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大学生眼中的家乡变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温州桥头参访记

国际经济与贸易143班 鲍嘉业


说到温州,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想到“土豪”、富二代等词。但是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来说,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温州,我在寒假里开展了关于观察温州变化的调研。

首先,我到达的是有着“中国纽扣之都”和“中国拉链之乡”美称的桥头。如今的桥头纽扣市场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作为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农村专业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个市场从诞生到如今一直引人关注,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临桥头市场视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中外经济学家也纷纷来桥头考察、走访。

我的姨夫来自桥头,我时常问他一些关于桥头的问题,他告诉我:“桥头人很有钱的。为什么呢?我跟你说,桥头是温州最先富起来的地方,然后带动了温州市区的发展。以前的人就知道种田,但是你看看桥头有多少田,都是山。没办法,我们只好开始做生意,然后就越做越大了。”姨夫陆陆续续地讲了很多,我也想了很多。

看着各式各样的豪车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别墅,我很难将这么富裕的桥头跟几十年前人们穷得吃不起饭的桥头联系起来。几个桥头老人跟我说起当年的事。作为桥头纽扣供销队伍的“元老”之一,王碎奶依然记得,1981年她卖纽扣,在一个星期内就赚了200多元钱,着实吓了一跳——当时全国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才刚过100元。也是由于王碎奶所起到的表率作用,桥头的乡亲们都开始去做纽扣生意了。做生意的人多了,客户也就源源不断地来了。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30多年前他刚开始做纽扣生意时,就在镇上那条老街旁,他每天都要去摆一张两米长的桌子,上面展示各式各样的纽扣。当时的桥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客商来这里采购来自全国各地的纽扣品种,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由于交通不便,供销队伍需要从桥头出发,坐面包车到金华,再坐火车到桐乡、江苏,贩来的新品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桥头纽扣市场,再通过这里销往全国。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以前听过的一句话:“桥头生意郎,挑担走四方。”

在我从小的认知当中,温州人都是特别会动脑子的,而且脚踏实地。温州人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骛远,从不好大喜功。温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我觉得这些精神才是温州人真正的财富,是可以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的。比如我,我就听妈妈讲过很多爸爸当年闯荡的事迹,暗暗地为爸爸骄傲。我所认知的温州人有灵活的脑子和用不完的力气。这就是温州!这就是温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