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度思考法:打破认知的壁垒(套装共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阐明其结构

PART Ⅰ的整体概念图
PART Ⅰ的要点

· 思考时要将知的世界分成“三个领域”:“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

· 尤其重要的是,要把未知的领域一分为二,意识到“不知道自身还有不知道的事”=“未知的未知”这一领域的存在。

· “知”是“事实和解释的集合体”,知识即定义为该集合体的快照。

· 通过“维度”理解“知”和“无知、未知”的世界,而维度大体上可分为事实(零维)、宽(一维)、轴(N维)。

· 活用苏格拉底和德鲁克所提倡的“无知”的两种视角,有助于发现问题。


在PART Ⅰ中,我将尝试对发现问题所必需的“无知、未知”做结构化处理,将其作为框架呈现,进而通过与“知(识)”的对比,从多个角度切入,对无从捉摸的“无知、未知”进行整理和讲解。

在“知识是一切的原点”的(狭义的)解决问题的阶段,为了把“已知的未知”变成“已知”,使固定变量达成最优或者比喻为“给固定轮廓中的空白图案上色”——这一点至关重要——就需要灵活运用已经具有一定体系的知识。

与之相对,在发现问题的阶段,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较高,此时要求的则是“找出变量本身”,所以需要在运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新的创造性,因此着眼于“无知、未知”就会变得很关键。

那么,着眼于“无知、未知”具体该怎样做呢?本应无所不能的知(识)为何有时反而会变成消极因素?无知和未知何以能成为积极因素?下面我们就来一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