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工作
【概况】 2014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编办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市委群众路线活动统一安排部署,抓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工作落实,做到“规定动作”有成效,“自选动作”有特色。(一)紧紧扭住“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健全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支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开展,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结合实际,制订方案。制定了《市编办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各环节工作安排,明确了任务要求、总体目标、重点解决问题,以实施方案为纲,以时间节点为目,认真抓好各阶段各环节任务落实。三是超前谋划,建立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制定了活动开展日程安排,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即领导带头的学习培训机制、每周小结督导的跟踪落实机制和专人负责的沟通联络机制。(二)以“三项活动”为载体,力求学习教育全面深入取得实效。1.抓实思想理论知识学习。整理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汇编》和《党的群众路参阅材料汇编》,结合工作实际编印了《市编办党的群众路线参考知识90问》,购置了群众路线书籍和音像资料,印发专项工作动态5期,形成专门调研报告13篇,组织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培训10余次。2.坚持了“四学”方法。一是个人自学。规定每周个人自学的时间不少于10小时,每人形成了一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完成1篇心得体会。二是先进导学。每周由班子成员作一次专题辅导报告。三是集体研学。每周五召开专题学习会,对群众路线规定学习内容和中省深化改革精神进行集中学习。四是讨论互学。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召开内部学习讨论会。3.积极开展“三个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宗旨道德教育。一是开展了一次“回顾革命历程”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了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重温了入党誓词。二是开展了一次“我为改革建言献策”活动。组织全办党员干部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服务群众为主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意见。三是举办了一次“群众路线知多少”答题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专题知识测试,巩固了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组织全体干部观看了《焦裕禄》、《牛玉儒》等教育影片,举办了道路安全知识讲座,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党员干部进社区等公益活动。(三)开展三项工作,查访调研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积极征求意见建议。围绕“四风”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开通了热线电话、网络邮箱、意见箱,印发了征求意见公告、征求意见函、征求意见表,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市编办主任和市编办科级以下干部征求意见专题座谈会。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汇总形成了《市编办征求意见汇总》,及时反馈责任领导,落实了整改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扎实进行整改。2.深入基层调研帮扶。按照“三访五促”的要求,认真抓好“三村庄、一社区、一企业”的帮扶工作。一是深入调研摸底,了解实际需求。5月份,由班子成员带队多次深入靖边县中山涧村、五道口村、镇靖村、长城路、西蓝天然气公司走访调研,共召开4次调研座谈会,充分了解掌握存在困难。二是精心拟订方案,夯实工作责任。针对梳理出的问题和困难,召开了主任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帮扶事项,形成了《扶贫帮困工作调研报告》,建立了完善的帮扶台账,落实了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任务。三是按需补缺,落实帮扶项目。协调相关部门,给三村庄、一社区共争取21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镇靖村协调资金20万元进行经济林地改造,10万元引进优良种羊;对中山涧村协调资金30万元用于两委会阵地建设,37万元用于人饮工程建设,10万元引进“一村一品”;对五道口村协调资金108万元用于4口机井和1个淤地坝建设工程;对长城路社区协调配备了一套价值2万元的文体娱乐设施。并积极协调疏通西蓝天然气公司存在的与当地村民土地纠纷及道路运输等问题矛盾。3.认真落实创建工作。一是完成道路改建工程。5月份,协调市住建部门投资301万元进行开光路改建,道路改建工程已完成。二是实施巷道硬化工程。根据区域内巷道破损情况,协调榆阳区住建局投资30余万,完成了顺和巷和永康社区门前路面硬化改造。三是落实巷道照明工程。协调市路灯所为信和下巷安装12盏路灯。四是实施垃圾清理工程。协调区环卫局对太白路垃圾堆进行了清理,并新增设了大、小型封闭式垃圾箱4个。(四)深刻查摆剖析,抓好整改落实。1.深刻查摆剖析,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凝聚共识。班子成员聚焦“四风”,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并深入进行了谈心交心。8月14日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对照检查,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对班子和其他班子成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8月下旬又召开了机关党员干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了党员民主评议。2.强化整改落实,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根据对照检查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征集的意见建议,梳理汇总出作风建设、执行“八项规定”和工作落实不到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9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学习调研、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机关管理、推进工作落实等方面细化出13条整改落实措施,建立了整改台账,逐项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局和完成时限,并在《榆林日报》上进行了公示,按照整改计划整改落实11项。开展清理多占办公用房,清退会员卡,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以及“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塑形象”等专项工作。重新修订完善《编办日常管理制度》,构建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五)以实践验实效,干部作风取得四个转变。一是增强了党性锻炼。通过进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体党员更加坚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共同增强了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二是积聚了正能量。每名党员干部对照“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整改落实,通过认真学习贯彻中、省、市的改革政策和精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正能量,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三是坚持了问题导向。活动中紧紧抓住破解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个关键,树立问题意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与群众思想和感情零距离对接,切实增强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四是提高了能力素质。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了优良传统,提振了干部信心,提升了干部思想境界,促进了作风转变,服务态度转变,服务质量转变,工作效率转变。
