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印刷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印刷技术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 印刷技术发展简史

人类积存有用的知识,大约有万年的历史。语言是传递人类思想信息的工具,但在原始社会,语言又无法长久保留或传至远方,于是便产生了帮助记忆的“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绘画记事”。文字的发明和书籍的产生,使知识的存留和传播跃进了一步。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我国就出现了毛笔;公元2世纪初东汉和帝年间,我国发明了造纸术;到了公元3世纪的时候,我国制成了黑墨。笔、纸、墨的相继发明,为书籍的复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复制全凭手抄,费时费力,量少质低,知识的流传十分艰难。

约在唐朝初期(7世纪初),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是盖印(印章)和拓石(拓碑)两种技艺发展合流而形成的,是一种从反刻阳文的整版,经翻印而获取正写文字或图画的复制品的方法。除文字印刷外,雕版印刷术的另一个广大的应用领域是复制图画。用雕版印制的图画,通常叫作版画。雕版印刷术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彩色套印术的发明。彩色套印有两种形式:套版和饾版。所谓套版,就是先根据原稿的设色要求,分别制出与其色数相同的若干块大小一样的印版,再各用一种颜色逐个地印到同一张纸上,从而得到彩色的印张。由于印刷时要求各版严密吻合,以使印张上的各种颜色不致错位,故称套版。套版印刷多为双色,后来发展到五色至七色。饾版,是把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块大小不等的版,再分别用不同的颜色逐个地加印到同一张纸的不同部位,从而拼凑出一个具有多种颜色的整张。因其印版零碎,用时要摆布拼凑,有如陈设的食品饾饤,故称饾版。饾版所用版数不等,有时多至几十块,甚至上百块。雕版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印刷术,是后来世界各国印刷术发展的源头。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书籍的复制工作面貌一新;省时省力,制作容易,利于收藏,便于传播。各类印刷品的大量涌现,使知识不胫而走,珍贵的典籍千载流传,人类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

活字印刷术是由雕版印刷术发展而来的,也是现代印刷的主要方法。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就是:预先制成一个个的单字,印刷时再根据要付印的文稿拣字排版,而后直接就版印刷或者翻铸成整版进行印刷,印完后,单字还可以拆散再用。公元1041年—1048年(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采用的活字材料是胶泥,“胶泥刻字”“火烧令坚”叫作泥活字。13世纪初期王祯第一个应用木活字印书,以木材代替胶泥制成活字后,活字印刷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5世纪末期(明孝宗弘治年间)我国的华燧首创铜活字。华燧发明铜活字的时间,略晚于德国谷腾堡发明铅合金活字的时间,但华燧的发明,是在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与谷腾堡的发明并无关系。明代以后,铜活字的应用逐渐稀少,锡活字(稍早于木活字发明)和铅活字(稍晚于铜活字发明),也都未能流行。倒是西方的铅活字印刷术传入我国后,活字印刷又重新成为近代印刷术的主流。

我国印刷术发明后,就逐渐向国外传播,首先是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之后又经伊朗、埃及和蒙古传至欧洲。印刷术的传播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

在欧洲方面,对于活字印刷术的产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是意大利人潘菲罗·卡斯特尔第(Pamphilo Castaldi)于公元1426年创造的。说他依据从中国传去的方法,创造了木活字,曾经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开厂印书。这事发生在马可·波罗回国一个世纪以后,卡斯特尔第印的书至今仍有留存,因而是可信的。但是,他使用的是木活字,套用的是中国活字印刷术的方法,和现代印刷术的关系还比较少。另一个说法是,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是荷兰人考斯特(Lawrence Janszoon Coster)创造的。说他利用的是金属合金的活字,此外再没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因为这事既没有发明年代的记载,又没有印刷实物留存,所以并不为后人所公认。现代各国的学者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谷腾堡(Johann Gensfleisch Gutenberg,1395—1468),创造活字印刷术的年代是1440年,比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约晚四百年。谷腾堡创造的活字印刷术和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原理上没有多大差别。但是,谷腾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书机的创制方面,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谷腾堡用作活字的材料是铅、锌、锑的合金,这种活字远比以前沿用的木活字和铜活字易于成型,适于印刷。

谷腾堡首创的活字印刷术,先从德国传到意大利,再传到法国,到1477年传至英国时,几乎已经传遍欧洲了。一个世纪以后传到亚洲各国,1589年传到中国,翌年,传到日本。

谷腾堡的铸字、排字、印刷方法,以及他首创的螺旋式手扳印刷机,在世界各国沿用了四百余年。19世纪初期,出现了速度较低的圆压平印刷机和二回转机,也都是手扳印刷机的改进。

到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这以后才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过程。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以后德国相继生产了双色快速印刷机,印报纸用的轮转机以及双色轮转机,到1900年,制成了六色轮转机。从1845年起,大约经过了一个世纪,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印刷工业已经相当发达,印刷技术也都比较先进。这期间,排字主要是靠铸排;印刷主要是用凸版印刷机;装订的各道工序也都实现了机械化。

19世纪银盐照相技术和印刷术的结合产生了照相制版工艺,为印刷图像复制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手段。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印刷制版技术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彩色复制的色彩分解与还原、色彩测量与计算、颜色修正等理论已建立起来,并确立了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理论,不仅为彩色摄影、彩色电视,也为色彩复制的电子计算技术奠定了色彩理论基础。1937年美国亚历山大·默里发明了第一台电子分色机,1950年出现了第一台滚筒式四色电子分色机。电子分色机采用光电扫描的方法,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对彩色复制的各项演变数据,进行调整补偿,来完成彩色制版中分色与加网的主要工艺环节。从连续调电子分色机的出现,到电子加网电分机的普及,实现了分色自动化。

我国于1974年8月正式立项的“748工程”——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取得了汉字进入计算机(激光照排机)的重大突破,使中国的印刷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光与电的新纪元。

激光排版技术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手动式照相排字机、自动光电式照相排字机、电子式自动照相排字机、激光照相排字机、不需要经过感光材料而能直接制版的激光照排机。激光照排机的基本功能是将加工处理的图文合一的页面通过RIP解释后进行曝光,输出分色胶片。

20世纪80年代电子分色机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接,产生了数字式电子分色机和电子综合制版系统,集分色、修版、拼版为一体,这时,不再以工序为单元,工序与工序之间连成系统,出现了以印刷为单元的电子化时代。

到了90年代,人们普遍认识到,系统开放是最受用户欢迎的,于是在印前领域出现了彩色桌面出版(DTP)系统和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系统。

21世纪,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从根本上强有力地改造、拓宽了印刷技术,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印刷业,有力地推动着整个印刷业的前进和发展,甚至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理念。

经过DTP、CTP第一次数码革命,印刷业正式进入无版化的第二次数码革命,其特征是改变了印刷方式和载体。配合云的传播科技,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基于网络及微信平台的快印方式,将成为印刷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今天,印刷技术已经熔现代科技成果和艺术表现于一炉,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技术,印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已成为庞大的、独立的工业体系,而书籍、报纸、杂志、包装、画片、地图、货币、单据、簿册、商标等大量精美的印刷品,已经和现代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