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的花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怪姑婆的传家秘方

第一节

每个童话里的小公主,都有一个神仙教母,或者一个怪脾气的姑婆。清甜家的小公主们注意,你们的怪姑婆来啦!

喜欢丝绊蛋糕的人非常多,一点不逊于雪芳。就连一向抗拒甜食的爸爸都点名要吃我做的丝绊,可见它的魔力有多大。也有很多人向我询问过思绊蛋糕的配方,一向心软的我却始终没有松口,那是因为有一点小私心在作祟——想把它记下来,以后教给清甜,清甜再教给小清甜,小清甜再教给小小清甜……就这样,让它变成怪姑婆的专属蛋糕。

做思绊蛋糕所需的食材非常简单易得,通常只有鸡蛋,面粉和糖。步骤也很少,只需要打发蛋液,加糖,拌面粉,然后入炉烘烤。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想把它做得细腻而湿润,越是困难。法式的长棍子面包就是类似的例子,食材只有面粉,水,盐和酵母,然而要想把它做得外脆内软,充满大的孔洞十分不易。可以这么说,思绊就是蛋糕里让人且爱且恨的长棍子面包。

以前在国外攻读学位的时候,每天被论文折磨得死去活来,绞尽脑汁大半天也不见得写出多少文字。工作的时候则疲于应付人际交往,然而人心复杂微妙,即便费尽心力,真心终难换来诚意。别人靠运动,饮酒,上教堂来缓解压力,我则在洗手做羹汤的过程中舒缓心情。

回想起做思绊走过的这一路有笑有泪,更多的是汗水。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只要你给我一个手动的打蛋器,只给我鸡蛋,面粉和糖,不出一小时,我就能做出既健康又好吃的思绊蛋糕来。

烘焙就是这样,有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也许这种收获很渺小,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成就感看着见摸得着,真真切切。看着面糊在烤炉里慢慢受热隆起胀大,散发出诱人的焦糖香味儿,心里充满一种踏实的满足感。慢慢地你就懂得,生活越是简单,越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简单的美,美得长久弥真。

我那么重视丝绊,还因为它是一种基础性的蛋糕。学会以后,很多其它的糕点就变得容易了。你可以把它做成方形的卡斯提拉,底部洒上粗粒的黄砂糖。可以做成圆形的海棉蛋糕,切成薄片,刷上酒糖液,夹上奶油馅料,就成了维多利亚三明治裸蛋糕。如果表面也抹一层奶油,或者包裹杏仁糖,之后装饰鲜花水果糖花,就摇身一变,成了优雅华丽的庆典蛋糕。把面糊分装在小纸杯里,烤熟后就成了人见人爱的杯子海棉小蛋糕。点缀樱花后蒸熟,就成了樱花蒸蛋糕。烤成薄片后卷起来,就成了著名的瑞士卷。你还可把它做成慕斯蛋糕的夹层,芝士蛋糕的打底……无所不能的丝绊!

多亏有了这位怪姑婆,清甜家的小公主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了!感觉到幸福了吗!

小公主们看过来,这就是传家秘方,把它一字一句记在心里。

怪姑婆的思绊蛋糕

●蛋白122克,蛋黄110克

●绵白糖100克,白醋或柠檬汁2克,盐2.5克,麦芽糖浆43克

●中筋面粉115克

●牛奶35克

丝绊蛋糕最常见的做法,是将全蛋液升温至40度左右打发膨松,再加面粉拌匀。这样做出的丝绊蛋糕组织较为粗糙,吃起来干干的有噎人的风险。除非往里加入乳化剂——这种化学添加剂最终会损伤身体,爱惜自己的人是不屑为之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坚持认为,丝绊蛋糕的特点就是全蛋打发。事实是,全蛋无论怎样打发,加热升温也好,冷藏降温也好,只能打出粗糙的泡沫来。

