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的管理释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学》导读

《大学》开篇从“人性”的自明德性出发,在为儒家“为政以德”的管理之道奠定立论前提的同时,借助“至善”这个终极目标的确立,明确提出了管理之道的纲领内涵,进而又将管理之道与管理者素质及其修养过程统一起来,依次阐述了建基于“止、定、静、安、虑、得”之上的认知逻辑,以“本末、终始、先后”为核心的方法要义,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的实践路径,从而建立起一个既有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又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的管理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传统。

《大学》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开篇第1自然段的内容,被朱熹称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这是全篇的总纲,也被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其中,“三纲领”,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述了管理之道的核心内涵,包括自明的德性前提、“至善”的终极目标、由“亲亲”外推而来的“亲民”这种具有儒家特色的“迂回式”管理途径。“三纲领”,可以说是对《论语》中提出的“为政以德”管理之道的更为系统的表述。“八条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刻画出管理者素质的修养和提升途径,也充分体现了儒家独特的由内而外的管理逻辑。但是,要从“三纲领”过渡到“八条目”,又离不开关于管理之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这便是本部分所提出的以“止、定、静、安、虑、得”为基础的“认识论纲领”和以“本末、终始、先后”为核心的“方法论纲领”。正是借助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两座引桥,管理之道的“本体论纲领”或“三纲领”才得以同“实践论纲领”或“八条目”真正贯通起来,从而让管理之道能够全面融入日常生活和管理工作中,对管理者的教育、培养和实践产生现实而有效的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包括第2自然段至第4自然段的内容,进一步论述了管理之道三方面的内涵,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其中,第2自然段通过引述《尚书》的篇章,阐述了自明的德性前提是一切管理的起点;第3自然段用“汤之盘铭”、《尚书》和《诗经》的文字,论证了管理者自我更新,以及激发他人和组织持续更新,对于保持德性的自明性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第4自然段则五次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既阐明了“至善”的终极目标与自明的德性前提的内在相通性,也突出强调了“至善”的终极目标对管理者素质的根本要求,这也为下一部分重点论述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涵盖第5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的内容,全面阐述了自我管理的构成要素及具体实施方法。在《论语》中,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就是核心议题,而且,整个第七篇都是通过记述孔子的言行,来阐明自我管理的内涵及要求。但是,《论语》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自我管理的构成要素,也没有形成关于自我管理的体系化方法,而这个工作是由《大学》完成的。本部分通过详细论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内涵、做法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阐明了自我管理的构成要素,并提出了一整套具体可行的自我管理方法,从而丰富了儒家关于管理者素质及其自我修养的思想内涵。具体地说,第5自然段借用孔子的观点,提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管理思路,进而引申出解决管理问题的根本着手处,在于自我的良知信念的核心观点;第6自然段则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培育良知信念,而要培育良知信念,就要事上磨炼;第7自然段专门论述“诚其意”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第8自然段着重阐述“正其心”的两方面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尤其强调了“思维专注”的重要性;第9自然段借助分析“修其身”,将自我管理视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为管理者由内而外地走向组织管理打下基础。

第四部分由第10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构成,侧重于详论组织管理的基本内容及所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其中,第10自然段专门讲家庭管理,这是由自我管理走向正式组织管理的中介或桥梁,不经过家庭管理的检验和试验,贸然进入正式组织中做管理,无论对管理者个人,还是对正式组织,风险都非常大。经由家庭管理再过渡到正式组织管理,不仅稳妥可行,也有助于正式组织管理的有效实施,毕竟管理者和组织成员都是社会人,都有家庭,而家庭组织和正式组织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良好的家庭管理、和谐的家庭氛围,无不是正式组织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潜在支撑,由此便很自然地引申出下一自然段关于诸侯国管理及诸侯国间和谐关系建设问题。第11自然段深入分析了诸侯国管理以及如何借助内部管理来建设和谐共赢的诸侯国间关系问题,在这里,不仅提出了以“恕”为核心的“絜矩之道”,而且阐明了“德本财末”的基本原则,并论述了“君子有大道”“生财有大道”的具体内涵,尤其深入阐述了关于目标与手段关系权衡的根本原则,这些都是管理之道对组织管理实践的具体要求,也体现出《大学》对儒家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迂回式”管理途径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概括地说,本部分一方面借助对家庭管理和诸侯国管理的论述,充分阐明了儒家关于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和正式组织管理“三位一体”的核心观点;另一方面,也深刻揭示出作为一名“做人”和做管理相统一的儒家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在组织管理实践中所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大学》系统地发展了《论语》中提出来的、由内而外的儒家管理逻辑。《大学》不仅为这个由内而外的管理逻辑奠定了“人性”的德性前提,明确了自我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内在互动关系,提出了从“致知”这个根本处入手解决问题的管理思路;更重要的是,《大学》还用这个由内而外的管理逻辑,创造出一整套关于管理的共同意义,赋予管理实践以核心价值。这也许是《大学》对儒家管理思想体系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