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0:浙江人口与资源-环境关联演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人口、生产和消费

(一)人口压力

——人口增量

1978年以来人口增量呈由自然增长到迁移增长为主的变化。(表1-1、1-2、1-3)

按户籍人口,浙江人口增量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79-1996年为较快增长阶段,18年中计增17.31%、649.13×104人,年递增率8.91‰,年均36.06×104人;1997-2010年增加显著放缓,14年中计增7.91%、347.86×104人,年递增率5.45‰,年均24.85×104人,较上一阶段减31.09%、11.21×104人。

按常住人口(1990年以来),1991-1999年为缓慢增长阶段,9年中计增5.60%、237.40×104人,年递增率6.08‰,年均26.38×104人;2000-2010年为快速增长阶段,11年中计增21.70%、971.11×104人,年递增率18.02‰,年均88.28×104人,比上阶段增2.69倍、64.34×104人。

——人口存量和人口密度

1978年以来浙江人口存量和密度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表1-3)

1978-1984年的7年中,各年人口存量少于4000×104人(累计27121.89×104人),年均3874.56×104人;1985-1999年的15年中,各年人口存量超过4000×104人(累计64278.35×104人),年均4285.22×104人,比上阶段增10.60%、410.66×104人;2000-2005年的6年中,各年人口存量超过4600×104人(累计28958.01×104人),年均4826.34×104人,比上阶段增加12.60%、540.12×104人;2006-2010年的5年中,各年人口存量超过5000×104人(累计26161.11×104人),年均5232.22×104人,比上阶段增9.41%、405.88×104人。

1978-2010年的32年间,浙江存量人口按户籍计由3750.96×104人升至4747.95×104人,增26.58%、996.99×104人,年递增率7.39‰,相应地,人口密度(人/km2)增96人,由360人升至456人;按期末常住人口计(1978年时人口流动量甚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距很小),由3750.96×104人升至5446.51×104人,增45.20%、1695.55×104人,年递增率11.72‰;相应地,人口密度增163人,由360人升至523人,在各省区市中低于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广东、河南,居第8位。

(二)经济发展与消费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表2-1,图2-1)

图2-1 1978-2010年浙江省人口、经济和消费变化(据表2-1)

表2-1 1978-2010年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水平指数

续表

资料来源:[1]14、17、21。

注:经济密度按GDP指数作了校正;人均GDP从1990年开始按常住人口计。

1978-2010年,(当年值)国民生产总值由123.72×108元增加到27722.31×108元;人均GDP由331元上升到51711元;居民消费总水平由193元上升到18097元——农村居民由164元增至9878元,城镇居民由410元增至23624元[1]14、21。2010年经济密度2662×104元/km2,为全国平均值(415×104元/km2)的6.42倍。

与1978年相比(可比价),2010年GDP总增48.45倍,年递增率12.97%;人均GDP增33.48倍,年递增率11.70%;居民消费总水平增16.78倍,年递增率9.41%;农村居民消费总水平增12.85倍,年递增率8.56%;城镇居民消费总水平增7.60倍,年递增率6.96%。

1978-2010年,浙江猪、牛、羊肉产量由42.27×104t升至134.90×104t,增2.19倍、92.63×104t,人均由11.33千克升至25.17千克,增1.22倍、13.84千克;水产品产量由87.52×104t升至477.95×104t,增4.46倍、390.43×104t,人均由23.47千克升至89.15千克,增2.80倍、65.68千克;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使海水产品占水产品的比重,由93%(81.69×104t)降到了80%(381.23×104t)[1]251、253

(三)住房和交通运输

——住房压力:户数、户均住房面积显著增加,住房质量明显提高

浙江住房对环境的压力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户户数显著快于人口数量的增加。

浙江家庭户的规模(人/户)由1964年的4.31降至2010年的2.62。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各普查年的人口规模指数(上一普查年=100),依次为126.33、137.31、106.59、110.82和118.50;对应年份家庭户数量指数(上一普查年=100),依次为113.22、145.57、122.24、120.99和131.25——家庭户规模的小型化,使家庭户数量的增加,自1964年之后显著快于人口规模(总量)的增长。(表2-2)

表2-2 浙江省各普查年的家庭户数量和家庭规模

资料来源:[1]75, [2]2-3, [3]151。

第二,家庭户户均住房面积显著增加。

1949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家庭户户均住房间数、住房面积都呈显著增长态。在1990-1999年的峰期(2000年后的下降因于流动人口家庭的大幅增加),户均住房3.13间,比1949年前、1980-1989年增加1.18间、0.96间,幅度为61%和44%;户均住房面积120.38平方米,比1949年前、1980-1989年增加55.30平方米、20.40平方米,幅度为85%和20%。(表2-3)