所以,我把蛋白和蛋黄分开,单独打发蛋白。只有将蛋白的泡沫打发得极致的绵密细腻,而且强韧不易破碎,与面粉快速拌匀后,才能烤出最细腻的组织,收获最细腻的口感。

这一点是整个配方的关键。如果一早说出我做丝绊用的是分蛋打发法,别人就不会觉得惊奇,为什么独独我的丝绊有那么细腻的组织了。

秘方如同薄薄一张纸,一捅就破了。

另外,光有鸡蛋还不行,还要增加液体——牛奶,才能保证蛋糕的湿润,不会干干的噎人。如果你愿意,可以将牛奶减少至20克,增加20克左右的融化温黄油,可以使蛋糕油润可口。为体弱老人和孩子着想,最好不要放黄油。无需担心什么,无油的丝绊已足够美味。

配方有了,但远远不够,因为做法同样重要!来,跟我学。

我跑到静心池哼起歌谣,蒲公英很快聚集而来……

第二节

跑下楼梯时,我留意看了看墙上的电子日历,那里显示着,二零一三年六月十日。

来到厨房,我一眼看到橡木操作台前剥青豌豆的奶奶,脚边的藤篮里趴着熟睡的玛格丽特。爷爷坐在角落的小凳上修补一个旧耙篱。姑姑正在清洗一些碗碟。我激动地连声叫爷爷奶奶,他们没有任何反应。又叫姑姑,姑姑也没有任何反应。他们都专注着手头的工作,丝毫没有觉察到我的出现。

我突然发现,眼前的一切影像都有了时光流逝的印记,变得有些发黄褪色,就像身处一张发黄褪色的老照片。姑姑的话应验了,往事果然就是一部古旧泛黄的文艺片,我们只是台下的观众。角色感觉不到观众的存在,观众也无法介入他们的生活,改变已经发生的一切。

不过也有例外——玛格丽特很快从藤篮里的软垫上抬起头,翕动湿漉漉的小黑鼻头,努力睁大长浏海下的眼睛看着我。尽管没有发出吼叫声,可以肯定,只有她!只有她能看到我。

我蹲下身去,轻轻抚摸玛格丽特卷毛蓬松的小脑袋——两边宽大下垂毛发浓密的黑耳朵太像女孩子的披肩卷发。只是身上黑白的颜色有些泛黄。它伸出温热的小舌头,亲昵地舔着我的手心,身后一截短短的尾巴摇得像拨浪鼓,似乎与我早已相识,却终始不像臭臭和球球那样兴奋地起身向我扑来。

我抬起它的一只前爪。那只胖胖的小爪竟像煮熟的面条一样,从我手里滑落下来,而它毫无知觉。我惊讶地又去试了其余三只爪子,都一样绵软无力——玛格丽特竟是一只四肢瘫痪的狗狗。它就那样一直趴着无法动弹,像一个用旧了的断线木偶。

好了,我要准备做蛋糕啦!姑姑的声音里满是喜悦。

瞧你,做个蛋糕也那么欢天喜地的——多大点事儿啊!奶奶嗔笑道。

这次给令音做,上个星期她就跟我预定了。她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从橱柜里取出食材。

我赶紧走到她身边,从口袋里掏出笔和便签,准备记录。

做好准备工作很重要,她似乎在自言自语,准备得越充分,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说烤出一个好的蛋糕算一百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要占到三十五分,拌出好面糊只占三十,烘烤也占了三十五。可惜懂得这点的人并不多,总把关注点放在调制面糊上面。结果呢,从一开始就手忙脚乱,要么找不到盆碗,要么忘了称重,好不容易拌好面糊,又在烘烤的步骤功亏一篑。

