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管理案例集: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学成归国

韩小红1967年6月出生于大连的一个医学世家,她的爷爷在当地是驰名的中医大夫,父母也都是医生。用韩小红的母亲的话来说:“医生这个职业就是胶皮饭碗,掉在地上不但不会摔破,还能蹦得老高,不用哈腰就能捡起来。”韩小红未来的职业选择也似乎从一开始就已注定。她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好医生”,她心底这份最纯真的梦想从来没有变过。

一切都像预先设定好了一样,韩小红高考顺利考取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1990年,大学毕业后的她被分入了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做了几年医生后,韩小红想考研,因为她觉得对于医学这种相对复杂深奥的学科来说,不考研,不读博,将来恐怕很难有所建树。同为医生的父母非常同意女儿的想法,支持她的决定。“那时候考研挺难的,而且我放下书本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了,所以我必须得格外努力才有戏。”认识到形势严峻的韩小红突击了半年时间,于1994年考取了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4月3日,原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专业的研究生。

1994年夏季,韩小红踏上了从大连开往北京的列车。一路上,她很激动,她隐约感觉到,自己的梦想不再遥远,近得仿佛触手可及。这个“好医生”的梦想始终激励着韩小红,为了这个梦想,她觉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毕业前的最后三个月里,为了拿到实验数据做论文,韩小红从早上7点就钻进实验室里,一直忙到晚上11点。

1997年,韩小红硕士毕业后,来到全国最好的一家部队医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301医院既是中央重要保健基地,承担军委、总部等多个体系单位、官兵的医疗保健和各军区、军兵种转诊、后送的疑难病诊治任务,同时又是解放军医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此时,该院的肿瘤科正在扩建,急需一批人才,韩小红便成了一名肿瘤科大夫。韩小红最终“花落”301医院肿瘤科,这该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当时的韩小红自己也这么认为。然而,没过多久,她就发现,这好像并不是自己一直以来所追逐的梦想。

治病救人,本是一名医生的天职所在。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医生的价值又在哪里?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离去却无能为力,对于医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痛苦和折磨。而身在肿瘤科的韩小红正经历着这样的痛苦和折磨,她头一回发现自己原来竟是这样的无能,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让她无法释怀。在301医院肿瘤科,有九成以上的病人是癌症晚期。谁都明白,到了这个阶段的癌症患者,便已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阶段。身为肿瘤科医生的韩小红当然比别人更明白这个道理,但她也是同样的无可奈何。肿瘤科不是一个容易获得成就感的科室,至少在韩小红看来它不是,每天这里有太多的泪水,有太多的悲情,有太多的生死永诀。

1999年,韩小红远赴德国访学,在那里她看到了国外的先进医疗技术,更看到了那里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做访问学者的时间很短暂,只有匆匆三个月,一晃即过。“我刚刚对他们的工作方式、人文环境稍微有所了解,我不想就这么匆匆离开,这不是我的个性。”于是,她申请攻读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86年,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继布拉格和维也纳之后开设的第三所大学。16世纪的下半叶,海德堡大学就成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的肿瘤生物学博士学位。因为多年的学医生涯和在301医院的从医经历,韩小红的申请很快被批准。由于在国外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做实验、写论文,韩小红最大的感觉就是生活艰难、情感孤独、文化有异。然而这也锻炼了韩小红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她变得更加自强。

2000年,韩小红在德国的一家医疗机构开展研究工作。上班的第一天,上司对她说:“你去做一个体检,我将根据体检报告判断你能否接手研究工作。”韩小红体检完了以后感慨万分,国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很完善,保险行业的发展也比中国成熟,欧美国家都非常重视健康体检。然而,即使在美国那样非常重视体检和疾病预防的国家,一个人在临死前的医疗花销仍然占据了他一生医疗费用的27%。“我估计这个数字在咱们国家能达到百分之五六十。很多人在得病以后为了把病治好不惜倾家荡产,实际上,到那个时候已经太晚了。所有的疾病如果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做得越早,治愈率就越高,花费就越少。等到了晚期,将会付出很多,但收效甚微。”韩小红对国人的疾病预防意识的薄弱深感痛惜,她想做点什么。

海德堡是德国的一个美丽小城,它实在有太多的理由被人宠爱。诗人歌德说“把心遗失在海德堡”,马克·吐温说“这是我到过的最美的地方”。但就是这样一座“偷心的城市”,也没能拴住韩小红的心,因为她早已“心有所属”。她知道,自己的舞台在祖国,她读博士学位也是为了能更好地为中国人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