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不求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0章 张献忠

五千字大章求推荐票!

=================================

从谷城起义以后,有半年时间张献忠的处境很顺利。崇祯十二年的五月下旬,他同曹操在房县境内会师,推动曹操重新起义,联合攻破房县。七月间,当李自成身害热病、闯营狼狈逃往竹溪县一带的时候,张献忠又在房县西边的罗猴山大败明军,杀死了明朝的大将罗岱。

由于张献忠的谷城起兵,崇祯皇帝不得不将剿抚两策都完全失败的熊文灿捉拿归案,逮进北京斩首——但结果是使得湖广一带追剿张献忠的兵马无所适从,让张献忠又抓住机会,在白土关打了一个大胜仗,险些俘虏了左良玉。

一遇顺境,打了胜仗,张献忠就骄傲起来。从屯兵谷城的时候起,他的左右就来了一群举人、秀才和山人之类的人物,一方面使他的眼界洞开,懂得的事情更多,另一方面也让张献忠目中无人,愈发深信起自己才干过人、有上天庇佑了。

攻破房县以后,又有一些穷困潦倒而没有出路的读书人投奔了西营。这班读书人,一旦背叛朝廷,无不希望捧着张献忠成就大事。自己成为开国功臣,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并且名垂青史。阿谀拍马的坏习气在张献忠的周围本来就有,如今又变得更加严重了。

这之中只有谷城生员徐以显头脑比较清醒,他和张献忠的另一位军师应城生员潘独鳌一样,都是在熊文灿设法招抚张献忠之时,加入西营中的读书人。徐以显对张献忠挥洒自如的天才禀赋敬若神明,与八大王一见如故,甚至以自家百口性命向熊文灿具牒担保张献忠绝无反意。

白土关之战张献忠打败老对手左良玉后,徐以显也奉劝他学习唐太宗“从谏如流”的做法,杜绝谄媚,谨慎行事。

张献忠听了他的话,眼中转了两转。他虽然读书不成,但天赋异禀,看人极准,哪会被那些穷酸书生哄骗了?张献忠拍了拍徐以显的肩膀,说道:“嗨,老徐,还是你说得对!老子好险给他们这群王八蛋的米汤灌糊涂啦!老徐,你放心,老子要找个题目整整他们!”

当日晚饭后,张献忠同老营中的一群文武随便聊天。谈到新近的白土关大捷,有人说不是官军不堪一击,而是大帅麾下将勇兵强,故能所向无敌;还有人说,单是大帅的名字也足使官军破胆。

献忠在心中笑骂两声:“龟儿子,王八蛋,看咱老子喜欢吃这碗菜,连着端上来啦。”

他用一只手玩弄着略带黄色的大胡子,把双眼眯起来,留下一道缝儿,从一只小眼角瞄着那些争说恭维话的人们,微微笑着,一声不做。等大家说了一大堆奉承话之后,他慢慢地睁开一只眼睛,说道:“打胜仗,不光是将士拼命,也靠神助。不得神助,纵然咱们的将士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行。”

一个人赶快说:“对,对。大帅说得极是。大帅起义,应天顺人,自然打仗时得到神助。倘非神助,不会罗猴山与白土关连战皆捷。”

另一个人赶忙接着说:“靖难之役,世传成庙亲征,身先士卒,而刀剑不能伤其分毫,是因为有玄武帝君助阵。所以事后成祖皇帝才不惜用数省钱粮,征民夫十余万,大修武当山,报答神佑。”

张献忠听得大乐,便反问一句,“咱老子出谷城以后连打胜仗,你们各位想想,咱们应该酬谢哪位神灵?”

这群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有人也说是玄武真君护佑,有人则说玉皇姓张,大帅也姓张,必是玉皇相佑。

张献忠却摇摇头,他指着老营附近一处关帝庙的方向,说道:“我看,咱们唱台戏酬谢关圣帝君吧。他是山西人,咱是陕西人,山西、陕西是一家,咱打胜仗岂能没有他冥冥相助?玉皇自然也看顾咱,不过他老人家管天管地,公事一定很忙,像白土关这样的小战事他老人家未必知道。这近处就有一座关帝庙,先给关帝唱台戏,等日后打了大胜仗,再给玉皇唱戏。”

众人纷纷附和,都说献忠“上膺天命”,本是玉皇护佑,但玉皇事忙,差关帝时时随军相助,极合情理。还有人提议:在给关帝爷唱戏时最好替张飞写个牌位放在关公神像前边,因为他同献忠同姓,说不定也会冥冥相助。

张献忠听众人胡乱奉承,心中又生气又想笑,故意说:“中啊,那就再加个俺家三爷爷的牌位吧。他姓张,咱老子也姓张,要不是他死了一千多年,咱老子要找他联宗哩。你们各位看,戏台子搭在什么地方好?”