简直就像在说我嘛。我就是这样,经常手忙脚乱的,有时拌好了面糊,才发现没有预热烤箱。等烤箱预热好,好不容易打硬的蛋白泡沫已经消了一半。

姑姑一板一眼地做着准备工作。

第一步,蛋白与蛋黄分开。蛋白连同打蛋盆一起放冰箱冷冻柜。蛋黄搅散后室温静置,表面盖上保鲜膜,防止变干。

第二步,为烤盘铺好油纸。油纸不够服帖,姑姑先在烤盘上刷一层植物油,然后再摊开油纸,抚平折皱。

第三步,称量其余食材,面粉过筛。

第四步,设好炉温(160度),架上烤网,并为烤箱插上插头(只接电源,但不开火)。

第五步,安装好电动打蛋器。

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开始调面糊。

从冷冻柜里取出蛋白,此时蛋白的表面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姑姑像爱玩的孩子一样,用手指将薄冰一点点地戳破。用这样的蛋白才能打出最细腻坚强的泡沫,她说。

加盐,白醋,加35克左右绵白糖,用电动打蛋器慢速打发。打至起泡后,分次加入余下绵白糖,继续中慢速搅打。较慢速的打发,不仅能让糖充分融化,也能使蛋白泡沫更加细腻。直到蛋白呈湿发状态,也就是蛋白基本不能流动时,停止搅打。

改用手动打蛋器,打蛋头紧贴打蛋盆,沿顺时针方向转圈搅动,消掉大的气泡。时间不必久,半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过久会出现消泡现象。倒入麦芽糖浆,用同样的方法顺时针划圈一两分钟。可以看到拌好的蛋白细腻洁白光亮,有珍珠一样的色泽。

一边搅拌蛋白,一边分次加入已经打散成液体的蛋黄,继续顺时针方向划圈搅拌一两分钟,使蛋白与蛋黄充分融合。搅好后的蛋糊较稀,提起手动打蛋器时,面糊垂落下的蝴蝶节状花纹五秒种以后就会消失。开始预热烤箱。

加入过筛面粉。先用手动打蛋器从中部向四周,沿顺时针方向直线拉30次左右,使面糊基本消失,改用橡皮刮刀,用切拌和顺时针翻拌相结合的手法,轻而快地拌至面糊光滑无颗粒。

在面糊完全拌匀之前,分次加入牛奶。加牛奶时,避免将牛奶直接倒入面糊,而是倒在刮刀上,让它缓冲之后再落入面糊,然后充分拌匀。拌匀后的面糊细腻光滑,流动性好,消泡轻微,气泡稳定。

从高处将面糊倒入烤盘以消去多余气泡。轻磕几下烤盘,底部的气泡会浮上表面。用刮刀在表面之字形摆动,消去气泡使表面光亮。

放烤箱中层烘烤。由于准备到位,所有步骤流畅自如,一气呵成。

之前我也试做过海棉蛋糕,参考了网上很多烘焙大咖的详细功略,姑姑的做法还是第一次见到。几乎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保证泡沫细腻绵密到极致,难怪烤熟以后会有令人惊叹的细腻组织。

烘烤的空档,姑姑也没有闲着,把用过的盆碗工具一一清洗干净,放回原处,又将台面擦试干净,厨房里重新变得井井有条。我想起自己做过蛋糕后零乱不堪,像被窃贼洗劫过一般的操作台面,不觉又羞又惭。

记得小的时候,我看你和爸爸下地干活很辛苦,就想放学以后分担些家事,可你总是把我支开。姑姑对奶奶说。

那还不是为了让你有多一些的时间用来读书,奶奶说。当初的想法,是希望你和哥哥把书读好了,在城里找个轻松的好工作扎下根来,成个家生几个孩子……做个养尊处优的人上之人不比什么都强?何必整天围着锅台转,一身油,一身汗,一身累——有什么出息!没想到你还是回来了。

没有人喜欢整天与油污和灰尘作战——那是一场无休无止,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即使你一次次战胜了它们,它们很快就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在你的炉灶,橱柜,锅碗上面结满污垢。只好不停地清洗——那些不断重复的动作,枯燥,磨人,逼得你几乎要发狂大叫!如果能发明一个机器人,代替我完成所有的厨房清洁工作,那该有多好。我在心里说。我会给她取名——田螺姑娘。

