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选(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读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期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描绘出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逐步取代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的历史进程和五光十色的社会背景,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和谐理想。

莎士比亚一生共写有37部诗剧,还写了154首14行诗和两首长诗。在剧坛和诗坛统领风骚。他的剧作是西方戏剧艺术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他的不少剧作被公认为是英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传世佳作。可以说他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就如同他的朋友、著名的戏剧家本·琼孙所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沃里克郡艾汶河畔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市民家庭,莎士比亚有机会进市立文法学校念书。在校学习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文学典籍,从而扩大丰富了文学视野及艺术修养。十几岁时因家庭破产而辍学。开始奔波谋生,22岁时,他离开家乡去伦敦谋生,起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1590年到159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了历史剧《亨利六世》(共3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接下来,莎士比亚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辉煌的戏剧创作生涯。

后来学界一般把他的创作按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时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篇)(1596—1597)和《亨利五世》(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在《威尼斯商人》中,作者把理想的鲍西娅所在的贝尔蒙特描绘成理想世界,拿它与充满金钱罪恶的威尼斯现实世界相比,剧中性格纯朴、富有才华和正义感的鲍西娅则是莎士比亚塑造的一个理想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相同,又称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反映人文主义者爱情、理想与封建压迫之间冲突的一出充满诗意地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纯真的青年为了追求爱情自由,最终以死反抗阻碍他们结合的封建势力,在情节上虽属悲剧,却也充满了喜剧作品中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信心,全剧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气氛,实际是一首青春与爱情的赞歌。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但封建贵族之间的隔阂却消除了,爱情、理想最终得胜,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真、善、美的认识与理想。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这一时期的杰出成就是悲剧,他写出了《哈姆雷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5—1608)等著名悲剧,揭露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出现的社会罪恶和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哈姆雷特》,作者在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上寄托着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许多特点。他的内心矛盾也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在矛盾。这部悲剧就其表现的社会内容和哲学内涵来说都是最丰富的。它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主人公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早在12世纪就流传着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英法两国的剧作家都据其情节写过中世纪的血亲复仇为中心的剧本。1601年,莎士比亚将其改编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激烈矛盾冲突的杰出悲剧,使这一复仇故事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写在《哈姆雷特》以后的几部悲剧中,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弱,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作者通过奇诡的梦幻世界表现出对人类的朦胧憧憬。《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部分都是根据旧剧本、编年史与小说故事创作的,在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先进理想,给旧的题材以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创新。莎士比亚是无与伦比的戏剧结构大师,他的剧本固然有悲、喜剧之分,但在创作实际中又打破了悲、喜剧的界限,不受严格的传统体裁划分的限制,从而展现出更丰富饱满的人性和人物的精神世界。他善于描写几条相互平行交错的线索,来促进生动复杂的情节发展。写作技巧上则表现出一种奇妙的戏剧紧迫感,逐渐加快的情节发展的节奏,往往有一气呵成的神来之笔,令观众惊叹不已。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从主题到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都放射出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反宗教的强烈思想光辉。他的剧作首先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戏剧,在反映生活真实的同时,又注入人文主义的理想,在他的戏剧中,现实主义的描绘往往与浪漫主义的抒写浑然融合。他笔下的人物,富有现实生活气息,有如此广阔的生活画面: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民百姓,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剧中婆娑起舞,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的爱憎、伤悲与欢乐,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是阴险狡诈,极端自私,麦克白和伊阿古不同,同是勇于为理想、正义献身,奥赛罗与哈姆雷特各异。不同的人物生活在各自的典型环境中。塑造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典型。

莎士比亚剧作的语言,完全是诗化的语言,柔婉如同淙淙流水,激荡如惊涛拍岸,令人回味无穷。据后人统计,莎士比亚所用的词汇在一万五千个之上,并善于用比喻、隐喻、双关语,许多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已经成了英文中的成语、典故,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藻。语言形式则既以无韵诗为主,又杂有古体诗、民谣体、俚谚与轻快滑稽的散文体对话,可谓多种多样、丰富生动,成为构成莎士比亚戏剧艺术大厦的基本材料。

莎士比亚早已不属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他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他的剧作曾被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读者喜爱,历时至今,经久不衰。自20世纪初莎士比亚被介绍到中国之后,就受到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的深深喜爱。

本集收入了由朱生豪先生译的包括《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五部经典戏剧。基本反映了早中期莎士比亚剧作的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