结,为大学教育改革发展以及育人活动中的诸多问题提供可借鉴的现实依据。本书是由现象考察转向内部关系,由指向未来培养目标转向问题情境的探秘过程,全景式地分析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最终为调和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做出理性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