天下哪里会有什么轻松的工作?动脑的有动脑的苦,动手的有动手的苦。想做好都不是件易事。一天天累积的疲劳,慢慢将身体掏空。姑姑苦笑着,摇摇头。可我只要想到,能整天能跟你们呆在一起,做什么我都愿意。

是爱让这一切的平凡琐碎有了意义。哈甜默默道。

你们好了,我们就好了!奶奶叹道。

可是,你们不好,我们又怎么能好呢……

第三节

片刻沉默之后,姑姑话锋一转,又说:做父母的大概都有这种想法吧。心痛孩子,不愿让他受累。其实适当做些家事,对孩子有益无害。哪怕教他做些简单的黄油小饼干呢?也能让他了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做好了简单的小饼干,再做复杂一些的,蛋挞,比萨,果馅饼……慢慢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能力。一并告诉他们每一种食材的来源,比如面粉,鸡蛋,黄油,以及获得这些食材需要付出的劳动。明白了食物来之不易,才会对它怀有感恩之心。这就是我理解的“食育”。

食育?我想起那位叫石冢左玄的日本著名养生学家,和他的著作《食物养生法》。虽然阅读得仔细,却并未真理领悟其中精髓。现在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薰依也用了这种方法来教育爱丽丝和艾丽缇。如果学校也有这样的课程,我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笨笨的一无是处了吧。

现在好多年轻人,虽然自许有高学历,但动手能力真心差,甚至影响到了生活,工作。但愿清甜不是这样。

我无奈地摇摇头。姑姑,又不幸被你言中了,我就是这样的人。

几年后的我就站在她身后,看着自己摇头。呵呵,轻笑一声说,数年烘焙的经历,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等等,用“改变”这个词还不够分量,应该叫“颠覆”就对了。我竟要斩断以前的一切,开始崭新的生活了。“食育”,嗯,于我似乎胜过任何一种教育。还记得罗彻吗,这几年在家里摆弄花草的经历,也一定带给她不少的——至少是“改变”吧。现在的她一定不再是从前那个做事风风火火的她了。称之为“花育”可好?只是有些遗憾,我们的这种“食育”,“花育”开始得有些晚了——什么,不晚?好吧,朝闻道夕死可也!

28分钟后,姑姑取出烤盘,调转方向,放烤箱中下层再烤10分钟,共38分钟左右。直到蛋糕表面呈金棕色,用手按压有弹性。

出炉后轻磕烤盘,倒扣在油布上。撕去底部油纸散热。十五分钟左右倒转蛋糕,撤去油布,露出光滑平整的金棕色表面。将整块蛋糕放入桃木箱里密封存放过夜。

到了明天,蛋糕变得柔软湿润,就可以给令音送去了。姑姑一边说着话,一边迎面向我走来。我躲避不及,和她撞了个正着。她却丝毫没有受惊止步的意思,径直从我的身边里穿越而过。我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身体,没有受伤,没有痛感,我还是我,但对姑姑来说,我却是空气一样的存在。

嗨,玛吉,你还好吗?姑姑从一个玻璃罐里取出几块小饼干,送到玛格丽特嘴边。下午茶时间到!