【深化行政改革】 (一)政府职能转变和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稳步推进。2014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根据省上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对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高度重视,从6月起开始,着手推进改革的相关工作,历时3个多月,在认真调查研究、反复讨论酝酿、细化梳理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形成了改革初步方案,9月底就改革方案两次向省编办沟通汇报。根据省编办提出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改。10月中旬,市编委主任会议就改革方案进行审议,下旬市委常委会最后进行审定并报省委、省政府审批。其中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整合工作已先期启动。县区改革与市上同步推进,10月底,市委、市政府已将《榆林市县区政府职能转变和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指导意见》下发,按照机构限额的规定、整合职责、精简人员编制要求,各县区的改革方案正与市编办进行初步沟通。(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按照中、省统一要求,第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牵头单位由市监察局调整为编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将审改工作划分为五个步骤,即及时承接、调研摸底、全面核对、明确“权力清单”和进行公告,明确了每个步骤的任务和时限要求,制定了五条工作标准,同时为保障任务落实,市监察局印发了《榆林市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截至9月份,第一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基本结束,承接方面:已完成承接中、省公布的取消和下放的102项行政审批事项 (行政许可项目100项,非行政许可项目2项),涉及市级15部门61项,县区13部门12项,市县区17个部门共同承接29项。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方面:按照“五个一律取消”的要求,对市直51个部门共353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其中:保留274项,取消34项,下放县区审批事项42项,另将5项行政审批项目合并为2项,减少了3项。此次审改工作共精简行政审批事项79项,精简率为22.37%。清理“红头文件”方面:按照六个“从严”的要求,对市政府2008—2013年以来下发的带有审批和管理性质的“红头文件”共计104件进行清理,清理了87件、保留17件。对涉及清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红头文件全部在市政府门户网、榆林日报予以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积极稳妥进行。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方案》,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一是编印了《事业单位改革文件汇编》。为系统准确掌握、理解事业单位改革精神,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中、省印发的有关事业单位的文件,汇编成册,做到改革人员人手一册。二是印发了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意见。10中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榆林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意见》(榆发〔2014〕8号),《意见》就事业单位如何划分行政类、公益服务类、生产经营类进行了明确,并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确定了不同的改革方向。同时确定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5年前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2017年前将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控制在2012年总量内,2020年要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审慎开展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根据《榆林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意见》,在与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审慎开展事业单位分类工作,11月中旬,研究确定了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等四个单位为行政类事业单位,并报送省编办进行备案。(四)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工作全面完成。按照中编办的统一安排,各级编办推行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工作。一是制定实施意见。8月初,市编委印发《全市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方案》(榆编发〔2014〕51号)。二是组织实施。8月7日市政府召集各县区、各部门召开了全市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动员部署会议。之后,市编办召开了推进实名制管理研讨会和联合复审组部门联席会议,并举办了市县两级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会。三是建立了工作组。根据工作要求,8月27日由市编办牵头,从纪检、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五部门抽调十五名工作人员组建了联合审查组,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办公、集中审核,明确口径,统一时间进度。期间高中印常务副市长专门深入市教育、文广系统进行调研,指导推进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工作。四是制定验收标准。为确保工作实效,制定了《榆林市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验收标准》,对核查的范围、时限、程序、口径、指标、账表及问责和保密制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将市直57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进行全面“摸底”,通过此次彻底核查,将实现“四清两对应”,即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实现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对应、实际配备人员和财政供养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职数相对应。通过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将实现机构编制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为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推进实名制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五)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根据中、省关于纪检工作“三转”要求,按照规范整合统一、优化职能配置的原则,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前提下,推进纪检体制改革。一是强化市县纪检机关办案力量。市县两级纪检机关通过内部挖潜,整合设置案件管理机构,聚焦主业,加强了办案力量。二是实现市直部门监察机构全覆盖。在市政府各部门设立了监察室,正科级建制。三是统一了县区纪工委监察室设置。纪工委监察室调整后,北六县区统一设5个派驻纪工委监察室,南六县统一设4个派驻纪工委监察室,均为正科级建制。(六)完成盐业管理体制下划工作。根据省编办《关于榆林市、县盐务管理机关机构编制人员划转的通知》,将盐业机构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调整为市、县区政府分级管理。根据盐业规划、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和承担职责,对市盐务机构的“三定”方案重新进行修订。通过盐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盐业监管职责体系,加大了盐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确保食盐市场安全稳定供应。(七)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配合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本着整合资源、优化职能、激发活力的原则,进一步整合理顺国有文化单位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改革方案初步形成,待汇报市委常委会审定后以市编委文件下发。