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到底是何方神圣?
很多人觉得癌症可怕,谈起癌症来,吓得脸发白,简直“谈癌色变”。殊不知,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比癌症可怕多了。虽然目前癌症还属于“绝症”,但就算是癌症晚期的患者,在确诊之后也不会立刻就死,大部分患者都能活上一段时间。而一个人一旦发生急性心梗,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随时就可危及生命,特别紧急的情况下,会即刻丧命。很多人都来不及交代后事,甚至有的人都还没反应过来自己是发生了什么事,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给自己和亲人留下永远的遗憾。
在我们的急救医学中,有的病属于急病,有的病属于重病,而急性心梗则属于“又急又重”的凶险急症。我在北京市急救中心工作了近30年,经历了成千上万起抢救,最常见、最凶险的就是急性心梗,这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病,1分钟也等不起,输给了时间,就输掉了性命。
有人做过统计,每100个猝死的人里面,有80~90个是由于急性心梗引起的。通常,90%的急性心梗引起的猝死都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场合,而且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发病后15分钟之内死亡的,有的人甚至发病后立即死亡。
急救现场
曾经有一个女孩深夜打急救电话向我们求救,说她父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我们迅速赶往她家,遗憾的是,等我们到了,她父亲的身体已经发凉,我们也回天乏术,只能告知女孩说她父亲已经死亡。其实,从女孩发现父亲发病到我们赶到,还不到半小时,但她不知道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如何急救,最终她父亲没能挺过来。后来,根据她描述的她父亲的病情,我们判断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夺走她父亲生命的魔鬼,正是急性心梗。
—
2014年8月8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38.7%,城市为41.1%;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也就是每天9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到了2016年5月11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内容显示: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其中,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中,农村为44.60%,城市为42.51%;全国每5个死亡人口中,就有2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
在心脑血管病当中,尤其要重点说一下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得血管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已经对当代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空前的威胁。
急性心梗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了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绝大多数为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造成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地缺血,继而坏死。它已经成为中老年常见的致命性急症,是猝死的主要原因。统计表明,世界上,平均每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心梗。
因此,冠心病患者平时一定要格外注意,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降低猝死的风险。
说了半天心梗了,各位读者可能很好奇:这个“心梗”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对人体而言,心脏像是维持血液循环的一个“泵”,这个“泵”会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去,供给它们功能、活动所需的氧气与养分。反过来,心脏的跳动也需要血液提供氧气与养分,而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就是我们常说的“冠状动脉”。
一个健康的年轻人,他体内的血管应该很柔软,弹性好,管壁薄,管腔大,内表面光滑,这样才可以保证充足的血液畅快地通过,从而使得血液能到达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才能进行各种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血液里的胆固醇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血管就会逐渐增厚、变硬、扭曲,管腔变窄,甚至发生堵塞,当这一根根“管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动脉硬化”了,这时血液供应就会减少,组织器官的供血就会出现障碍,人就生病了。
动脉硬化可以发生在人体所有的动脉上:发生在脑动脉叫脑动脉硬化,发生在肾动脉叫肾动脉硬化,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就是我们说的冠状动脉硬化,也就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名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那“硬化”前面的“粥样”这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粥样”这个名称源自病理解剖学,如果读者能有机会看到切开的已经硬化的冠状动脉,一定会印象深刻:血管壁上附着一粒粒像大米粥一样灰白色的东西,用手按一按,都是硬的。这些硬乎乎的“大米粥”糊在冠状动脉里,会导致供给心脏的血流减少,如果在冠状动脉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血栓,血管完全堵死了,血流完全不能通过,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缺氧,继而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一旦心肌死了,心脏的功能就会出现严重障碍,人就有生命危险了。
动脉里的“大米粥”又是哪儿来的呢?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是很低的,在那个粮食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冠心病被戏称为“富贵病”,即“有钱人才能得的病”。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饭桌上顿顿都是大鱼大肉,有的人甚至天天下馆子,胡吃海喝,每天吃进去大量的高能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加上其他不良的生活习惯,结果动脉里逐渐就出现了“大米粥”样的东西,身体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冠心病就是其中之一,这样,急性心梗的发病率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急救现场
我在北京急救中心工作了近30年,每周都要遇到急性心梗的患者,最多的一天抢救了4个这样的患者。在我抢救过的无数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个23岁的小伙子。
那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当时,那个小伙子突然发生胸痛,心电图显示出典型的急性心梗图形时,我还真有点儿不敢完全相信,心想,这么年轻怎么会是急性心梗?后来经过现场抢救后病情稳定,我又把他送到北京同仁医院,接诊的医生也拿不准到底是不是急性心梗。回到急救站后,我又给医院打电话了解病情,最终证实他就是急性心梗。后来,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平安出院。
—
有人说,既然急性心梗这么可怕,那发病前就老老实实地上医院待着吧,这样有问题随时可以抢救。如果可以这样做当然好了,但急性心梗可怕就可怕在它的发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防不胜防,不分男女老少,随时随地都可能发作,尤其经常发生在夜里,而此时正是大家防范力和警觉性最薄弱的时候。
不过,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急性心梗并不等同于死亡,及时的急救恰恰能起到关键作用,危急时刻拥有一点儿急救知识,结果就有可能完全不同。但这就对急救有较高的要求,不能只会打120,在这种关键时刻,患者的家属、朋友或者周围的人如果能尽快进行急救,帮一把,转危为安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