玛格丽特大口大口地吃着饼干,小小的身体激动得微微颤抖。

玛吉老了,只怕嚼不动那些小饼干。爷爷停下手里的活汁,关切地看着狼吞虎咽的玛格丽特。

不会啊,我改过配方了,在里面多加了一些鸡汤,烤熟以后软软的就像蛋糕一样。看,她吃多得香啊。

我留意地看看那个玻璃罐,里面装着一些深棕色的切成骨头形状的软质小饼干,表面粘着许多麦麸。玻璃罐的一侧贴了张标签,上面写着maggie(玛吉,玛格丽特的昵称)。

每天都这么睡趴趴的,会不会很累啊。姑姑怜爱地抚摸着玛格丽特的脊背。玛格丽特圆圆地弓起身体又长长地伸展出去,喉咙里发出舒服的咕咕咕的声音,一脸惬意的表情。

狗狗老了,就跟我们这些老人一样,没用了。爷爷叹道,手里的活计并没有停下。

不用怕,我会一直陪着你和妈妈,哪儿也不去。

还有我的玛吉宝贝。姑姑把脸埋进玛格丽特温热的毛绒绒的肘弯,久久不愿抬起。

还是养个女儿好啊!都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其实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村头的老方死了!本不应该死的,他比我还小几岁。爷爷更像在自言自语。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快四十了还娶不上媳妇,急得他吃不好睡不香,就想着盖几间新房兴许能儿子带来好运气。大把的年纪了,还在大热的天里忙前忙后,和小伙子一起搬砖,和水泥,锯木头……没日没夜地干,眼看着他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我们都劝他,歇歇吧,找个时间去医院看看病,可他像头犟驴就是不听。结果……他是活活把自己累死的……唉!爷爷又是一声叹息。

又是死啊死的!奶奶嗔道,当着孩子的面少说这些丧气话,有多少好事说不得。又转向姑姑,凯莉,人老了容易伤感,你别想太多啊。

没事的妈,爸爸想说什么都由他!姑姑说。谁都有老的时候,早晚的事儿!

窗外的天色惭惭暗下来。厨房里又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姑姑做的一锅咸肉焖青豌豆,正在炉灶上咕嘟着冒出热气,香气四溢。奶奶为一盆凉拌黑木耳调酱汁。爷爷从附近的菜地里摘来几根丝瓜,打算做个丝瓜鸡蛋汤。

我在角落里的一个摇椅坐下,静静地,看着他们在眼前穿梭忙碌。

很快地,灯亮起来,咸肉焖青豌豆,凉拌黑木耳,丝瓜鸡蛋汤也上了餐桌。姑姑又端来三碗红豇豆米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享用简单的饭菜,一边说些村子里的家长里短。

我沉浸在这一片温馨的氛围里,久久回味,浮想连篇。爸爸妈妈也该吃晚饭了吧,桌上一定摆着妈妈的经典“吉祥三宝”——有阵子没吃到了“吉祥三宝”了,居然有些想念起来。又如果,我们一家六口人可以围坐在这里……距离我们上一次的全家聚会,似乎已经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

从院子里散步回来,爷爷奶奶上楼准备休息,房间里很快传出电视节目的声音。姑姑则在楼下写写画画。直到深夜,她才抱着玛格丽特,蹑手蹑脚地上楼。我跟着她走进卧室。

姑姑把玛格丽特放在床的一侧,轻轻躺在她身边,一只手握住她的一只小胖爪,很快进入梦乡。我在玛格丽特身边躺下,手里握着她的另一只小胖爪,在她的呼噜声里沉沉睡去……

第四节

其实我并不是个有耐心的人。回到趣灵村后,日复一日重复着最简单原始的动作:种植花草,制作食物,清洁厨具,打扫院子……前两样是我喜欢的,并不烦其繁琐。而枯燥的清洁工作却让我数次崩溃——冲洗,擦干,再落上灰尘,积满油污,再冲洗,擦干……循环往复,往复循环,光阴消磨,年华虚度。终于有一天,我失控爆发了脾气,摔碎了碗碟,踢翻了矮凳,还把自己扔进角落,蜷缩成胎儿的姿势,孩子一般任性恸哭。直到太阳即将落山,我才平静下来,为自己擦去眼泪,摆正矮凳,扫去一地碎瓷片,继续冲洗,擦干,冲洗,擦干……爸妈散集回来后,我一脸笑容地为他们端出饭菜,听他们絮叨着集市上的见闻种种,不经意地说洗碗时不小心失手打碎了碗碟……

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既然这些事情不得不做,就将它做为磨练心性的一种方式好了。借用佛家的一个名词——修行。曾经听念佛人说过: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要把你的净土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地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

