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鸿体育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爱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几千年的封建体制,造成了当时中国积弱积贫的现状。国家腐败无能,民众体弱贫困。舒鸿出生在这样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深深地感受到国弱民贫就会到处遭人欺凌,遭人压迫。对国家遭受的各种不平等现象,舒鸿感同身受。舒鸿与那个时代的许多中国人一样,奋起反抗,奋起斗争,保家卫国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在舒鸿的体育教育实践中永远体现着爱国的精粹。他认为“爱国不是一种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踏踏实实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我们的国家将永远充满希望。

舒鸿的国家民族情结体现在他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而且舒鸿的这种爱国情结根深蒂固,恒久不变,无论社会形势如何变化,都未能改变舒鸿那颗赤子之心。

当国家民族遭遇危机时,受到军国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舒鸿认为体育可以强国强种,可以作为保家卫国的有效手段,于是毅然选择体育作为自己的事业,投入拯救国家民族危机的行列。他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体育理论和知识,学成后,立即回国从事体育工作。后来他认识到教育是改变国家命运最有效的方法时,就将自己的一辈子交给了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国家民族培养有用之才。难能可贵的是舒鸿只要认定自己的理想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以爱国爱家为核心,默默无闻地做好每一件事。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军长征”,辗转2600多千米,历尽艰险,历时近三年,最后于1940年冬在贵州遵义设校本部,在湄潭、永兴两地设分部。

当时浙大决定所有师生全部西行,所有能搬迁的教学仪器设备全部带走,2000多人的队伍,数不胜数的教学仪器设备,如此艰巨的搬迁任务,全部由浙大师生自己承担。舒鸿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当起了教学仪器设备的“运输押运队长”,在张东光老师与其他学生志愿者的协助下,完成了艰辛的图书、仪器等的义务押运工作。对于舒鸿这种勇挑重担、爱国爱校的精神,竺可桢曾在他的日记中进行高度赞扬。

舒鸿不仅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其爱国之心,而且在体育教育实践中也时时刻刻不忘爱国理想。他无论在赛场内外,都是一名维护正义、追求光明的斗士。

在西行路上,舒鸿坚持开展体育教学,教导学生要积极锻炼身体、锻炼意志,舒鸿对学生们说,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是革命的本钱,现在刻苦练习将来才能为国家民族出力。

在体育教育实践中,舒鸿处处以国家民族的尊严为核心,积极参与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更是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亲自设计运动会的比赛场馆,场馆经受了比赛的检验,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舒鸿还积极参与远东运动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不仅带领队员严格训练,还教导队员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在国际赛场上,可以成绩不如人家,但决不能输掉自己的尊严。他工作认真负责,专业能力突出,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品质和良好的素养。

舒鸿一生中最大的爱国行为同篮球有关:一是成为中国第一批篮球国际裁判,二是担任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篮球决赛的主裁判。这两件事都是舒鸿引以为荣的事,都是为国争光的事,还填补了中国人在近代体育史上的诸多空白。

在近代中国体育史中,体育运动项目先传入中国,而像裁判工作、比赛组织工作等是后来才慢慢传入中国的。所以在中国早期的体育比赛中,并没有设立“裁判”一职。据史料记载,当时举行比赛,是可以随意找一个不太了解裁判工作的人来做裁判的,谁犯规,只要喊一声即可。到后来随着体育的普及和专业体育人才的出现,以及人们的胜负观念也越来越强,裁判才慢慢被引入到比赛中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当时的裁判法和规则也是从西方传入的,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很多正规比赛都由外国人担任裁判工作,当时的裁判术语均使用英文。中国人由于对裁判规则和裁判法不了解,只能成为配角和助手,外国人也因此看不起中国人。

1925年舒鸿留学回国后看到这种现象后,凭着自己在美国学到的扎实的裁判技能和知识,积极倡导要培养中国自己的裁判。他认为中国人的比赛必须要由中国人来担任裁判,必须使用中文为裁判术语。经过舒鸿多方奔走,终于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裁判员组织——中华运动裁判会。1927年至1928年,舒鸿担任中华运动裁判会会长。由于舒鸿的积极倡导参与和身体力行,从第四届“中华民国”全运会开始,比赛场地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比赛裁判由中国人自己担任,中国人的体育运动开始由中国人自己做主了。

在1930年第四届“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后,舒鸿和当时的百米冠军刘长春有过一次对话。舒鸿告诉刘长春:“两年后,就是第十届奥运会,你一定要代表中国站在世界体育大会的舞台上,为中国人争光。”事实证明,舒鸿的眼光很准。1932年,刘长春历经艰险,终于实现了舒鸿的愿望。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世界体育大会的舞台,借此告诉世界:东方睡狮开始醒了,中国人醒了。后来当舒鸿自己踏上奥运赛场时,实现了自己为国家争光的目标,告诉世人,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天然职责,我们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捍卫祖国。

在第十一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在所参加的比赛项目中,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但当时有两件事为中国人争光:一件事是当时随代表队出征的中国武术队的表演项目在德国进行展示时引起了轰动,德国人为中国人精湛的武术所折服,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折服;另一件事就是舒鸿成为奥运会篮球决赛的主裁判。篮球项目一直是欧美人统治的,让一个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来担任篮球比赛的主裁判,无异于天方夜谭。其实,早在舒鸿到柏林后,他就已经申请成为篮球比赛的裁判。在预赛中,舒鸿以精准的跑位、敏捷的身手、专业的裁判技术、公正公平的精神征服了欧美体育界。经过专家的推荐、篮球之父詹姆斯·奈史密斯的认可,舒鸿成为中国第一个走上奥运决赛场的裁判,成就了体育界的一段传奇。

舒鸿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教育事业上,体现在他想急切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行动上。浙江大学在抗战前还是一所在全国没有什么名气的大学,而抗战迫使浙大求变,在浙大历史上有名的“文军长征”,使浙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特别是浙大的体育运动,在舒鸿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为战时浙大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使大家明白了什么是教育爱国、什么是体育爱国。浙大在体育教育上的成功,也成就了舒鸿体育救国的理想,成为他一生最为自豪的事业。

爱国不分先后,不分年龄,也不分行业。只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只要用行动去实践爱国,那么爱国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这样的事例在舒鸿身上有很多很多。舒鸿就是凭着这样的一颗爱国心,在动乱的年代实现了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