(八)配合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工作。5月份,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在神木县、府谷县开展省直管县试点的意见》,全面部署神府两县省直管县试点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下发了《关于支持神木县、府谷县开展省直管县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各部门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正在抓紧落实和推进中。(九)配合推进镇村综合改革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编办《关于抓紧选报镇村综合改革示范镇的通知》的要求,一是做好《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工作。为充实完善《实施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修改意见。二是抓好镇村综合改革推进工作。8月15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镇村综合改革电视电话动员部署会,对镇村综合改革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安排,根据要求,已着手认真组织实施。在体制调整中,将镇村综合改革与示范镇改革、重点镇改革相结合,同步推进。
【推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 按照李克强总理的“约法三章”和省编委《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通知》要求,从严从紧管理机构编制,2014年全市机构、编制、实有人员实现“零增长”。(一)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制度。认真落实机构编制“五不准”规定和“编制审批在先”的原则,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在人员的结构、选配、财政支出各个环节分头把关、紧密配合,建立起紧密衔接、严格管控的工作机制,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规范上下编程序和编制手册管理,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限额和结构比例,严格审核机关事业单位用编报告。(二)严格控制机构设置。在机构编制审批中,严格执行撤一建一和整合组建的原则。一年来,重点加强事关全局和重大民生保障方面的机构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如通过内部调剂编制资源,给榆阳区设立了六所小学,三所幼儿园,缓解了城区上学难的问题。对确需设立的机构,尽量在业务相近的事业单位加挂牌子,赋予其职能,对没有中、省机构编制部门文件依据的一律不予审批。(三)落实控编减编任务。将控编减编作为全年工作重要目标,通过强化管理,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一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省编办要求,立足于控制和减少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制定了《榆林市控编减编工作方案》。二是开展专项治理。与市纪委、组织部、人社局联合开展专项工作,从严规范了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标准,进一步清退临时聘用与借调人员。三是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3月份与市委组织部、人社局联合开展了《清理违规进人和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有效防止混编混岗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的发生。四是落实中央巡视组整改任务。根据市委关于落实中央巡视组整改任务,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超职数清理消化工作,依据实际区分超职数配备干部不同情况,采取分类区别消化的方式,确保按期消化超配干部。(四)加强工作信息宣传。以《机构编制动态》为载体,加大机构编制工作宣传,每月刊发一期工作动态,对中省有关机构编制政策、市县机构编制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全年共刊发13期《机构编制工作动态》,其中一些稿件在省编办《机构编制工作》中转载和介绍。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一)开展了食药监管体制改革检查。7月份,分三组对县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重点对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三定”方案的落实情况以及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机构设立、编制、人员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二)实施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督查。根据《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情况专项督促检查的通知》要求,针对县区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工作进展缓慢且不平衡的问题,7月中旬分6个督查组,对县区进行专项督查,通过检查有力地推进了工作。(三)配合开展具体案件的查办工作。根据举报线索,7月份查办了神木县委办借调工作人员和超职数配备领导问题,10月份配合省编办开展了靖边县超编和超职数配备领导问题。
【事业单位登记工作】 (一)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应年检法人事业单位3188家,已年检3125家,年检率达到98%。对63家未按时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在《榆林日报》进行了公告,取消其法人资格,废止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对市级23家事业单位启用了法律文书,向主管部门下发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废通知书》,限期整改。(二)实施了对事业单位分类监管工作。在年检中,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市直法人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对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法人事业单位确定了27家;对社会、经济效益一般的法人事业单位确定了222家;对社会、经济效益较差的法人事业单位分为确定了19家,根据情况划分为三个类别,对二、三类法人事业单位实行了重点跟踪调查和监督管理。(三)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改革调研。根据《关于改革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相关事项调研的通知》,市县联动,认真开展相关调研工作,结合新旧《细则》的变化,如验资证明改为开办资金确认证明;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法人证书审验由一年变更为五年;围绕管理上的新转变和服务上的新要求,市县登记管理机关及早适应改革要求,认真调研并形成了《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调研报告,供省上改革部署和参考。(四)稳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和加强事业单位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市县区两级均已明确了试点单位,其中市上制定了《榆林市中医医院法人治理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初稿)》,县区在原有试点的基础上再扩大2-3个单位。根据省上要求,启动了事业单位绩效评估考核试行工作,要求县区以对事业单位法人履行公益服务为宗旨,以开展业务活动情况监管为切入点,研究探索评估考评的主体、内容、方法和评估结果的合理使用,为全面推广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奠定良好的基础。(五)顺利推进中文域名注册工作。按照省编办《关于加强推进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顺利推进工作,采取了三项工作措施:一是将其列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对不注册的事业单位年检不予受理;三是不按时限注册的予以通报批评。全市域名应注册单位3793个,其中:机关760个、事业单位2945个、群众团体88个。实际注册量3072个,占注册比列81%。
(刘鹏)
榆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 李自川
副主任 姚瑜 罗孝文
郭向军
副调研员 吴伟梁 郭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