我一边擦去橡木桌上面的油渍,一边想象一个有关橡树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具体来说,是五百年前,一只松鼠偶然闯入趣灵村的后山,带来一粒橡子。橡子掉落进淤泥之中,第二年春天,橡子发芽了,在阳光和雨水的滋养下,一天天成长起来,最后长成一棵高大壮硕,枝繁叶茂形如巨伞的橡树。小鸟们喜欢在它身上做窠,常春藤攀爬在枝条上结出串串珊瑚珠一样的红色浆果,就像项琏一样妆点着它。有一天阳光格外灿烂,天格外蓝,小鸟唱的歌格外婉转动听,它觉得快乐,就开出满树的白色花朵,花瓣肥厚硕大,粗壮的鲜红色花蕊像蛇信,浓香扑鼻。后来花落了一地,橡树在秋天结出累累的橡子,吸引了成群的松鼠前来觅食。

不时有趣灵村的村民从它脚下经过。走累了,就躲在它的浓荫里乘凉,喝口水,吃点包袱里的干粮,然后小憩片刻,不知不觉睡着了,橡树就会提醒叽叽喳喳的小鸟,嘘,安静些!又会提醒拂过的山风,动作轻些再轻些,好让村民睡得香甜。直到太阳落山村民才微笑着从梦中醒来。他高高束着发髻,身着古装。

光阴荏苒,月久年深,橡树成了村民眼中的神灵。有的带来祭品,让孩子对它下跪作揖,口口声声唤它作干爹干娘。有的在树枝上系上写着梦想的红丝带,期望来年觅得美好姻缘。更多的来求神灵保佑自己一生顺遂,亲人健康平安。

橡树享受着这一切,满足而快乐。直到有一天,一个美丽的少女出现在它面前,那么纯洁清澈,温柔善良。橡树深深爱上了她。它让枝条伸展得更宽更广,让绿叶生长得更茂盛浓密,好为女孩献上一份最惬意的阴凉。

女孩把这里当成她的秘密花园。每当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她都会一个人坐在树荫底下,把橡树当作一个知心朋友,絮絮叨叨地向它诉说。听到高兴的时候,橡树摇动着身体,落下片片花瓣表示回应,听到伤心的时候,还会滴下一两滴露珠,混和着女孩泪水,从她光洁的脸上悄然滑落。

女孩惭惭长大了,变得不爱跟橡树说话了,只是依偎在它身上,想象着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希望自己也能够到外面的世界里去生活。

终于有一天,女孩离开了趣灵村那个温馨的小家,去了一个遥远的繁华大都市。临行前她拥抱了橡树,对它说,她要去寻找她的梦想,寻找她的爱人。

橡树伤心欲绝。它想向她表白,可它只是一棵橡树,不能走动,不能说话,无法挽留。它只得目送女孩离开,流下苦涩的眼泪。

女孩再也没有回到趣灵村,橡树从此萎靡不振。花朵越开越稀少,橡子也变得又酸又涩,松鼠再不来光顾,叽叽喳喳的鸟儿飞走了,到后来连祈福的村民也来得少了,悬挂着的红丝带变得又破又旧,一派萧条衰败的景象。

终于有一天,橡树被雷电击中,一时火光冲天,最后只剩下一截焦黑的树干矗立在那里。村民们将余下的树干做成家具。如果你看得仔细,会发现橡木上面斑斑点点,那都是相思的眼泪啊……

有时又觉得这样的结局太过悲凉,就为它换一个版本:有一天女孩又回到了趣灵村,带着丈夫和孩子去看望那棵橡树。孩子们像他们的妈妈从前那样,围绕着橡树奔跑、玩耍,说心里话,倦了就在树阴下甜甜睡去。橡树还像从前那样提醒小鸟,嘘,安静些!又提醒拂过的山风,动作轻些再轻些……

孩子们长大了,又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有孩子的孩子……终于有一天,橡树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女孩的后代就把它做成家具摆在家中,好让它永远陪伴着自己……

真好,我满意地点点头,活儿也干得更起劲了。不过你觉得,橡树对女孩还有爱情吗?还是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扫地的时候,我一块块数着那些裸露的红砖,相像着另一个故事。

