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文化浙江建设: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研究和传播项目具体情况

2016年3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内涵与传播能力建设项目,杭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讲文物故事,传优秀家风——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研究和传播项目”(以下简称“讲文物故事”项目)名义进行了申报,项目的申报得到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业务指导和大力支持,最终成功入选。预计项目时间跨度为一年:2017年8月—2018年8月。

针对冷门景点的困境,杭州市园林文物局首先在没有解说词的国保、省保、市保、文保点中选取300处,发布需要撰写讲解词的冷门景点的名单给市民,该名单范围覆盖主城区和各县(市、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力争实现国保、省保讲解词100%全覆盖,市保单位讲解词覆盖率达到50%以上,文保点讲解词覆盖率达到30%以上。因此,那些藏在深闺人未识的300处古迹文物成为本次项目中杭州文物工作者、爱好者攻克的重点关口。

2017年8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组织动员全社会参与此项活动,并分阶段明确了活动内容。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征集杭州300处对外开放的不可移动文物讲解词,依托杭州市讲解员职业技能竞赛,结合纪委廉洁好家风主题宣传行动,引入“互联网+”,利用网络、报纸、新媒体等平台,讲述杭州文物背后的故事,真正使观众在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有东西可看,有故事可听”,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从而实现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的研究和传播。活动主要分为三大阶段开展:第一个阶段是“写”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评”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讲”的阶段。

(一)“写”的阶段

1.与媒体合作,发布通知,连载报道,为活动预热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与钱江晚报、杭州日报合作,利用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的纸媒、微信公众号、新闻app,以及园文局文物处“杭州文博”微信公众号、园文局官方网站等平台发布活动通知,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300处冷门文保点讲解词的撰写;同时,从300处文保单位(点)中选取50处,对其历史沿革、文物价值等信息做连载报道,为整个活动预热。

2.宣传效果初见成效,市民踊跃投稿

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的大力推动下,6个主城区、7个县市区的文博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很快在杭州城掀起了文化遗产传播与文物保护的热潮。很多市民在讲解词撰写过程中先进行研究,再结合实地勘探,最后创作、撰写合适的解说词。由过去单一、被动式地听,走向积极、主动挖掘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创作,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中有些人在不断的努力下已经成为某个文保点的研究专家。这些参与人中有高校教授、博物馆纪念馆考古所研究人员,还有很多普通市民、大学生、中小学生、文保员、文物的使用者和所有者,涉及人群层次多样。研究范围有从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和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角度解读的,也有从地域文化、古代传说、民间故事、家谱家风等多角度做解读的。很多名人后裔也参与了活动,把不为人知的家族故事讲给大家听。

一些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带着自己写的手稿,颤颤巍巍地到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交稿,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的热点电话几乎被打爆,甚至收到了许多来自海外的电话,很多海外华人非常关心自己祖先的旧居,或是小时候玩耍过的古建筑,纷纷主动提供历史文化线索,询问保护现状。海内外人士如此支持这个项目,对于杭州文物部门来说也是对“文化全民共享”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二)“评”的阶段

截至2017年10月底,一共收到400余篇讲解词,几乎涵盖了最初给予的300处文保点名单。还有一些县市区在项目中得到启发,主动发掘300处名单外的文物古迹点,拓宽了活动的深度、广度。最终在400余篇讲解词中筛选出276篇优秀的讲解词。一方面,通过专家组进行初审、复审两轮,让专家、研究者参与评选;另一方面,通过“杭州文博”公众微信号、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等媒体,将讲解词放到网络平台上供市民赏析,并增加投票环节,由市民来投票评选优秀讲解词。短短二十天内,投票网页点击率为353万人次,投票数为64.9万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三)“讲”的阶段