几个书生同时答道:“自然是搭在庙门前边。”

八大王却反道:“不行。庙门前场子太小,咱的将士多,看戏不方便。我看这庙后的地方倒很大,不如把戏台子搭在庙后。”

片刻沉默过后,开始有一个人说好,跟着第二个人表示赞成,接着所有人都说这是个好主意。还有人称赞说:像这样的新鲜主意非大帅想不出来,也非大帅不敢想。

张献忠听得又气恼又觉得可笑,他把胡子一甩,眼睛一瞪,桌子一拍,大声骂道:“你们全都是混账王八蛋,家里开着高帽店,动不动拿高帽子给老子戴,不怕亏本!”

“老子说东,你们不说西;老子说黑的是白的,你们也跟着说黑的是白的。自古至今,哪有酬神唱戏把戏台子搭在神屁股后?老子故意那么说,你们就给我顺杆爬。照这样下去,咱们这支人马非砸锅不成,打个屁的天下!从今日起,以后谁再光给老子溜须拍马,咱老子非摘了他脑袋!”

看见左右几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们尴尬恐慌的样子,张献忠大感痛快,但又不愿使他们过于难堪,便哈哈大笑两声,把尴尬的局面冲淡,“咱老子一贯不喜欢戴高帽,巴不得你们各位多进逆耳忠言。咱们既然要齐心打江山,我就应该做到从谏如流,你们就应该做到知无不言。这样,咱们才能把事情办好。对吧?”

大家唯唯称是,都又惊又怕又觉得张献忠坦率好说话。一个老秀才胆子最大,赶忙恭敬笑道:“自古创业之主,能够像大帅这样礼贤下士,推诚待人的并不罕见,罕见的是能够像大帅这样喜欢听逆耳忠言,不喜欢听奉承的话。如此确是古今少有!”

张献忠捋着大胡子,微微点头。他知道这人话里头还是在奉承自己,但又觉得听着还舒服,所以不再骂人。他站起来,在掌文案的潘独鳌的肩上一拍,叫道:“走,老潘,跟我出去走走,有事商量。”

自从谷城起义以来,潘独鳌参与密议,很见信任。张献忠单独带着他到关帝庙前的草地上坐下,小声问道:“老潘,杨嗣昌到襄阳以后,确实跟老熊大不一样,看来他等到襄阳巩固之后,非同咱们大干一仗不可。伙计,你有什么好主意?”

潘独鳌回答说:“此事我已经思之熟矣。杨嗣昌在朝廷大臣中的确是个人才,精明练达。倘若崇祯不是很怕大帅,决不肯放他出京督师。但是别看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到头来也是无能为力。”

“怎见得?”

“第一,朝廷上大小臣工向来是党同伐异,门户之见甚深。杨文弱纵有通天本领,深蒙崇祯信任,也无奈朝廷上很多人都攻击他,遇事掣肘。”

“第二,崇祯这个人性情一贯刚愎急躁,对待臣下寡恩。别看他目前十分宠信杨文弱,等到一段时间后,杨文弱劳师无功,他马上会变为恼恨,说罚就罚,说杀就杀。”

“第三,近年来朝廷将骄兵惰,勇于殃民,怯于作战,杨文弱无术可以驾驭。时日稍久,他们对这位督师辅臣的话依样不听,而杨也对他们毫无办法。他的尚方剑只能够杀猴子,不能吓住老虎。有此以上三端,所以我说这战事根本不用担忧,胜利如操在掌握之中。”

张献忠沉吟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徐军师也是这么看的。不过,伙计,目前杨嗣昌这王八蛋调集人马很多,左良玉和贺人龙等一班大将暂时还不敢不听从他的调遣,我们用什么计策应付目前局势?”

“目前我们第一要拖时间,不使官军得手;第二要离间他们。既要离间杨嗣昌和几位大将不和,也要离间左良玉同贺疯子不和,让官军不能合力。”

“好!”张献忠称赞一句,他又摸了一把大胡子,问道,“老潘,罗汝才和李自成在香油坪打了一个胜仗,听说一下子消灭掉了一万多名官兵,你怎么看?”

潘独鳌笑笑,反问道:“大帅,在香油坪围歼官军的义军诸帅里,以曹操和混天星兵力最多。大帅为什么不提混天星,而提闯将呢?”

“哈哈哈,惠登相这个人太过油滑,本事有限的很。倒是我的这个老朋友李自成,他为人清苦的不得了,待人又好到不近人情,很不平常,我看罗汝才跟他混在一起,迟早要吃亏!”

“大帅这话说的奇怪,待人好,怎么又叫不近人情呢?既然闯将待人极好,曹操又怎么会吃亏?”

