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脑中嗡嗡作响的相似性
上一节的最后一个例子说得很清楚了。就像鱼在深海中灵活地游动却不知道自己身在水中一样,人类也是在由无数个小的、大的、不大不小的、从无趣到惊人的类比组成的海洋中遨游,却毫不自知。和鱼在水中游一样,只有有了这个无处不在、却又让人毫无察觉的媒介,我们才能在思维的海洋中来去自如。
我们在本章要重点讨论那些平淡无奇、不引人注目的类比,但它们和前两章的类比有所不同。前两章里,我们展示了简单的字词和常见表达是如何不断跃入大脑的,其原因就是我们迅疾无比、毫不自知地建立了许多“小类比”。这些“小类比”构成我们生活中范畴化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们存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让我们能够迅速又容易地和最常遇到的情境建立联系,并且可以和其他人谈论这些情境。不过,每时每刻跃入脑海中的类比却并不局限于这些能贴上语言标签的类比。
在已有语言标签的范畴之外,就是没有语言标签的范畴了。这么说并不代表我们完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些范畴,而且能用语言说清楚也是一件好事,不然我们就不可能在这一章讨论这类范畴了!我们想说的是没有一个事先存在的词语或者短语从脑中浮现出来的范畴。简言之,就是词汇空缺,就像托尼·霍格兰诗中生动描述的语言真空一样。每次遇到词汇空缺的时候,如果人们都要依靠另一套特别的认知机制的话,范畴化在认知活动的核心地位就会令人生疑。但是,没有语言标签的范畴的存在恰恰强化了我们的论点,也就是说通过类比进行范畴化是认知的普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