趣灵村有一户尚姓人家,老两口带着四个儿子,三个女儿,靠制砖烧窑为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就在村子东南角的低处,被河水冲积形成厚厚的一层红色泥土,细腻而粘稠,极富可塑性,那是上天赐予他们的,上好的制砖原料,可以省略寻常做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将过筛后细密的干粘土和水混合在一起,借用牛力反复踩踏变成稠泥。

天刚亮,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来到这里,脱去上衣,露出黝黑的,肌肉发达的胸腹,跳进红土坑里,用力切出大块的粘土搬运出来,在简易的操作间分割成适中小块,摔打出粘性后,充填进木制的制坯模中,压实,用铁线弓刮去多余的泥,脱模做成砖坯。这些砖坯要放置阴凉处一到两个月,直到完全干燥。

我想象着小伙子们的动作,熟练有力,一气呵成,胳膊上跳动着肌肉块,汗水在黝黑的皮肤上尽情流淌。在脱模的时候,他们用拇指轻按土坯,直到它顺利地落在铺好细沙的操作台上。于是每块砖上都留下了他们的指模印。我会蹲在地上细细察看,果然,这是大哥的指模,这是二哥的,还有三哥的,四弟的。四弟笑起来,俊朗的脸上带着酒窝……

中午时分,刘婶和小女儿送来饭食汤水。小伙子们放下手头的活,草草擦去身上的汗水和泥土,端起饭碗一通狼吞虎咽。菜是自家菜地里摘来的茄瓜,肉是自家喂养的鸡鸭猪肉,稀粥里加了足量的红糖。

这时,尚老汉带着二女儿和三女儿,已经用麦草和松枝将砖窖烧得通红灼热。放进干燥的砖坯后,再大火烧制七天七夜……

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们出落成大姑娘了,一个接一个地嫁到邻近村落,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她们经常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回娘家探亲,手里提着自制的糕点糖块。儿子们也相继娶妻生子。他们明明可以另起炉灶分家单过,却坚持住在老屋,守着父母同处一个屋檐下。妯娌们亲密得像姐妹从未红过脸,孩子们总在一起玩耍,家里的欢声笑语从未断过。

四兄弟在制砖的同时,不忘给孩子们讲解,做示范——将来制砖的重任要转移到他们身上。孩子们认真听着,稚嫩的小脸上带着早熟的肃穆神情。

老两口去逝后,就葬着村头自家的田地里。每到清明节,儿女们带着孩子去扫墓,队伍越来越壮大。孩子们一路雀跃着,回来时人人手里拿一束含苞待放的杜鹃花……一切平凡而幸福,平凡而幸福。

我一边重复着洗洗刷刷的动作,一边回忆过去。往事的种种就像潮水退去后的沙滩,露出贝壳,石子,还有珍珠。

所谓“幸运”的背后都有原罪。我也不例外。虽然没有显赫的背景,可我有美貌,一个聪明的头脑,还吃得起辛苦,受得住寂寞——这些足以弥补出身不足。一步步地,我从考上著名的大学,到出国读硕士,再回国应聘进一家外资广告公司,从普通的职员,一步步走到高管、合伙人的位置,就像重演了一遍杜拉拉升职记。我和杜拉拉都明白,得到要得到的,失去要失去的,都是寻常。

尘世的人们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常常失落了自我。我再不是从前那个坐在大槐树上发呆的毛栗子了。直到阿木的一个电话惊醒了我。

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已的心中寻找。我回来了,寻找心里的佛。

我将大量的时间用来思考。抛开书箱的束缚,我从山水草木,花鸟虫鱼,平淡的生活点滴中探究本真。而它们从未令我失望,回报我最精妙的答案。不时有新奇的观点像火花一样点燃在我的脑海,一有空闲我就把它们记录下来。时间长了,竟积攒了厚厚的一本。没有抄袭,没有借用,每一行文字,每一种意象都来源自己的创造,干干净净。也许不是最好,但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谁也无法将它夺走。

植物与美食,赋予我最多的灵感。我常对清甜说,唯有绿植与美食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