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头科技攻关计划
春天,万物复苏,孕育着新的希望。中原大地,从长沙开往北京的2次特快列车,风驰电掣向北奔驰。窗外,残雪消融,树枝萌发出了浅绿色的新芽,人们扛着锄头、牵着耕牛走向田地,开始播撒春天的种子。
列车上,杨泉林和尹力明坐在窗前,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又聊起了磁浮列车的研究,谈到此次赴北京的任务,俩人既兴奋,又有些忐忑。
“宋健主任应该在家吧,他能见我们么?”
“应该会的,他是学校的兼职教授呢,我们找上门,他能不见?”
“这就好,希望这次能有好消息。”
他们这次北京之行,是受系主任常文森的指派,去国家科委找宋健主任,了解“磁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立项进展情况。一年前,宋健主任来学校讲学时,听过小型磁浮实验样车研制情况汇报。之后,国家科委正式委托铁道部牵头组织“磁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立项研究。之所以委托铁道部牵头,是因为铁道部孙永福副部长、总工程师沈之介等领导和专家曾专程到长沙考察过磁浮列车研究,并在学校组织了小型磁浮实验样车的专家鉴定。
“春风得意马蹄疾”,国防科技大学磁浮交通创新团队想快马加鞭地开展磁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这不,春节刚过,常文森就派杨泉林和尹力明去北京,到国家科委找宋健主任当面汇报研制设想,了解课题立项的进展情况。
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天空不时飘落着雪花。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杨泉林和尹力明就直奔国家科委大楼,径直来到宋健主任办公室。
敲门,没有回应。宋健主任不在呀!杨泉林和尹力明心里不免失落起来。
按说,找国家部委一级领导,应该事先联系并确定时间,这既是办事的程序也是礼节,哪能冒冒失失就直接往办公室闯呢。但是也不能怪他们,那时通信不发达,更没有手机,办事直接上门找领导是常有的事。
两人在门外等了一会儿,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年轻同志走过来问:“你们找谁呀?”
“我们找宋健主任。”杨泉林回答。
年轻人打量着他们,尹力明急忙自我介绍:“我们是国防科技大学的老师,宋主任是我校的兼职教授,我们找他汇报工作来了。”
“哦,他出差了,不在北京。”年轻人说,你们有什么事我转告宋主任吧。
“好的。那么,李绪锷副主任在吗?”
“他也不在,你们真不凑巧。”
杨泉林和尹力明只好将带来的材料,交到这位年轻人手中,嘱咐他一定转交给宋主任。
“你们放心吧,等宋主任回来,我就交给他。”
没有见到国家科委的两位领导,杨泉林和尹力明心里还是有些沮丧。这时,他们又想到了另一个人,学校77级学员李长虹,她是国家科委李绪锷副主任的女儿,尹力明曾给她上过课。
“对,找她去!”从国家科委出来,尹力明和杨泉林商议去找李长虹,让她将材料转交李绪锷副主任,这样岂不更稳妥。
俩人来到李长虹工作的航天部,这次没费什么周折,很快就见到了李长虹。说明来意后,她高兴地答应了老师的要求,并回忆起自己在学校学习时的情景,对老师充满敬仰之情。
“当老师就这点好,办事找学生方便。”杨泉林说,“那当然。”尹力明回答。
杨泉林和尹力明相信,带去的材料一定能送到两位领导手中,也一定会有结果。这次北京之行,也算完成了任务。
回到长沙,杨泉林和尹力明向系主任常文森和学院领导汇报了北京之行的情况。虽然大家都感到有些遗憾,但都相信,此事一定会有好结果,只需耐心等待。
立项需要等待,研究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根据上次专家鉴定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团队对研制工作进行了梳理和重新审视,进一步明确了攻关方向。大家劲头十足,只争朝夕地投入新的研究工作中。
4个月后,喜讯传来。“磁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被国家科委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由铁道部主持和实施,参加的单位有铁道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电工所和国防科技大学。
课题组全体成员听到这个消息,兴奋极了。磁浮列车研究终于被列入“国”字头的科技攻关计划了!
1992年9月,“磁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任务部署会议在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召开。根据部署,国防科技大学承担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常文森、尹力明参加了这次会议,正式受领了任务,立下军令状。令他们高兴的是,这次分配了75万元课题经费。这在当时,简直是一笔巨款啊!课题正式立项,还有这么多经费支持,心里那个美呀,别提了。
11月,第一次技术协调会在长春召开,杨泉林、尹力明参加了这次会议。根据会议安排,国内承担任务的相关单位介绍了研制进展与成果,并进行交流,确定了项目研究的时间节点。会议第二阶段,国家科委李绪锷副主任专门请来俄罗斯磁浮列车研究中心的索科洛夫、加连科等专家给与会者做报告,介绍磁浮列车悬浮原理、车体结构、线路建设及试验情况,以便让大家了解国外的研究情况,快速推进我国“磁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
对于磁浮列车基本原理,国防科技大学创新团队经过10多年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研究经验,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已不是什么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关键核心技术,比如车辆结构、机械耦合、稳定悬浮等问题。
在最后提问交流阶段,尹力明、杨泉林将这些问题一一提出,希望得到解释,为今后的研制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却有些令人失望。俄罗斯专家说,这些问题我们目前也只有技术方案,并未做过试验,没有进行验证,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
这课有些不解渴啊!事实上,俄罗斯专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感到吃惊。索科洛夫在讲座结束时说:“我们在讲学内容安排时,觉得中国听众应该都是入门者,以介绍原理为主。没有想到,你们中间已经有对磁浮技术研究很深的人员了。”
索科洛夫并不知道,台下听课者中有人已研究磁浮列车多年,他们研制磁浮实验样车可以在长10米的轨道上悬浮移动了。
俄罗斯专家的讲课虽不解渴,尹力明、杨泉林并不感到遗憾,因为索科洛夫的一番话,实际上对他们的研究给予了肯定。
曾经“踏破铁鞋无觅处”,今天“得来全不费工夫。”随着“磁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工作历经多年探索与坎坷挫折,已是“万事俱备,只欠春风”了。
犹如将士听到出征的号角,大家随即投入一场新的攻关战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