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关键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编 启蒙

——中国现代文学“启蒙”内涵及其演变新论

历史已经证明,西方意识在翻译或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阐释。

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三》中指出:“外国事物,一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颜色。美术也是其一:学了体格还未匀称的裸体画,便画猥亵画;学了明暗还未分明的静物画,只能画招牌。皮毛改新,心思仍旧,结果便是如此。至于讽刺画之变为人身攻击的器具,更是无足深怪了。”后在《花边文学·偶感》中痛心疾首:“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入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科学,亦不过其一而已。”语虽偏颇,但不无道理:首先,西方文化(意识)进入中国,肯定会受到中国文化环境(染缸)的熏染或影响,这是接受的必然程序,即碰撞摩擦;其次,“皮毛改新,心思仍旧”,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中国人在运用西方的新文化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将其归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几千年的经世致用、实用理性思想所决定的,难以摆脱;再次,“皮毛改新,心思仍旧”,即中学为里(心思),西学为表(皮毛),以西方遮蔽中国传统,导致传统观念被西方遮蔽的现代化,从而使西方获得了合理化的生存表象;最后,将西方意识“化为济私助焰之具”,成为“进身之阶”或“谋私之具”,这是功利化的心态,却也是典型的中国文化心态。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思潮是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但是学界对于“启蒙”概念内涵的解释却无法令人满意,存在着一种浮躁、泛滥、随意的倾向。在中国期刊网上输入“启蒙”,按照篇名查询,资料显示从1911—2012年的诸多文章中,以西方意义上的“启蒙”为基础的概念可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将近百个,如启蒙主义、启蒙运动、启蒙文学、启蒙主义文学、启蒙思潮、启蒙文学思潮、启蒙现代性、启蒙精神、启蒙意识、启蒙传统、启蒙情结、启蒙反思、启蒙悲剧性、启蒙性、启蒙意义、启蒙英雄、启蒙哲学、启蒙美学、启蒙权力、启蒙知识分子、启蒙境界、启蒙困境、启蒙立场、启蒙视域、启蒙价值、启蒙时代、启蒙批判、启蒙策略、启蒙诉求、启蒙话语、启蒙语境、启蒙修辞、启蒙叙事、启蒙派、启蒙现实主义、启蒙浪漫主义、启蒙理性主义、启蒙激进主义、启蒙主题、启蒙城市文学、启蒙的文学;文学的启蒙、思想启蒙、民俗启蒙、人道主义启蒙、文化启蒙、理性启蒙、理念启蒙、现代性启蒙、诗意启蒙、新启蒙、后启蒙、反启蒙、主体性启蒙、性别启蒙、伦理启蒙、身体启蒙、欲望启蒙、精神启蒙、情感启蒙、女性启蒙、生态伦理启蒙、科学启蒙、道德启蒙、救亡启蒙、大众启蒙、阶级启蒙、民族启蒙、个人启蒙、五四启蒙、人文启蒙、政治启蒙,诸如此类。可谓泛滥。而西方的《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和《启蒙运动与现代性》等书籍,所收入的包含“启蒙”字眼的概念不多,只有启蒙运动、启蒙世纪、启蒙哲学、启蒙哲学家、启蒙学说、启蒙时代、启蒙态度、启蒙浪漫主义、政治启蒙等少数术语,比较严谨。一直以来,学界有几个问题都未能理清,如西语的Enlightenment被翻译为汉语“启蒙”,它们的概念原初内涵是否相同?“启蒙”一词被中国现代作家运用的轨迹如何?中国现代作家在运用“启蒙”的过程中,该概念和西方的原意有何区别?是否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与传统文化的联系?鉴于此,很有必要从词源学和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以求正本清源,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思潮研究能够真正深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