“这你就不懂了吧,嘿嘿。”张献忠嬉笑两声说,“李自成这个人不喝酒、不好色、不贪财,对待自己苛刻到了极点。他虽然对下也很严格,但绝不让自己过得比手下人好。罗汝才则正相反,他好酒好色,对手下人又很宽松,日日赏赐。罗汝才能给手下人的东西,无非是酒色财气,李自成能给手下人的东西,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玩意儿。”

潘独鳌低头沉思一会儿,说道:“李自成粗粝与士卒共之,这种尊严是罗汝才给不了的。何况罗汝才赏赐金银,只能赏赐给那些大将。李自成与部下同甘共苦,却是让最底层的士卒,同样感动。”

“不错,所以咱老子说,罗汝才总跟李自成混在一起,迟早是要吃亏的。老潘,这回香油坪,闯营有个绰号‘乳虎’的小将大出风头。听说他是一只虎的义子,不知道跟可望、定国比起来怎么样。”

潘独鳌笑答道:“几位小头领都还年轻,现在还不比‘乳虎’,但将来总有他们比试的时候。这次香油坪之战,‘乳虎’李来亨用五百兵力大破官军三千,确实是后生可畏。闯营战将辈出,也无怪于大帅高看一眼了。”

张献忠摆摆手说:“行啦行啦,别捧我了。老潘,近来又作了不少诗吧?”

潘独鳌身边挂着一个锦囊,常常写诗放在里头,他拍拍锦囊说道:“开春以来又作了若干首,但无甚惬意者,只可供覆瓿而已。”

张献忠哈哈大笑两声,指着潘独鳌说道:“老潘,你别对我说话文诌诌的。你们有秀才底子的人,喝的墨汁儿多啦,已经造了反,身上还带着秀才的酸气。”

“你要想谦虚说自己的诗作得不好,你就直说不好,何必总爱说什么‘覆瓿’?咱们整年行军打仗,哪有那么多坛坛罐罐儿叫你拿诗稿去盖?瞎扯!哈哈哈哈,赶紧着,老潘赶紧念两首给我听听啊,你别看我读书不如你们这等秀才多,但诗好不好我还是能听出来一点的。”

“请大帅不要见笑。”潘独鳌从腰里解下锦囊,取出一卷诗稿,翻到《白土关阻雨》一首,捧到献忠面前,让献忠看着诗稿,然后念道:

“秋风白雨声,

战客听偏惊。

漠漠山云合,

漫漫涧水平。

前筹频共画,

借箸待专征。

为问彼苍者,

明朝可是晴?”

张献忠捋着胡子,没有做声。虽然像“前筹”、“借箸”这两个用词他不很懂得,但全诗的意思他是明白的。

“老潘,你虽然跟咱老张起义,一心一意辅佐我打江山,可是你同将士们到底不一样啊!你说我说得对么?说来说去,你是个从军的秀才,骨子里不同那班刀把儿在手掌上磨出老茧的将士一样!”

“大帅……”

张献忠摆摆手,直接又问了一句,“还有最近作的好诗么?念首短的听听嘛。”

潘独鳌苦笑着摇摇头,他觉得张献忠天赋过人,可总不能定下心来,为人过于洒脱放荡。他又取出一纸七绝,念道:

“三过禅林未参禅,

纷纷羽檄促征鞭。

劳臣岁月皆王路,

历尽风霜不知年。”

张献忠听完,觉着音调很好听,但有的字还听不真切,就把诗稿要去自看。他看见这首诗的题目是《过禅林寺》,又把四句诗念了一遍。由于他是个十分颖悟的人,小时读过书,两年来他的左右不离读书人,所以这诗中的字句他都能欣赏。他把诗品味品味,笑着说道:“写得真不赖,只是有一句说的不是真话。”

潘独鳌眉头一皱,不知何解,便问道:“请大帅指教,哪一句不是真话?”

“这第一句就不真。咱们每次过禅林寺,和尚们大半都躲了起来,参个鸟禅。再说,你一心随俺老张打江山,平日俺也没听说你多么信佛,这时即使和尚们不躲避,你会有闲心去参禅么?”

“哈哈。”潘独鳌轻声笑了两声,解释道,“大帅,古人作诗也没一字一句都那么认真的,这是比兴的手法罢了。”

张献忠一脸坏笑,又问道:“那第三句怎么讲?”

“这句诗中的‘劳臣’是指我自己,意思是说,辛劳的臣子为王事奔波,岁月都在君王的路上打发掉了。”

“君王是谁?”

“自然是大帅。”

“咱的江山还没有影子哩。”

潘独鳌却一脸认真,他站起身,向张献忠拱手说道:“虽然天下未定,大帅尚未登极。但独鳌既投麾下,与大帅即有君臣之谊。不惟独鳌如此,凡大帅麾下文武莫不如此。”

这几句才叫真正高级的拍马屁,直说中张献忠的心窝里。他盯住潘独鳌看了两眼,连连点头,称赞道:“还是你们读书人把有些道理吃得透!”

这时候从远处跑来一名少年小校,他急匆匆赶过来,口中喊道:“义父、义父,夜不收探到左良玉的兵马了!看动向,他们似乎往玛瑙山而来!”

张献忠也站起身来,他先拍了拍潘独鳌的肩膀,然后才对那名小校说道:“可望,你慌张个什么鬼?老左是咱手下败将,他咬不动咱老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