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记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甜甜的记忆

小时候,苦日子多,甜日子少,甜的记忆很深刻。

吹糖人的来了,还没出门就嗅到了。没钱买,光围着看,挺馋人的。我在家上天入地地翻腾,终于在门框上边找见了妈妈梳头攒下的一疙瘩头发,就冲出了家门。

还是那个爷爷,他手可巧了,一小块糖稀在他手里,三捏两捏,鸡、狗、猪、羊都出来了,栩栩如生,你想要什么,他就能捏出什么。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捏不了的。不过我还是爱他捏的孙悟空和猪八戒背媳妇,孙悟空的聪明机智让人向往,猪八戒的贪吃爱睡让人喜欢。我拿的头发多,换了个“猴拉稀”,糖多,实惠,好吃。

这个爷爷不但会吹糖人,还会画糖画。只见他拿起糖勺,在石案上一倾,三下两下就成了。什么“天马腾飞”、“黄牛耕地”、“新媳妇骑驴”,活灵活现。他还会画各种戏剧人物,骑马耍大刀最拿手。糖画大,费料,也贵。糖画的料不是麦芽糖,好像是蔗糖熬的,透亮。

糖人经看不经吃,还是“洋糖”甜。不过,那时吃到一个洋糖不容易。有了一个洋糖,不在手里捏化,就舍不得吃。吃完,还要把糖纸舔几遍。吃得最多的还是一种糖豆豆,豌豆颗那么大,二分钱买十几个。那时穷,孩子身上没钱,糖豆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我爷爷是挑货郎担的,我经常偷糖豆吃。

追求甜味是人的天性。在苞谷地里,我能一眼发现哪个苞谷秆甜,就是秆发黄、叶子发红的那种。嚼苞谷秆,可能是我成长时期吸取糖分最多的植物。秋天,糖类植物还是好找的,冬天就不好找了。我们小孩发现了荻子根很甜,长长的,白白的,一节一节的,很好吃。

大人也离不开糖,老人总有一包红糖藏着。去看望病人,也大多都拿一包红糖。在那个缺糖的年代,人们发明了“糖精”,放入水中,加入玉米发糕中,虽无糖之实,但有糖之味。糖味甜,甜为甘,美好的味道。“甜”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历史记载饴糖在西周时就有了,考古发现把糖的历史推得更远,我想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发现了糖,种植了糖类作物。人类追求甜蜜的生活是永远的,但愿那苦难的生活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