策划文化旅游线路,制作讲解视频。在第三阶段“讲”的环节,杭州文物部门要求各文博单位文物工作者及市民根据提供的300处文保点名单,策划文化旅游路线,进行价值传播及社会服务子项目申报。该子项目包括价值研究、撰写讲解词、安排游览路线(见表1)、组织遗产点价值传播活动、实施讲解宣传等内容。最后精选出了18个子项目的路线,同时做成了39个试讲的视频,放上网供市民观看并投票。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放上网络10天,视频点击率就达到39万人次。

表1 18个子项目介绍

续表

续表

本文例举其中几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价值研究路线做范例,它们都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做法。

有的单位以某个历史文化为主线,考虑行程上的便利,串联区域内的古迹景点,把历史文化讲深、讲透。这种方式不仅能使讲述历史文化古迹主题明确,且在旅游线上行程较为便利,最受市民游客欢迎。

比如,南宋官窑博物馆项目“杭州南宋临安城遗址的历史文化与传播研究”,选取“南宋官窑瓷器入宫”的视角,结合南宋官窑博物馆器物、南宋临安城遗址,打造一条以南宋官窑瓷器为切入点的南宋历史文化旅游路线。在路线的游走中,让游客感受南宋宫廷器物的精致,以及南宋器物祭祀的礼仪文化。

在路线上,从南宋官窑瓷器的生产到入宫鉴赏,再到太庙祭祀展开,重走“南宋官窑博物馆(南宋郊坛下官窑窑址)—排衙石诗刻—月岩和圣果寺遗址(两地为南宋御苑遗址部分)—南宋太庙”的文化路线。

又如,灵隐管理处推出的“丝府绸都修蚕织——杭州绸业会馆旧址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研究和传播”,路线为杭州绸业会馆旧址—万源绸庄—国家厂丝储备杭州仓库建筑。把中山中路上的受到关注的丝绸文化相关古迹做串联,讲述杭州丝绸在民国经济史上的百年风云,在现场试讲时,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驻足,效果非常显著。

有的单位将文物保护前与保护后巨大的反差真实地展现给市民看,用视觉与心理上的冲击,提升杭州市民整体的文物保护意识。

例如,西湖博物馆和杭州名人纪念馆合作的“广济医院旧址—弥陀寺”讲解(见图1)。广济医院旧址、弥陀寺这两处古迹地理位置相近,现均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就保护现状来看,杭州广济医院旧址属尚未整治过的文保点,弥陀寺则是刚完成文物保护工程、修缮整治过的文保点。2017年10月27日,杭州市做了试点讲解。来自杭州各个区域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关心杭州文物古迹保护的众多市民报名参加了试听活动。

图1 杭州广济医院旧址讲解

图2 杭州弥陀寺中的《佛说阿弥陀经》

此前由于两处文保点的历史情况和现状都不太为人所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一经推出项目,其就受到了众多市民的关注。现场的杭州本地人听完都感叹,近在咫尺,居然不知道身边还有这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迹。尤其是弥陀寺中的高5米、长30米的巨幅摩崖石刻——《佛说阿弥陀经》(见图2),气势磅礴,让人震撼。

这样的对比解说,不仅向市民展现了这两处文保单位的历史,同时也将这两处文物保护情况与现状做对比解说,将保护前与保护后巨大的反差真实地展现给市民看,用视觉与心理上的冲击,提升杭州市民整体的文物保护意识,触动文物使用单位保护好文物古迹。

可以说,本次“讲文物故事”项目活动掀起了杭州文物保护工作全民参与的高潮,不仅200多个杭州冷门文保单位有了自己的专业讲解词,完成了从零到有的巨大转变,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工作、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里的文化遗存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关注度,短短20天内讲解展示网页获得了353万的点击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社会效应。

同时,为推进项目实施,杭州确定在2018年3月开展有全市200余名讲解员参加的讲解员大赛。讲解员大赛在杭州已经开展第10年了。本次大赛的初赛和复赛题目都在300处文保点范畴内。同时,杭州文物部门也要求全市各博物馆组织进行文保点现场讲解,每季度1次,并列入杭州市讲解员星级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