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文化浙江建设: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地域文化视域下博物馆馆校合作模式探索

——从宁波博物馆高中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案例说起

项聪颖 宁波博物馆

摘要:近代公共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便自然催生了它的社会教育功能。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成为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未成年人学生群体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对象,各博物馆长久以来一直在探索着馆校合作的模式和途径。宁波博物馆高中教育课程自开发以来,已有三年的经验与积累,如何在馆校合作中,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满足学生与教师的需求、评估合作项目的学习效果和实施效果……本文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课程的分析,探讨博物馆的教育角色转换,以及馆校合作的未来发展与推广前景。

关键词:博物馆馆校合作高中教育体验课程地域特色

如果仔细观察自21世纪以来全球博物馆的发展动向,我们会发现,“教育”是其中的关键词,教育意识的强化、教育模式的开发、教育方法的探索、教育对象的细化等均表明了社会和大众的需求,使博物馆不断注重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并且试图依靠独有的博物馆资源,走出兼具特色和普适性的道路。

宁波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就一直将社会教育视为本馆的主要职责,多年来形成了各种品牌项目,如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以成年人为对象的东方讲坛等,并且与宁波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大学达成馆校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活动。在多年的馆校合作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馆校合作的主要构架中,以短期性的、动手性的课程为主,面向的对象也多为低年龄段未成年人,与学校的主体课程和主要教学目标有很多不重合的部分。由此,我们重新考量馆校合作的意义,认为“学校是文化的主导场域,博物馆则是文化的培育场域”傅斌晖.以学校教育观点:探讨“博物馆观众研究”与“馆校合作教学”之关系[J].中等教育,2010,61(3):164-173.,应该将博物馆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学校向学生普及对博物馆的认知,开发更深层次的馆校合作模式。

自2014年开始,宁波博物馆与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共同开发推出了选修课程,这是宁波博物馆立足于本土地域资源,对高中生群体进行教育的一次新的尝试,充实了高年级段未成年人的博物馆教育,在三年的实施之下,逐渐形成了可推广、有成效、有创造性的模式,具体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