表2-3 浙江省按建筑年代分的家庭户住房状况

资料来源:[4]3143-3148。

第三,住房质量明显提高。

2000年,钢混、砖石、木竹草、其他建筑材料住房的比例为8.38%、78.32%、6.86%和6.44%[3]324;2010年,钢混、混合、砖木、其他建筑材料住房的比例为19.38%、56.47%、21.17%和2.98%[4]3129。同数量一样,质量也负荷着对环境的冲击:住房质量的显著提高,强化了对环境的扰动,大量砖、木材负荷着对土地(耕地)和森林的冲击,高耗能、高污染钢材、水泥的大量使用,意味着相应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交通运输压力:越来越长的公路,越来越大的运输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物资流动

浙江交通运输对环境冲击力的特征展现在三个方面。(表2-4)

表2-4 1978/1985-2010年浙江省运输能力和旅客、货物输送量

续表

资料来源:[1]361-365, [5]210-211, [6]78, [7]378-379, [8]224、227、378-379, [9]421-423, [10]373-375, [11]13-14, [12]15-16, [13]15-16, [14]13, [15]13。

注:公路里程从2006年开始含村道,用斜体标出;港口吞吐量从2005年开始的斜体数为扩大内河港口统计数。

第一,越来越长的通车里程。

1978-2010年,铁路营业里程由779千米增至1761千米,增1.26倍、982千米,年递增率2.58%。公路通车里程(不含村道)1978-2005年由18621千米升至48600千米,增1.61倍、29979千米,年递增率3.61%;2006-2010年(含村道)由95310千米升至110177千米,增15.60%、14867千米,年递增率3.69%。

第二,越来越大的运输能力。

至2010年,民用汽车由1986年的8.91×104辆升至543.57×104辆,增60倍、534.66×104辆,年递增率18.60%注2;机动船(净)载重量(吨位)由1986年的89.25×104t升至1800.48×104t,增19倍、1711.23×104t,年递增率13.33%。港口货物吞吐量,则由1978年的867×104t升至2007年的62112×104t,增71倍、61245×104t,年递增率15.87%;2005-2010年,按扩大内河港口计的吞吐量,由70871×104t升至112787×104t(沿海港口78846×104t,内河港口33941×104t),增59%、412916×104t,年递增率9.77%。

注2其中轿车,特别是占轿车85%以上的私人小轿车的增长更是迅猛——2004-2010年,轿车由68.21×104辆升至324.73×104辆,增3.80倍、259.52×104辆,年递增率29.88%;私人小轿车由49.38×104辆升至280.62×104辆,增4.68倍、231.24×104辆,年递增率33.59%[1]362[5]374[9]422

第三,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物资流动。

浙江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的,或交通运输发展的标志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流动,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长的距离上(更大的空间)流动;越来越多的货物在流动,越来越多的货物在越来越长的距离上(更大的空间)流动。1978-2010年,年客运量由20535×104人升至228017×104人,增10.10倍,年递增率7.81%;旅客周转量由66.68亿人公里升至1250.74亿人公里,增17.76倍,年递增率9.59%。同期,货运量由8460×104t升至170540×104t,增19.16倍,递增率9.84%;货物周转量由164.19亿吨公里升至7117.04亿吨公里,增42.35倍,年递增率12.50%。

(四)能源和物质消费

2010年,浙江能源年消费总量(标煤)16865.29×104t,比1980年(1028.18×104t)增15.4倍、15837.11×104t,年递增率9.77%,能源强度1619t/km2,为1980年(99t/km2)的16.40倍;农业机械总动力2499.9×107W,比1978年(329.9×107W)增6.6倍、2170.0×107W,年递增率6.53%,农业机械总动力强度240×103W/km2,为1978年(38×103W/km2)的7.58倍;化肥用量(折纯)92.20×104t,比1978年(36.72×104t)增1.51倍、55.48×104t,年递增率2.92%,每平方千米的化肥使用量,1997年最高9504千克,为1978年3526千克的2.70倍;1981年以来,农药施用量在一半年份(1996-2010)保持在6.5×104t的水平上,最多的年份(1982)8.31×104t,最少的年份(1985)3.40×104t。(表2-5)

表2-5 1978-2010年浙江省能源、农业机械动力、化肥和农药投入

续表

资料来源:[1]230、234、334, [5]137-138, [6]16, [7]219、223, [9]264。

在能源消费中,作为终端消费的电力增长更为迅速。2010年2820.93×108kW·h (按0.404kg/kW ·h换算,折标煤11396.56×104t,占总消费的67.6%),比1990年(230.29×108kW·h,折标煤930.37×104t,占总消费的34.0%)增20.65倍、25590.64×108kW·h,年递增率16.62%[1]334

人均能耗的增长,也甚为迅速且以2000年之后为著。2010年,人均总耗能3096千克标煤,比1980年(269千克)增10.51倍、2827千克,年均94千克,递增率8.48%,其中2000-2007年最快达1416千克(1402-2818千克),占总增量的50%,年均202千克,2004年最多237千克;人均电力消费5179kW·h(折标煤2092千克,下同),比1990年(543kW·h,219千克)增8.54倍、4636kW·h(1873千克),年均232kW·h(94千克),递增率11.94%,其中2000-2010年增长最快为3630kW·h(1467千克),占总增量的78%,年均363kW·h(147千克),2010年增幅最大为494kW·h(200千克)[1]334